濮阳市美食文化


濮阳县第一届

“澶州味道”系列美食评选活动圆满结束



2022年8月3日,濮阳县举行第一届“澶州味道”系列美食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县长刘锐,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县长郭现锋,县人大常务委员会二级调研员黄爱民,县政协副主席张宇东出席。

图片



县长刘锐在致辞中指出,本届美食评选活动是一次展示濮阳县传统美食灿烂文化的盛会,希望获奖的名厨、名店积极发挥自身独特魅力和优势,将濮阳美食打造成为文化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提高濮阳的知名度、美誉度,推动濮阳县旅游和美食产业的繁荣发展。


刘锐表示下一步,县委、县政府将在“澶州味道”系列美食评选基础上,借助夜经济平台,持续挖掘濮阳美食、做强“澶州味道”品牌。积极探索创新,选出各类别优秀菜品,推出“澶州宴”标准席面,使“澶州味道·膳待天下”成为游客体验、居民消费的首选品牌。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以“舌尖”带动“脚尖”,吸引更多优质餐饮管理公司投资美食旅游项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美食产业与旅游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发展。


据了解,本次活动是濮阳县“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澶州味道·膳待天下”美食旅游产业发展活动的重要一环。通过推出消费者认可度高、具有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澶州味道”特色食品、特色宴席和美食名厨,评选认定一批“澶州味道”餐饮星级门店,深入挖掘地方美食历史文化内涵,进而形成精品美食的旅游线路,擦亮濮阳县美食文化金字招牌。


自美食评选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经过专家、消费者品鉴和大众网络投票,评选出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名吃、名菜、名厨、名店。其中,濮阳壮馍、濮阳扣碗、濮阳糟鱼等十大菜品摘得了本届“十大名吃”称号;黄河鱼汤、羊肉汤、十大碗等菜品摘得了本届“十大名菜”称号;可晨辉、栗功会、张涛等十位厨师摘得了本届“十大名厨”称号;濮阳会馆、贵和园、禧东宴等十家餐饮企业摘得了本届“十大名店”称号。


濮阳县第一届“澶州味道”

十大名吃、十大名菜

十大名厨、十大名店



一、濮阳县第一届“澶州味道”十大名吃


壮馍、糟鱼、香肠、烧羊肉、驴肉、烧鸡、牛肉、扣碗、舒氏下水、粉肚


二、濮阳县第一届“澶州味道”十大名菜


黄河鱼汤、红烧黄河大鲤鱼、羊肉汤、炸紫苏肉、溜菜、十大碗、扣肉、炸八块、扒羊肉、炝汁莲藕


三、濮阳县第一届“澶州味道”十大名厨


可晨辉、栗功会、张涛、王志耀、孙廷超、刘双彦、王长磊、秦士刚、郝兆懂、杨国杰


四、濮阳县第一届“澶州味道”十大名店


濮阳会馆、贵和园、禧东宴、濮阳味道、扣碗居、长垣家乡菜、老厨屋公社、穆伊轩十大碗、徐镇红林大酒店、徐镇永生大酒店




第七批“河南老字号”保护名录(食品类)


濮阳市秦记五香驴肉

濮阳市范县于家红烧驴肉

濮阳市范县武家烧鸡

濮阳市茶水房酿皮

濮阳市陈氏炖鸡


随后,我们搜集了目前入选“河南老字号”濮阳食品,让吃货们眼馋眼馋~

第六批


濮阳市老靳纪黑香肠

濮阳市福盛记黄米粽子

濮阳市台前县郭记西瓜豆酱

濮阳市台前县武记手工挂面

濮阳市台前县袁家烧鸡

濮阳市魏记月饼

濮阳市元村杨记豆腐干

濮阳市范县钟记手工挂面

濮阳市养源堂郭府老窖


第四批


濮阳市刘记烧鸽

濮阳市清丰县东庵堂月饼

濮阳市铁邱李家老粉皮

濮阳市香回来小磨香油

濮阳市李氏荷香酥鱼

濮阳市张氏福寿肉

濮阳市张记玄酒

濮阳市卢氏羊肉卤


第二批


濮阳桃园耗辣椒

濮阳武家春宴


首批


濮阳张记白堽羊肉




2020年首批“濮阳老字号”公布


老字号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也是城市记忆的根基。濮阳老字号与濮阳文化相伴而生,是濮阳风土文化的经典符号。濮阳老字号的传承与发展,不仅是濮阳记忆的保存,更关乎濮阳文化的振兴,凝结着濮阳人的历史记忆!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带建设、乡村振兴等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濮阳老字号的厚重文化底蕴,增强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推进我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展。根据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开展的“中原贡品”和“河南老字号”普查认定工作部署,为促使濮阳老字号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成为新时代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拉动旅游,促进地域特色经济文化产业发展,经市文联研究,市委宣传部同意,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工作委员会、市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19年12月30日——2020年3月5日开展了首批“濮阳老字号普查认定”工作。经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濮阳老字号审核认定条件”,对各县区推荐上报的147家申报单位进行实地调查,认真评审,认定86家申报单位为“濮阳老字号”,并已于2020年5月12日——5月19日在《濮阳广播电视报》公示完毕,现予以公布。


食品餐饮(58


项目名称

字  号

字号创立年代

申报主体

濮阳濮酒

濮酒

清光绪年间

濮阳市濮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永泰聚纯粮酒

永泰聚

1895年

濮阳市永泰聚老酒坊

韩氏酒坊

韩氏

1850年

南乐县韩氏酒坊

渠村鱼汤馆

渠村鱼汤馆

1840年

濮阳市聚合渠村鱼汤馆

马家羊肉汤馆

马家

1889年

濮阳市玉门路马家羊肉汤馆

广汇水饺

广汇

1915年

濮阳市胜利小区广汇

手工水饺

何记油条

何记

民国末期

濮阳市袁枚餐厅

濮城李记滑脊汤

濮城李记

1886年

范县濮城李记滑脊汤店

黄家肉饼

黄家

1872年

濮阳市胜利路黄家肉

饼店

瑞丰扒猪脸

瑞丰

1877年

濮阳市瑞丰园饮食服务有限公司

老虎杠子鸡

老虎杠子鸡

1913年

濮阳市老虎杠子鸡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王传习盐焗鸡

王传习

1932年

濮阳市华龙区王传习

盐焗鸡熟食店

孙氏一根面

孙氏

1890年

濮阳开发区水秀宴孙氏一根面小吃店

肖记烧鸡

肖记

1821年

濮阳市新习镇肖记烧鸡店

伊香斋

伊香斋

1950年

濮阳县伊香斋饭店

四牌楼张氏肉盒

四牌楼张氏

1912年

濮阳县四牌楼张氏肉盒

九梅烩面馆

九梅

1958年

濮阳县九梅烩面馆

施家凉皮

施家

1916年

濮阳市黄河路施家凉皮

舒氏下水

舒氏

1885年

濮阳县舒氏下水店

六百居香肠

六百居

1841年

濮阳县六百居香肠

张湾张氏牛驴肉

张湾张氏

1908年

濮阳县五星张湾张氏牛驴肉店

程记壮馍

程记

清末

濮阳县子岸镇程记壮馍老店

刘五辈驴肉

刘五辈

1896年

濮阳县刘五辈驴肉馆

老四羊肉汤馆

老四

1910年

濮阳县五星乡老四羊肉汤馆

梨园关记烧饼

梨园关记

1926年

濮阳县梨园关记烧饼铺

文斋炒饼

文斋

1926年

清丰县城关镇文斋大酒店

郝氏鲜肉汤包

郝氏

1923年

清丰县郝氏鲜肉汤包店

二白炒饼

二白

1876年

清丰县马庄桥龙乡二白风格酒店

鸽儿局烧鸽

鸽儿局

1810年

清丰县花上花熟食店

刘小五烧饼

刘小五

1903年

清丰城关镇刘小五吊炉烧饼店

王记凉粉

王记

1950年

清丰县双庙乡素娟凉粉店

羊肉张

羊肉张

1907年

南乐县羊肉张回族肉食店

李元风干鸡

李元

1908年

南乐县李元风干鸡

张翠花烧鸡

张翠花

1946年

南乐县翠花烧鸡店

景氏老地方见

景氏

1956年

南乐县老地方见烧烤店

二海灌肠

杜记

1897年

南乐县二海灌肠店

北关老三烩饼

北关老三

1897年

南乐县北关老三烩饼

刘家壮馍

刘家

1848年

南乐县刘家壮馍加工铺

四季鲜饭店

四季鲜

1870年

范县白衣四季鲜饭店

白衣阁饭店

白衣阁王记

1910年

范县白衣允波饭店

大濮州水煎包

大濮州张记

1890年

范县大濮州水煎包店

姜记面馆

姜记

1890年

范县新区手工面馆

郑家羊肉汤

郑家

1810年

范县郑家羊肉汤馆

范氏肉旋子

范氏

1870年

范县高码头镇老范庄老二肉旋子店

万家饺子

万家

1887年

范县新区万家饺子馆

黄家烧鸡

黄家

1946年

范县黄家烧鸡店

周家糕点

周家

1850年

范县周家副食加工厂

钟氏挂面

钟氏

1917年

范县众乐食品有限公司

李记麻花

李记

1875年

范县龙王庄李记食品

加工厂

范氏五香豆腐干

范氏

1736年

范县颜村铺宏达商行

钟氏四季春挂面

钟氏四季春

1894年

范县龙王庄镇四季春手工挂面厂

陈家老醋

陈家

清光绪年间

范县白衣乡陈楼陈家老醋店

乔师傅香油

乔师傅

清雍正年间

台前县百年老店乔师傅芝麻香油坊

郭记东坡肉

郭记

1929年

台前县东坡人家餐饮

服务有限公司

南乐西街杨记壮馍

杨记

清朝咸丰八年

南乐县杨记壮馍店

常记老三羊肉汤

常记

1836

华龙区老三羊肉汤店

孙氏小玖花生

孙氏

1921年

濮阳市小花鼓兰花碗餐饮店

王称固李家糟鱼

李家

1922年

濮阳县李家糟鱼店

郝氏鲜肉汤包

郝氏

1923年

清丰县郝氏鲜肉汤包店

二白炒饼

二白

1876年

清丰县马庄桥龙乡二白风格酒店

鸽儿局烧鸽

鸽儿局

1810年

清丰县花上花熟食店

刘小五烧饼

刘小五

1903年

清丰城关镇刘小五吊炉烧饼店

王记凉粉

王记

1950年

清丰县双庙乡素娟凉粉店

羊肉张

羊肉张

1907年

南乐县羊肉张回族肉食店

李元风干鸡

李元

1908年

南乐县李元风干鸡

张翠花烧鸡

张翠花

1946年

南乐县翠花烧鸡店

景氏老地方见

景氏

1956年

南乐县老地方见烧烤店

二海灌肠

杜记

1897年

南乐县二海灌肠店

北关老三烩饼

北关老三

1897年

南乐县北关老三烩饼

刘家壮馍

刘家

1848年

南乐县刘家壮馍加工铺

四季鲜饭店

四季鲜

1870年

范县白衣四季鲜饭店

白衣阁饭店

白衣阁王记

1910年

范县白衣允波饭店

大濮州水煎包

大濮州张记

1890年

范县大濮州水煎包店

姜记面馆

姜记

1890年

范县新区手工面馆

郑家羊肉汤

郑家

1810年

范县郑家羊肉汤馆

范氏肉旋子

范氏

1870年

范县高码头镇老范庄老二肉旋子店

万家饺子

万家

1887年

范县新区万家饺子馆

黄家烧鸡

黄家

1946年

范县黄家烧鸡店

周家糕点

周家

1850年

范县周家副食加工厂

钟氏挂面

钟氏

1917年

范县众乐食品有限公司

李记麻花

李记

1875年

范县龙王庄李记食品加工厂

范氏五香豆腐干

范氏

1736年

范县颜村铺宏达商行

钟氏四季春挂面

钟氏四季春

1894年

范县龙王庄镇四季春手工挂面厂

陈家老醋

陈家

清光绪年间

范县白衣乡陈楼陈家老醋店

乔师傅香油

乔师傅

清雍正年间

台前县百年老店乔师傅芝麻香油坊

郭记东坡肉

郭记

1929年

台前县东坡人家餐饮服务有限公司

南乐西街杨记壮馍

杨记

清朝咸丰八年

南乐县杨记壮馍店

常记老三羊肉汤

常记

1836

华龙区老三羊肉汤店

孙氏小玖花生

孙氏

1921年

濮阳市小花鼓兰花碗饮店

王称固李家糟鱼

李家

1922年

濮阳县李家糟鱼店




濮阳市必吃餐厅 ...更多

濮阳迎宾馆

濮阳迎宾馆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现代化、园林式、综合性酒店,四星级旅游饭店。酒店占地面积500亩,总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含地下停车场3万平方米),由1、2、3、5、6号综合服务楼组成。有客房330余间(套),床位500张。餐饮包厢及大小宴会厅45个, 餐位1600个。会议室共有26个,可同时接待10-800人不同规模的会议。同时,拥有标准化游泳馆、奥斯卡影院、SPA馆、健身房、KTV、室外篮球和网球场等配套服务设施。拥有本市最大的停车场,有地面车位419个,地下车位850个。迎宾馆位于濮上中路100号,交通便利,距离大广(濮鹤)高速路口约6公里,车程约15分钟。距离郑州机场濮阳候机服务中心仅800米,车程约3分钟。

中原油田宾馆

濮阳中原油田宾馆坐落于素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称的河南濮阳,占地面积5.49公顷,院内幽静典雅,树木苍郁,庭院式设计独具一格,建筑风格庄重大气。 宾馆现拥有各类客房百余间(套)、床位255个,可容纳120人同时就餐的自助餐厅1个、风格各异的餐厅雅间10间,可容纳300人的大会礼堂1个、多功能厅1个、不同规格会议室11间、贵宾接待室3间,设有中央空调、数字电视、无线WIFI全覆盖,是您公务接待、商务洽谈、会议培训、旅游休闲的**场所。 宾馆曾多次被评为河南省优良星级宾馆,荣获河南省餐饮与饭店服务协会“百强餐饮企业”、“改革开放40周年先锋餐饮企业”荣誉称号,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改革开放40年中国餐饮行业创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槐店王婆大虾

2018年获得第六批“河南老字号”称号。以南美白对虾为主,配选滇西土豆和东北甜玉米,同时加上秘制中草药调料, 形成食无药味,辣不上火、味通南北、四季良膳、老少皆宜的槐派特色虾式炝锅。 烹饪的环节精确到秒,排除所有干扰菜品口味的因素,食材挑拣和清洗都有固定化 的流程操作,烹饪的技巧都要经过每天上百次的实操训练,这就是槐店王婆大虾!

濮阳市经典名菜 ...更多

烧鸽子

濮阳人对烧鸽子情有独钟,已有多年历史了。剁成小块的乳鸽被烧成亮丽的酱红色,配以辣椒调味,去除了鸽子的土腥,吃起来口感很好,多年来一直都受到很多人的喜爱。

李记猪蹄

李记猪蹄系清丰高堡王庄村李建立家祖传,至今有100多年的历史。特点是肉烂、脱骨、味香。品种有红蒸猪蹄、红烧猪蹄、五香猪蹄等。总店位于清丰县朝阳路。是中华名吃、河南名吃。2012年,被列入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瑞丰扒猪脸

濮阳市瑞丰园的厨务总监李民强,他从厨33年,先后荣获“国家高级技师”“健康管理师”“濮阳市财贸系统工匠”等荣誉称号,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瑞丰扒猪脸这道菜的唯一继承人。

濮阳市著名小吃 ...更多

濮阳壮馍

濮阳壮馍是河南濮阳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濮阳县的壮馍最好吃的是羊肉大葱的,趁热,油不算大,但由于是死面,多吃胀肚。民谣:“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与抗金英雄尝。”

羊肉装馍

羊肉装馍是河南馅食中体积最大的,濮阳传统的装馍每个重五斤,皮二斤半、馅二斤半,直径一尺多。不要说今日,过去也少有能吃下一个的。因此,装馍多是切卖。羊肉装馍的馅心多用肉馅、粉皮、葱调配,面皮用三分烫面七分死面。包好后在平底锅内煎炸而成,成品外焦里嫩,肥美可口。

濮阳市特产手信 ...更多

内黄花生

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古寺郎胡萝卜

其实,早在康熙年间古寺郎胡萝卜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贡品。康熙十三年(1674年),康熙令大军南下平定“三藩”,途中驻扎在南乐县城。驻扎期间大将吃了当地的古寺郎胡萝卜之后连声叫好,称赞古寺郎胡萝卜香脆甜美,开胃爽口。大将回朝后即向康熙推荐,从此以后每年古寺郎胡萝卜做为名特产向朝廷进贡,南乐古寺郎胡萝卜成为宫中必不可少的名菜之一。在1955年,南乐古寺郎种植了三千多亩胡萝卜,古寺郎胡萝卜晒制成胡萝卜干、胡萝卜丝全部被国家收购用于出口支援到朝鲜。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的年代(1959年-1961年),我们古寺郎胡萝卜支援全县各乡镇的人民吃、护口、保命。早在明朝时期,古寺郎胡萝卜还被引进到其他省市,为当地的百姓解决了温饱问题,明代万历二十一年,著名廉史魏允贞任山西巡抚,得知山西某地交通不便,百姓蒙昧,生活困苦异常。魏允贞携夫人赵氏前往,到了地方,赵氏把从南乐老家带的红萝卜籽交给老农,广泛种植,次年收获颇丰,既可饱腹,又可健身,地方百姓称之为“红人参”。据说,该地从此有了红萝卜。 近年来,在南乐县兰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全体成员的努力下,古寺郎胡萝卜种植规模逐渐壮大,南乐县兰亭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社会效益,树立元村镇古寺廊胡萝卜的特产名气,实施地理标志保护打造绿色食品为己任,带动发展万亩胡萝卜种植基地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种植及经营模式。通过源头控制确保古寺廊胡萝卜的产品质量和社员的经济效益。

西邵红杏

西邵红杏不仅具有独特的自然优势、丰富的营养和医疗价值,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南乐县志》记载:西邵红杏个大、皮薄、肉厚、核小,曾为朝廷贡品。据传西邵乡种植杏树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当时黄河从南乐地域穿过,仲春,居北岸南观,河偃风清,青麦遍野,杏花涌雪,美不胜收。到了明武宗朱厚照时代,天下太平,社稷稳固,这位承袭了祖宗江山的质朴皇帝,不爱宫中锦衣玉食、绫罗绸缎,常衣着朴素,轻车简从离开宫殿,来到民间,寻深探幽,遍掠美味,与民同乐。麦收时节,南乐西邵的大红、二红杏已是垂梢坠枝,红霞荡动,香飘百里。这位馋嘴皇帝随即驾临西邵,亲摘红杏品尝,果肉入口果然汁厚味丰,香糯如蜜,沁人心脾,不觉喜从心来,吟道:“平生尝遍四海肴,西邵红杏胜仙桃”。天子随口吟,后代万古传,自此,西邵红杏就有了一股帝王之气,文化韵味。西邵乡存活百年以上的古杏树不胜枚举,树龄最长的当数三百余岁二红老杏树,如今仍花开满枝,年产量2200余斤。红杏成熟时,人们来这里摘杏儿,亲手触摸一下此树,或抱着树干跟这颗“杏爷爷”合个影,据说能带来好运。这棵杏树在清朝康熙皇帝时已开始开花结果,还奉行着济世救人的善举。民间有传,康熙年间南乐半年无雨,田地浮土盈尺,禾稼绝收,路多有遗骸被风沙半掩半埋。当时,一个犹如小儿胳膊粗的小杏树早早结出了密实的青果,未等黄熟,就被路过的灾民摘食殆尽。慈悲的小杏树就顽强地将根须扎进沙丘深处,吸吮一丝丝潮气滋养枝叶、花果。风暴起处,大水涌来,亦巍然挺立,倔强生长,树干越来越粗,枝条越来越密,果实也越来越多。高处的果子掉下来,几近饿毙的苦民匍匐到树下,捡食烂果杏核,食之,散寒气,温腹脘,脸红润,力大增,遂踉跄站起,回家团聚。在那数百年悲苦的岁月里,这棵杏树凄楚地孤立荒野沙丘,如手执羊脂玉净瓶的大悲观音,俯视人界,以杏汁核肉普济饥民,救死护生,任鸟啄人食,广施甘露,使即将倒毙的饿殍又还阳成人,历三百余年虫蛀雷击水淹沙袭而巍然屹立。三百余年后的某个仲春,赶上个云淡风轻,春阳温煦的日子前去拜谒,必能看到这颗二红老杏树花色绚烂,花香沁人,如一树老梅安详典雅伫立在土丘上,杏树子孙环绕脚下,繁茂生长,竞相开放。 南乐西邵,这个数百年的沙川、荒泽,已变为米粮仓、花果山。老杏树及它的树子树孙们也在这片膏腴之地上安享太平盛世,尽享绚丽春天,并以“西邵红杏”的崭新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再次成为当地人的“甘露”。

安阳栝楼

栝楼,又名瓜蒌、果赢、野葫芦,属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攀岩植物,安阳人俗称“德楼 ”、“德楼冠”、“克痨冠”,“冠”有第一的意思。栝楼形状如圆球,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样描述的“青时如瓜,黄时如熟柿,山村小儿亦食之。”栝楼的根叫天花粉,形状各异,2010年4月2日安阳挖出了形状像鳄鱼的栝楼根,重达150多斤。栝楼和根均是大宗中药材,它们的名字来历也很有趣。相传古时候,江南有座高山,山上有许多山洞,洞被密林遮掩,云雾缭绕,传说有神仙居住。当地有个樵夫,家境贫寒,以砍柴为生。一天中午,他进山砍完柴,又累又渴,便循着泉水的淙淙声走到一个山洞口,喝足了水,躺在树荫下的一块石板上歇息。迷迷糊糊中,他听到有人说话,一睁眼,竟然看见长着黑白胡子的两个老者在谈论。黑胡子老者说:“今年咱的洞里结了好大一对金瓜。”白胡子摆摆手:“嘘,小声点,那边躺着个砍柴的,当心把咱的宝贝金瓜偷走。”黑胡子不以为然:“怕什么,他进不了洞。只有七月初七午时,口念‘天门开、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才行。”白胡子生气了:“别说了,咱们下棋。”听到这里,樵夫滚下了石板,蓦然醒了,原来是个梦,哪有什么老者?他沮丧地挑起柴担回家。后来,他越想越觉神奇:“我莫非遇到了神仙,那山洞真藏着宝贝?”他决定试试。七月初七这天,他来到山洞中,口念“天门开、地门开,摘金瓜的主人要进来”,果然嘎的一声,洞里一扇石门打开了。樵夫走进去,只见里面长着一架碧绿的青藤,其上果然结有一对金瓜。他高兴地爬上去,摘下瓜,一口气跑回了家。到家一看,他楞了,这哪是金瓜呀,分明是两个普通的小圆瓜。他失望地把瓜扔到了一边。过了些时日,樵夫又上山砍柴,不由自主地他又来到那个山洞外,躺在石板上歇息。刚闭上眼,就又听见了谈话声,还是那两个老者。白胡子埋怨:“都怪你多嘴,咱的金瓜被偷走了。”黑胡子说:“怕什么,又不是金子。”白胡子说:“可那是名贵药材呀,比金子还贵重。”“那非得心地善良的人才会用,要把瓜的皮色晒红才会有润肺清热的作用哩。”樵夫醒来,边想边回家,这莫非是神仙托梦,要我种药材给人治病?到家后,他找到了已经烂了的那两个瓜。取出瓜籽,来年开春种在了院子里。到秋天,果然结了很多的瓜。他摘下晒红,叫咳嗽痰喘的病人吃,一个个都见效。之后,他每年栽种,送给病家,且分文不取。人们尊敬他,让他给这瓜取个名字,他想,瓜结在高处的藤架上,需登爬摘取,就叫“瓜蒌”吧。后来,又渐渐被写成了“栝楼”。 栝楼在《本草纲目》中也称果赢。《诗经》讲:“果赢之实,亦施于字。栝楼既果赢二字的音转化而来的”。栝楼根叫天花粉,有的说是天庭之花之义,而明代陈嘉谟认为“栝楼根名天花粉,内有花纹天然而成,故名之”;李时珍认为“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栝楼在我国作为中药材的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汉《神农本草经》中就有采用天花粉入药的记载,称它味苦寒,主消渴身热,烦满大热,补虚。

濮阳市文化遗产 ...更多

  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岳村乡东北庄杂技形成于元末明初,在该村传承已有五百多年,主要有刘姓、乔姓、李姓三个演出群体。“刘家班”形成于明初,“乔家班”形成于清中期,“李家班”形成于清朝末年。清代乾隆年间,“乔家班”曾奉清廷之命,由乔志清率团到日本、印度等二十多个国家演出。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亲授“乔家班”...

  罗卷戏俗称“喇叭戏”,系由“罗戏”和“卷戏”两个剧种融合而成。   罗戏在清代初年流入汝南,其音乐由唱腔音乐、吹奏乐和打击乐三部分组成。唱腔音乐为综合音乐系统,其中曲牌体与板腔体共存;吹奏乐以俗称“大笛子”的大唢呐为主奏乐器;打击乐除以一般戏曲乐队常备的大锣、二锣、手...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升天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改名大目犍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