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特产

广西六堡茶

广西六堡茶外形紧结匀整、呈褐色;汤色红亮;香气陈、纯;滋味浓醇;叶底色褐柔软;陈化后具有“槟榔香”的独特品质特征。

钦州石斑鱼

“钦州石斑鱼”具有明显地方特色,体表色彩艳丽,色泽乌黑鲜润,个大生猛,品相极佳,不仅肉质细嫩鲜美,同时还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等营养元素。钦州石斑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供不应求,远销港澳、东南亚和日本等。

香山鸡嘴荔枝

香山鸡嘴荔枝富有传说色彩,其中有这样一个传说:明末清初,广东增城一位官员到外地做官,骑马路经合浦县公馆镇香山村,将随身携带自家乡增城的荔枝拿出来解渴,随后把荔枝核丢在路旁边,不料次年竟然长出了几株荔枝树。几年后,这几棵荔枝树开花结果,味道清甜可口。村民悉心培育,培植成香山鸡嘴荔枝。 在合浦县及其周边地区还流传着一段香山村村民朱日道给毛主席邮寄香山鸡嘴荔枝的佳话。1957年6月,正是荔枝结果时,五保户朱日道怀着对毛主席的感激之情,从一棵有300年树龄的鸡嘴荔枝树上摘下果,精选了200颗装箱邮寄给毛主席。十几天后,朱日道就收到了来自“国务院办公室”的回信,信中称,毛主席已经收到寄来的荔枝,荔枝味道很好,并致感谢。

钦州海鸭蛋

钦州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整体上高温多雨,夏热冬暖,夏湿冬干,呈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光照充足,年总日照1800小时左右。热量丰富,年平均气温21.5~22℃,绝大部分地区无霜期在350天以上;全年温差较小。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800毫米以上。钦州大陆海岸线长520.8公里,岛屿海岸线长258.3公里,沿海滩涂资源丰富,鱼类有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60多种,虾类有30多种,蟹类有10多种,贝类有30多种,藻类有137种。海堤内外滩涂广阔,海滩上有丰富的鱼、虾、蟹、蚝、螺、泥蚶、海藻等饵料,是沿海农民饲养蛋鸭的天然场。 钦州沿海农民素有利用得天独厚的滩涂资源放养海蛋鸭的习惯。据《钦州市志》记载,钦州于民国19年开始饲养海蛋鸭,1973年有部分生产队集体饲养海蛋鸭,到1985年已发展专业养鸭户31户。海鸭蛋主要产地是康熙岭、沙埠、大番坡、犀牛脚、那丽、东场、黄屋屯、龙门港、尖山等9个沿海镇和钦州港区。品种以本地麻鸭为主的多品种蛋鸭。蛋鸭在滩涂上放牧,以觅食鱼虾、贝类为主,适当补饲稻谷或饲料。

灵山绿茶

灵山绿茶茶树品种为适应当地环境的中小叶种,目前主栽品种为福云六号、灵山群体种。外形紧结有毫,绿润匀整,汤色黄绿明亮,香气清高,滋味醇厚回甘,耐冲泡,叶底黄绿。

浦北妃子笑荔枝

浦北妃子笑荔枝果实颜色绿中间红,近圆形或卵圆形,果顶钝圆,果肩不对称一边微耸。果皮稍厚,龟裂片细密隆起,裂片锋锐尖刺手;裂纹浅窄而明显,缝合线不明显。果肉蜡白色,肉厚汁多,肉质爽脆;味清甜,有蜜香;核小。

钦州赤禾

“海水稻”是耐盐水稻的形象化称呼。广西壮族自治区沿海地区的中心城市钦州,生长着一种特殊的耐盐水稻,它的米粒呈胭脂红色,当地人形象的称呼为海红米。 钦州海红米又叫 “钦州赤禾”,是纯粹的农家品种,野生稻血源厚重,适应性和抗逆力较强,有很长的谷芒。据考证,明朝嘉靖时期编撰的《钦州志》卷二中,《食物•物产》谷属部分和2000年出版的《钦州市志》均有关于钦州赤禾种植历史的记载,当地也称其为潮禾、毛禾等。

浦北黄皮

黄皮是广西浦北县的特色水果之一 种植历史悠久 作为地理标志农产品一一浦北黄皮 2020年全县种植面积达2.01万亩 北通、白石水、大成、张黄和龙门...... 黑皮、黄皮、鸡心黄皮.....

钦北荔枝

钦北荔枝品种众多,蝉鸣时节,三月红、黑叶荔、钦州红荔、贵妃红荔、桂味荔枝等轮番上市,争芳夺艳。钦北荔枝尤以黑叶荔、钦州红荔等品种的绝佳口味而声名远播,所谓“三天回味香留齿”。1991年,在桂林全国荔枝评鉴会上,钦北荔枝黑叶荔品种被评定为优质正宗黑叶荔枝品种,所产黑叶荔枝个大肉厚,爽脆清甜。钦州红荔是钦北区原产、选育的优质品种,单果最重达62.5克,以果大色鲜、肉脆味甜而享誉区内外,是全国目前发现的几个最大果荔枝品种之一。

钦州辣椒

钦州市钦南区是全国第二大无公害冬种辣椒生产基地,该区利用冬闲田种植冬辣椒有二十多年历史,其中,那丽、那彭、那思三镇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辣椒之乡”,目前已辐射至东场、久隆、沙埠等镇。该区辣椒种植面积大,产品质量好,产品畅销四川、重庆、江西、安徽、湖北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

钦州青蟹

钦州属亚热带的海洋季风气候,温暖雨多、无霜期长,海区常年比重在1.006~1.022,海水透明度在0.3m~2.0m,PH值7.5~8.3。养殖区内浮游生物及各种游泳生物十分丰富。给钦州青蟹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自然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中甲壳类主要有锯缘青蟹、梭子蟹、狮子蟹、青铗蟹、拜天蟹、吃屎蟹、剪刀蟹等。沿海最常见的青蟹为锯缘青蟹(螯足带有明显的网状花纹,渔民常称之为“花脚蟹”)和拟穴青蟹(背甲淡青绿色)。据《广西农业志·水产资料长篇》中记载,“钦州湾是全广西区最主要的青蟹产地,天然蟹历史最高年产量70吨”。青蟹(锯缘青蟹)在钦州沿海一年四季都生产,但以每年农历八月初三到廿三这段期间,青蟹壳坚如盾,脚爪圆壮,民间有“八月蝤蛑抵只鸡”之说,可见许久以来钦州人民对青蟹十分青睐。青蟹是钦州“四大海产品”之一,钦州沿海出产的青蟹素以个大、体肥、肉嫩、色泽鲜美著称,早已名扬粤港澳,长期以来,产品供不应求,一直畅销全国各地,还出口日本等国。 青蟹是一种古老的凉血甲壳类动物,钦州人们利用其作为防病治病的药膳食物历史悠久,据《中国药用动物志》记载,其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壮腰补肾、消积健脾、养心安神之功效。

钦州大蚝

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人采摘、食用大蚝的历史,至少有三、四百年的时间。早在350多年以前,居住在钦州湾一带的渔民们,便已开始采蚝、制蚝、吃蚝了。据当地渔民说,在过去,依靠舢板去海,"氽水"采蚝是一大营生。当地渔民祖辈靠从氽水采蚝维持生活,当地在新中国成立前还保留着这样的采蚝生产方式。每当大蚝采收季节到来,各家各户驾着一叶轻舟来到海里,而氽水到海底,就像进入菜园一样,海底的礁石上长满了大蚝,氽水三五次,穿梭于水面与水底三五趟,便能采到近一箩筐的蚝。在我国,牡蛎对人体的作用早就被人们所认识。《神农本草经》记载牡蛎“主治伤寒寒热”、“女子带下赤白”、“久服强骨节”、“延年”等,《海药本草》记载牡蛎“主男人遗精,虚劳乏损,补肾正气,止盗汗,去烦热,治伤寒热痰,能补养安神,治孩子惊痫。” 今天,建立在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之上开发的牡蛎产品有蚝豉、蚝油、蚝汁等。大蚝的营养很丰富,肉肥爽滑、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铁等营养成分。钦州人善于养蚝,同时也善于吃蚝。蚝是当地渔民家中常有的食物,钦州人吃蚝有着岭南独特的蚝文化。

钦州鲈鱼

钦州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雨多、无霜期长,海区常年比重在1.006~1.022,海水透明度在0.3m~2.0m,PH值7.5~8.3。养殖区内浮游生物及游泳生物十分丰富。给钦州鲈鱼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钦州鲈鱼是钦州市特色、优势水产品之一,养殖历史悠久,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据《钦州志》记载,“钦州市靠山临海,物产资源丰富,海水咸淡适中、水质洁净、饵料充足、没有污染,是钦州鲈鱼的原产地”。鲈鱼在钦州沿海一年四季都有产,但以每年秋季至次年春季,捕捞的鲈鱼最多、最大、最鲜。长久以来,流行这样一句话“到钦州,一定要吃钦州鲈鱼,吃钦州鲈鱼要到龙门吃茅尾海(茅岭江、钦江出海口)鲈鱼,到东场吃大风江鲈鱼”。茅尾海、大风江的野生鲈鱼闻名在外,因为鲈鱼生长在茅岭江、钦江、大风江咸淡水的交汇处的河口,特殊的自然环境使鲈鱼的肉质更鲜美。

浦北黑猪

浦北地处广西南部,原属合浦县管辖,1952年,设立浦北县,因地处合浦之北,故称浦北。浦北县人民养猪历史悠久,浦北流行饲养黑猪始于民国,据说与国民党上将香翰屏军长有关。香翰屏(1890—1978)浦北县石冲镇坡子坪村人。香军长每逢回乡,品尝到了黑猪肉的鲜美味道,赞叹不绝,要求厨房每日三餐必上黑猪肉。在他的影响下,久而久之,浦北人民多视黑猪肉为上等佳肴和送礼佳品,因此,推动了黑猪养殖的发展。浦北县人民政府也视黑猪为宝,对浦北黑猪的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据《浦北县志》记载,上世纪70年代,黑猪就已被县畜牧主管部门择优定为本地良种猪,上世纪80年代未起,浦北生猪大量销往广东、海南等地,客商为区别其他猪种,将浦北县生产的黑猪统称为浦北黑猪,“浦北黑猪”因此出名。

钦州黄瓜皮

钦州,宋朝时期称宋寿郡,梁代称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州为钦州, 据传,钦州黄瓜种植于宋朝时期,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钦州民间俗称“短藤白皮黄瓜”,为一年生瓜类。明朝林希元编著的《钦州志》记载:“黄瓜,性冷,伴肉条食之。”意为钦州所产黄瓜,有清凉解热之功效,可生吃,清津止渴;压榨淹制后,切粒伴炒肉,色味俱佳,是钦州民间独特的菜肴,常为民间节日和婚宴主要菜谱,也是民间主要礼品。 相传,清道光年间,粤籍御厨锦长青选用钦州黄瓜精心酿制黄瓜皮,深受皇室喜爱,从此,钦州黄瓜皮名声鹊起,堪称岭南一绝,与荔枝、龙眼一起被誉为岭南三宝,素有“宁舍鱼翅燕窝,不舍钦州瓜皮”之说。清末翰林冯敏昌对钦州瓜皮情有独钟,每餐必备。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钦州市多家黄瓜皮加工生产厂家采用新的加工技术,选用纯正钦州鲜黄瓜,结合传统工艺精制,保持原有的自然风味,口感脆嫩,鲜香可口,秉承“精、素、清、野”的风味,开袋即食,异常便利,是钦州市著名地方特产,是钦州市民家庭常备的风味小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灵山香鸡

灵山县位于广西南部美丽富饶的钦州湾畔,处于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金三角”扇形的中心,北部湾的后腹地,县城距广西南宁市、钦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玉林市、贵港市均为100多公里,与六市形成了“1个半小时”经济圈,具有“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地缘优势。是著名的“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养蛇之乡”。 ??? 灵山始建于隋朝公元598年,称南宾县,唐朝公元794年,改称灵山县,因境内有西灵山而得名,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全县辖区总面积为3550平方公里,辖18个镇389个村委会20个社区。全县总人口162万,为广西第三人口大县。灵山物华天宝,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广西优秀旅游县”。著名景点有千年古荔,国家3A级景区——六峰山风景名胜区以及被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广西楹联第一村”的明清建筑群落——大芦民俗风情古村,还有东山罗阳山农业生态旅游示范点,广西北部湾世外茶园等。灵山出产的荔枝以品种多、质量优而享誉海内外。全县奶水牛存栏量、奶产量稳居广西各县(区)首位。

钦州石金钱龟

钦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端,背靠十万大山和六万大山,面向南海北部湾,陆域地势北高南低,山地丘陵多,植被茂盛,又有钦江、大风江、茅岭江、南流江、数条郁江支流纵横交错,以及数百座山塘水库,水域资源丰富。钦州属亚热带的海洋季风气候,温暖雨多、无霜期长,给钦州石金钱龟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繁衍条件。据钦州地方志记载,钦州自然资源丰富,动物资源中爬行类主要有平胸龟、石龟、乌龟、闭壳龟、鳖、山瑞等。钦州石金钱龟是一种古老凉血的爬行动物,我国人民利用其作为防病治病的药膳食物历史悠久,据《本草纲目》介绍:水龟能“补心、补肾、补血;注阴血不足,去淤血,止血痢;消痈肿、久服益气资智,使人能食。”龟板,《神农本草经》称之为“上品”, 龟板对肿瘤的治疗有很高的价值;龟头可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昏;龟血,《本草纲目》记载可治打扑损伤,龟胆汁据《本草纲目》称:可治痘后目肿,月经不开。龟溺滴耳治聋。今天,建立在现代医学和生物学技术的基础上,石金钱龟除了可清炖作为美味佳肴外,钦州人还将其入药制成“龟苓膏”,与贵重药材泡制而成名贵的石金钱龟药酒。

官垌草鱼

官垌镇历史上属广西博白县管辖,古称石梯山,清咸丰年间又称内安定堡,1953年8月才改属浦北县至今,是浦北小窝流水养鱼的主要起源地。早在清代,官垌当地居民就已开始在溪边挖窝筑塘,放养草鱼苗,素以“小窝养大鱼”著称。官垌草鱼就是因主产于官垌镇特定的流水养鱼而得名。 建国后,官垌草鱼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官垌草鱼养殖一度成为广西淡水养殖的先进典型。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的《中国淡水养殖技术发展史》,把浦北县列入广西12个流水养鱼县之一。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浦北县进一步加大对官垌草鱼的养殖开发力度,不仅将官垌草鱼作为浦北县农业特色产业之一,而且对其发展做了长期规划。

灵山凉粉

灵山凉粉是灵山县的地方特产,主要原料是灵山当地产的凉粉草,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据灵山县志和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宋朝时,该县就已开始加工食用凉粉。

灵山荔枝

灵山荔枝以果大、色美、肉厚、核小、质脆、汁多、味甜见长,出产的荔枝色泽鲜艳,果肉细嫩爽脆,入口清甜,香气扑鼻,品质极佳,具有果实大而均匀,可食率高,滋味果香突出的特点,它以品种优良、品质超群、味道醇香而名满天下。

浦北香蕉

据有关史料记载和民间传说,早在新石器时代,浦北乐民六蓬古洞的古人类便开始采摘山间的野蕉(大蕉)充饥;早在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征剿交趾征侧、征贰等叛乱,浦北南流江,武利河畔已开始种植香蕉并取名为安南蕉。至南北朝时代,首任越州太守陈伯绍,在南流江畔青牛城设置越州郡府,这是与交州(今广州)齐名的省级行政机构,并开始在南流江畔事农桑,种植香蕉,至今浦北五皇山森林公园尚有大量的原始野生香蕉林作证。民国时期,香翰屏上将在张黄建立农业技校(现在的钦州农学院)研究香蕉栽培技术,并且浦北的香蕉开始销售到香港而小有名气。

浦北红椎菌

浦北红椎菌又名正红菇或葡酒红菇,属于菌根性食用菌。具有养血壮体、护肤美颜、防癌抗癌、延缓衰老等保健功效,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纯天然保健食用菌,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畅销福建、广东等省以及日本、东南亚各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市场销售价格连年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