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特产

山格淮山

山格淮山根茎粗大,长圆柱形,外皮黄褐色,肉质乳白粘液多,不易褐变;口感绵滑、脆而不硬、酥而不软,久煮不散。

漳平青仁乌豆

漳平青仁乌豆产于福建省漳平市,栽培历史近百年,据说在解放前由漳平新桥农民从漳州某中药店买到少量种子试种繁殖培育而成,1956年被列为全国名贵大豆良种(《漳平县志》1990年)。漳平青仁乌豆引进种植已百年,被列入福建省大豆地方品种(《福建大豆地方品种志》)。主产地海拔170-300米,主产区属河谷冲积地,土壤疏松肥沃,温光充足,适宜大豆生长。该品种属秋大豆类型,有限结荚习性,茎直立,株型收敛,叶色浓绿,花紫色,茸毛棕色,荚熟时黑褐色,籽粒扁椭圆形,百粒重23-25克。一般立秋前播种,生育期105天左右。种皮黑色,子叶绿色,种脐黑色,脐中带有一条白色小勾线,形成了漳平青仁乌豆的显著特征。 青仁乌豆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其营养丰富,种皮颜色乌黑,内仁碧绿,花青素含量高达30毫克/千克以上,品质上乘。该品种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食用滋补保健,具有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等功效,故又名“清凉乌”,可入药,在《本草纲目》中仅用乌豆作单方治病的处方就达59条之多,涉及内科、妇科、外科、五官科以及药物中毒等,用途广泛,通常作为清凉性滋补强壮药来应用,也可制做凉茶,还是很好的食品佐料,如青仁乌豆炖猪脚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保健佳肴。在市场上倍受青睐,售价每公斤30-40元,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漳平水仙茶

漳平水仙茶于民国初期,从闽北建阳一带引进种植已近百年(最早产于双洋中村,由邓观金从建瓯水吉引种栽培,已有80多年的生产历史——1990年县志),逐步取代当家品种“菜茶”。漳平水仙茶制法与闽北水仙制法相仿,同时也结合了闽南铁观音制法。用一定规格的木模压制成方形茶饼,称为“水仙茶饼”。具有香味独特、幽兰似桂,汤色金黄透亮,叶底肥厚黄亮,并具有较好的保健等功能。水仙茶饼创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源于双洋镇中村,是乌龙茶类唯一紧压茶,品质珍奇,风格独一无二,畅销于各地,并被中国茶叶博物馆收藏展示(2000年)。 由于水仙茶品质优异,一直得以保持发展,成为我市优势农产品之一。并且在继承传统生产的基础上,开展新工艺应用研究。引进推广了空调制茶、微波干燥、冷冻茶生产等多项茶叶新技术,使品质不断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茶叶生产已成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山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2003年以来主要生产漳平水仙茶4家企业获得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认证。漳平市全国绿色食品原料 (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涵盖漳平水仙茶主产区。2008年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把漳平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列入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漳平水仙茶在评比中多次荣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

永春芦柑

永春芦柑是永春县传统名优特产之一,具有果形硕大端正、色泽橙黄、果皮薄、果肉汁多脆嫩香甜、风味独特、富含维生素等特点,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被国外水果商称为“东方佳果”。

福建乌龙茶

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19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福建扩展至粤东及台湾。福建乌龙茶产品花色具备各自的品质特征,细分为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闽南铁观音、闽南色种、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等系列产品。

德化黑鸡

德化黑鸡因其毛、皮、肉、内脏均为黑色,且肉质细嫩、清香甘润、风味鲜美,含有极高滋补药用价值的黑色素而得名,素有“滋补胜甲鱼,养伤赛白鸽,美容如珍珠”之美誉。

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产于著名乌龙茶主产基地——福建省永春县,系乌龙茶中的名贵品种之一。主产于福建永春县苏坑、玉斗等乡镇海拔600米至900米高山处。永春佛手茶又名香橼种、雪梨,因其形似佛手、名贵胜金,又称“金佛手”。2003年福建省中医学院已研究证明了永春佛手茶对结肠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并且还在研究证明永春佛手茶对软化心脑血管,降血压血脂等保健功效。常饮佛手茶,可减肥,止渴消食,除痰明目,除火去腻。

德化白瓷

德化是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与江西景德镇和广东潮州(一说为湖南醴陵)齐名。德化窑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瓷窑,因窑址位于德化县而得名。在世界陶瓷史上“中国白”一词也就成了德化白瓷的代名词,“中国白”原文(BLANC DE CHINE)是法国人对明代德化白瓷的赞誉,他们认为这是“中国瓷器之上品”。德化白瓷因其产品制作精细,质地坚密,晶莹如玉,釉面滋润似脂,故有“象牙白”、“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

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属乌龙茶(又称青茶),以精湛传统的工艺制作,具有独特的“观音韵”而著称于世,产品色泽乌润,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实、沉重似铁,具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的外形;汤色金黄或橙黄明亮;香气清香悠长;滋味醇厚甘鲜,饮之口中生津、齿颊溢香,素有“绿叶红镶边,七泡有余香”之美称。

永春老醋

永春老醋具有性温热,酸而不涩,酸中带甘,醇香爽口,回味生津,久藏不腐、色味更佳且不需外加食盐和防腐剂的特质;并富含十八种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及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发酵微生物,不仅是生活必备的调味品,经常使用能增进食欲,开脾健胃。永春老醋还兼有治疗皮肤病、腮腺炎、胆道蛔虫、痛疸肿毒,祛风逐湿,防治菌痢、感冒,对预防流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有多种治病妙用。永春老醋不但保持传统特色,而且色、香、味俱佳,产品畅销国内外,与山西陈醋、镇江香醋、四川保宁醋并列为“中国四大名醋”。

永春漆篮

永春漆篮是福建省永春县的传统名牌特色产品。明正德年间(1506—1522),永春县仙夹镇龙水村的油漆匠,把传统产品竹提篮和竹盘的坯件放在石灰水中煮后,凉干抹上桐油灰,裱以夏布,涂上生漆,制成漆篮,使之坚固耐用。以后逐渐改进,在漆篮的提柄、篮盖、篮体上精心装饰图案,雕花绘画,经过30多道工序制作,成为名贵的漆篮。分扁篮、格篮和盛篮3大类,每类又分特级、甲级和光油等3个级别,大小规格100多种。不但具有高雅古朴、端庄大方、精巧玲珑的艺术风格,而且耐酸、耐碱、耐用。2009年6月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永春纸织画

永春纸织画是永春县特色产品,永春制作纸织画的历史悠久。光绪年间永春出产的纸织画已经远销南洋各埠,当时就成为富贵人家的柜中珍品。明人田艺蘅在所撰的《留青日札》一书中记载,明代奸臣严嵩家被抄的物品中就有来自永春的纸织画。清人杨复吉所著的《梦兰琐笔》中也有“闽中永春州织画”的记述。1997年,纸织画作品《百米百虎图》被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

岵山荔枝

岵山荔枝种植历史悠久。宋代大政治家、书法家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时,曾到永春第一名山——乐山的“圣泉”为民祈雨。时值大、小暑时节,永春乡民采摘一串串红艳艳的乌叶荔枝请他品尝。生长在荔乡兴化府(今福建仙游县)的蔡太守,尝到乌叶荔枝,觉得其味较之兴化荔枝尤佳,且籽核比花生米还要细小(即所谓焦核);他又发现乌叶荔枝的树冠也比兴化名种“状元红”高大浓绿,不禁拍手叫好,连声称赞。后来,蔡襄就把永春乌叶荔枝列为名种,载入他的专著《荔枝谱》。

惠安余甘

惠安余甘,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余甘果又名牛甘果, 油甘果,因其吃起来“先苦后甜”得名。目前市场上也有野生牛甘果卖和水果型牛甘果两种。与野生牛甘果相比,水果型牛甘果具有果大、肉厚、纤维少、营养丰富、产量高、效益好等特点,而且吃起来更加甘甜爽口。

德化黑羊

德化黑羊属于福建戴云山羊的地方类群,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400多年的本土驯化、人工选育,得以保存发展。德化黑羊具备皮薄肉嫩、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低、膻味轻等诸多优点。

晋江紫菜

晋江是坛紫菜的主要发源地,也是主产区,养殖规模4999公顷,年产量2.25万吨。拥有阿一波、美味强、力绿、福广家、金丰味等多个知名品牌,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国家,年产值近20亿元,占据了全国坛紫菜加工品70%以上的市场份额。晋江紫菜保护范围区域位于晋江围头湾,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有独特水质条件,非常适合晋江紫菜生长,并造就了晋江紫菜的高品质。“晋江紫菜”已成为晋江市水产加工业的一张名片。

蓬华脐橙

蓬华脐橙产于南安市蓬华镇。脐橙是蓬华镇的特产之一,方圆五公里内无公害种植。由于蓬华地势高,早晚多雾,中午放晴,夜寒日暖,又加上雨水充沛,构成独特的天时地利,所以脐橙品质优良、色泽温润,无籽、皮簿、甜度适中,味香可口,富含人体所需维生素,是周边地区畅销的特色农产品之一。

德化梨

德化梨以个大、汁多、香甜而著称,是市面上难得一见的优良品种。果形美观、口感细脆多汁的德化梨不催熟、不添加保鲜剂,广受好评,成了吃货们夏季品尝水果的不二选择。

福建百香果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种植百香果的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降雨量与广西类似,所以出产的百香果在品质上近似于广西百香果,被称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永春白番鸭

永春白番鸭原产地为热带的中、南美洲,300年前由台湾引入,在永春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长期培育,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水禽品种。永春白番鸭全身羽毛纯白,喙呈粉色,胫、趾、蹼为橙黄色,性情温顺,行动笨拙,肉质细嫩,具野禽风味,经济价值高。以永春白番鸭为食材的永春石鼓白鸭汤闻名遐迩,成为福建名菜,列入泉州名小吃。

衙口花生

龙湖人很早就有种植花生的习惯,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衙口花生是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的特产。它选取优良花生“小琉球”、“中琉球”种植在沙质地上,果壳表层光泽透亮,壳内花纹自然清晰。

德化黑兔

“德化黑兔”又称德化黑毛福建兔,属小型皮肉兼用兔,至今仍有打洞穴居的习性。泉州除了有华南兔外,还有一种泉州本地特有的驯养家兔“德化黑兔”。它的长相和小白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德化十八学士茶花

德化十八学士茶花株型紧凑,枝条直立,树型丰满;叶蜡质明显,富有光泽;花蕾分布均匀,花型中等,花瓣属于完全重瓣型,花色艳丽,最为特别的是其花色、花形变异丰富,在同一株上能开放多种花色花形的花朵,常见花色有“五彩”、白色、粉色、红色等,其中以“五彩”十八学士最为著名。

泉州龙眼

泉州枕山面海,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具有龙眼生长所需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是龙眼栽培最适宜区和发祥地。已有1700多年的龙眼栽培历史,泉州特产龙眼干是丝绸销往海外主要商品之一。早在1978年,晋江、鲤城和南安被国家农业部、全国供销总社确定的全国六大龙眼生产基地县中。1997年,泉州市的南安又荣获“中国龙眼之乡”称号。2014年泉州龙眼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泉州龙眼种植面积43万亩,总产量4.7万吨。龙眼种植面积、产量均居福建省和全国地级市前列。全市拥有万亩龙眼的乡镇15个,百亩以上龙眼场有166个被誉为“龙眼洋”。泉州拥有丰富的龙眼品种资源,堪称我国“龙眼品种资源宝库”,原产于泉州市的龙眼品种(或品系)计有79个。引进的品种40多个,登记造册的品种、品系多达110多个,占全国龙眼品种的三分之一。泉州龙眼品质优良、风味独特,驰名中外。“东璧”为泉州“珍稀”独有品种,被誉为“鲜食龙眼之王”;“福眼”为泉州主栽品种,经品种鉴评被公认为制罐、加工最佳良种,被称为加工的“龙眼之王”,曾荣获巴黎国际博览会旅游美食金质奖章 “绿喜”、“康尔美”、 “康益园”、“源山”、“育新”、“龙珠山”、“喜多多”、“亲亲”牌龙眼加工产品畅销国内外,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德化淮山

德化淮山,俗称寸金薯、薯仔,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位于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海拔500-1200米,温差大,雨水充沛,长期的人工选留种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品种寸金薯。在当地享有“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美誉。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德化淮山主栽品种“寸金薯”,早在清朝《德化县志》(清?乾隆十二年)已有记载。“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以“色味极珍品”(清.乾隆版县志语言)。相传道德仙在芹峰修练期间,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种薯子(今称寸金薯淮山)为食。据传芹峰山下,有一位社人患隔食(今称食道癌)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医,送薯子、红菇煮汤服后病愈,后人称“薯子”为“仙薯”。蓝田(今称洋田)、欧山(今称英山)历代民众筛选繁育种植,成为英山“寸金薯淮山”品种,其品质松香、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之功效。 德化淮山现有栽培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1.3万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厦门、潮汕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疏松可口、“色味极珍品”(县志语言)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三明翠碧一号烤烟

“翠碧一号”属于全国两大特色烤烟品种之一。烤后烟叶颜色多呈桔黄色,色泽饱满、组织细致、结构疏松、厚度适中、油分足、弹性强。烟叶具有比较典型的清香型风格特征,清雅飘逸,香气量足、丰满细腻绵长,烟味厚实饱满,吃味醇和、余味干净、生杂气较少,出丝率高、配伍性好、醇化时间段短。 三明市种烟历史悠久,始于明朝万历年间,迄今已有近四百年历史。近代以前,种植烟叶类型多为晒烟,以沙县夏茂晒烟最为有名,曾有“烟魁”的美誉。烤烟种植始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1988年烤烟种植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广,1991年后种植规模迅速扩大,跃居全省之首。“翠碧一号”是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1977年从“特字401”烟田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1982年被正式定名为“翠碧一号”。1989年6月,该品种通过省级审评。1991年, 翠碧一号被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良种”。 二十一世纪初,三明烟区着力培育特色烟区,大力加强 “良种、良法、良烤”综合配套技术研究及推广,有效克服了推广初期单产低、病害重、烘烤难等生产瓶颈,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注重加强工商合作,有效推动了该品种的发展壮大。近几年,三明市“翠碧一号”种植规模稳定在80万担左右,已稳步进入国内众多重点工业企业和重点卷烟品牌(如:中华、苏烟、白沙、黄鹤楼、七匹狼等)的配方,并在这些骨干卷烟品牌的配方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德化黄花菜

德化为闽中地势最高的县。气候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德化黄花菜的优秀品质,德化黄花菜干品色泽浅黄色,条身紧长均匀饱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味鲜质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据传德化黄花菜在唐代就开始种植,清朝乾隆十二年修编的德化县志记载(第133页):“萱一名鹿葱。草之可以忘忧者。《本草》谓‘花名宜男’”。在德化,古时候游子要远行时,会在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而母亲也会即将远行的子女准备蒸好晒干的萱草,既寄思念又可做路途上的干粮。孟郊在溧阳任江南溧阳慰时,与德化的诗友高谈阔论得知这风俗习惯,又食得这萱草,联想到自己,有感于母子情,作下《游子吟》:“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就是如今德化黄花菜被誉为“母亲花”的来源。 近几年,德化黄花菜的种植及加工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良,德化黄花菜成为德化县几大经济来源之一。201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全县共有黄花菜基地1.5万亩,年产鲜花6100多吨,干花产量68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市、厦门市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以脆而不酸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东璧龙眼

东璧龙眼原产于泉州市鲤城区开元寺,已有700多年历史,目前是福建省最优良的鲜食加工兼用的大果优良品种,是重点推广的良种,1992年获中国首届农业博览会金奖。东璧龙眼果穗长约24厘米,每穗果实34~42粒。果实扁圆形,果顶圆,果基平,果肩亦平。单果平均重10.9克。果皮赤褐色带灰,具黄褐色细斑,龟状纹明显,果面放射线多。果皮稍厚,果肉淡白、透明、嫩脆,味浓甜,渣极少,品质极上,为鲜食极优品种。 鲤城区是我国著名的传统龙眼产区,龙眼栽培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在1700年以上。最早栽培可追溯至汉朝、三国和晋代,宋朝是鲤城区龙眼生产兴旺时期。唐诗人丁儒,随闽王南下到泉州时,对南国佳果龙眼赞不绝口,写下了“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液,呼童多种植,长是此方人”的名句。“绿丛龙眼最宜秋”,“出姿房挺绿婆娑”。这是宋朝文学家欧阳修等咏龙眼的诗句。东璧龙眼名扬东南亚及台湾地区,台湾同胞、海外华侨来国探亲,必然会品赏家乡特产东璧龙眼。龙眼成熟时,在街头市面的水果摊,目前仍然传统地挂着“正东璧龙眼”、“正正东璧种”、“开元寺东璧”等招牌招揽客人。东璧龙眼深受客人欢迎。这些弥足珍贵的鲤城区龙眼文化现象,丰富了鲤城东璧龙眼文人历史的内涵,也进一步提高了东璧龙眼知名度,促进了龙眼产业的发展。

永春篾香

永春蔑香不但品种多、规格全、品质优,而且色泽鲜艳、香味高爽持久。具有工艺独特、外观精美、香型优异、清新抑菌、医疗功效、点燃性好、保存期佳等特点。成品香中含有含香、檀香和中草药香对抗“非典”具有显著疗效;中草药香对酒后皮肤丘疹、麻疹有一定的疗效;此外,还可提神醒脑、辟浊爽神、将气散寒。

湖头米粉

湖头米粉是闽南传统名小吃“湖头小吃”的代表性传统特色产品,早在清朝康熙年间,一代名相李光地就将其带入宫廷,因赞其独特的品质特色,而被康熙帝御赐为“米粉王”,并列为清朝宫廷贡品之一。湖头米粉以产自湖头镇的优质籼稻米为主要原料,配以五阆山富含多种矿物质的山泉水,在湖头镇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下,采用传统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其品质上乘,具有“白、细、韧、滑、松”和浓郁纯正的“米香味”等质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