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衢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茶灯戏盛于清朝顺治十五年(1658年),从江西婺源传入,至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据浙江省艺术研究院专家考证,茶灯戏是宋代延传下来的一种茶文化表演形式,是当时茶农为庆祝茶叶丰收和企盼来年茶叶好收成而组织的欢庆之举。是从民间歌舞向民间小戏发展...

杨炯出巡祭祀仪式源于衢江区高家镇盈川村,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当地百姓为了祭拜杨炯,祈求丰衣足食,四季平安,每年的农历六月初一,都要举行“杨炯出巡”祭祀仪式。这一祭祀仪式由民间自发兴起,年年进行,代代延续。随着年代久远,祭器不断增加,仪...

全旺板龙始于明代,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全旺板龙因以木板来固定灯节,故名“板龙”。每年正月十三日晚起灯,先上“周王庙”等庙进香,后到“王氏宗祠”祭祖,十四、十五应邀外村献艺,廿四日散灯。板龙表演,妙在蟠龙。主要有盘龙,叠龙(又称叠塔),游...

大洲厨刀制作技艺起源于清朝光绪1890年,是衢州历史上的名牌产品之一,至今已有120年的生产历史。大洲厨刀打制讲究“一炉二炭三钢四铁”,只有这四个方面相互配合才能打制出各种不同类型和用途的刀具。经过一代接一代的技术传授和不断摸索,逐渐形成了...

    马灯戏又称“马灯舞”、“竹马戏”、“跑竹马”、“跳马灯”、“串马灯”、“调马灯”等。马灯以竹为架,蒙以纸或纱布扎成,女子拿花篮,做各种骑在马上和骏马奔驰的舞蹈动作。领头的为“头牌马”,其他的马灯一路尾随,前俯后仰,策马扬鞭,伴着欢快...

十番锣鼓是衢江区农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和民间习俗中形成的以祭神、娱乐为内容,以节庆、演出、婚嫁、丧娶为载体,还包涵有舞蹈、音乐、戏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因素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 “番”即“遍”的意思,“十番”有三层含义。其一,参加伴奏的乐器...

喝山节祭祀活动追溯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喝”其意为呼喊,其声调互相呼应之意,因喝与护在当地方言中韵母相通,百姓也称之为护山节。喝山节的祭祀,可分为公祭、宗祭、家祭、墓祭、重社祭多种。祭祀主要以供奉祖上神明、山神、先师为主,教育后代要重品行、...

衢州市衢江区北面一带,浮石街道和云溪乡各村、杜泽镇等地均有过重阳节的习俗,每年农历九月初六至九月二十八,家家户户都要过“重阳”, 而且具有与其它地方别拘的风格,规模之大,参与面之广,别有一番风味。 衢北重阳节每个行政村都有时间不等的重阳节,...

提线木偶戏是以西安高腔为主要唱腔、衢州方言为主要语言的重要木偶戏流派,主要流传于衢州、金华一带,是研究地区民族文化的活化石,是地方方言在民间戏曲中运用的活例证,对西安高腔、婺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衢州木偶戏盛于清朝顺治年间,至今已有350多...

古砖瓦烧制技艺,以当地粘土为原料,利用专门木制模具,手工制作砖坯瓦坯。烧制而成的古砖瓦,形制古朴,品种多样,质量上乘。该项目以衢州市衢江区云溪乡世和村窑里自然村为中心,辐射至云溪乡相关村落。 云溪乡古砖瓦烧制技艺在衢州地区享有较高声誉,至今...

节节龙也叫九龙节,出自衢州市衢江区上方镇玳堰村。节节龙始于清朝同治年间,最早从江西传入,至今已有一百四十多年历史。节节龙的舞法很多,有盘颈倒挂、龙开四门、龙戏五方、过仙桥、行龙、躺龙、戏珠、盘龙等二、三十个套路,可连续舞耍一至二个小时而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