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河县必吃餐厅 ...更多

箪食巷私房菜馆

2021年“齐鲁餐饮名店”-箪食巷私房菜馆成立于2010年,是由掌厨人结合怡香阁私房菜特点及优点,融合当代时刻的消费观念,打造出拥有儒家文化、快乐理念的私房菜馆,箪食巷座落在玉函路上,营业面积900余平方米,设有大小12个包房,及一个零点大厅,可同时接待120余人用餐,是中高档宾客宴请宾朋、亲友相聚的最佳选择地点。

商河县著名小吃 ...更多

商河老豆腐

商河老豆腐,是山东商河独有的特色传统名吃。该小吃以其洁白如玉、细若凝脂、嫩似欲流之特点而久负盛名,成为当地居民早餐的首选。外地来客或途经此地,必食之以饱口福。老豆腐洁白明亮、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食之香气扑鼻,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

商河县特产手信 ...更多

商河大蒜

商河大蒜蒜皮白中透红,蒜头大,圆扁形,横径6~8厘米,单头约重80~90克左右,蒜瓣大而均匀,皮厚,蒜衣2~3层;鲜蒜肉质脆嫩,口感爽脆,辛辣而不刺舌,蒜瓣均匀;干蒜蒜瓣块大丝少,个头均匀,辛辣味浓,辣味纯正,包衣紧实、不散瓣。

瓦西黑皮冬瓜

瓦西黑皮冬瓜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县玉皇庙、张坊、许商、郑路、贾庄、韩庙六个乡镇(街道办事处)96个行政村,特别是玉皇庙镇瓦西村生产的冬瓜以质优、味美而驰名省内外。据商河县志记载,瓦西黑皮冬瓜种植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瓦西黑皮冬瓜选用优良品种,经精心栽培和科学管理,所产冬瓜瓜皮黑(墨绿)色,肉质致密,果长圆柱形,耐贮运,大小因品种不同,小的重几千克,大的数十千克,嫩瓜或老瓜均可食用。瓦西黑皮冬瓜含有丰富的营养,瓦西黑皮冬瓜比普通的冬瓜品种干物质含量多,水分少,品质风味均属上等,含蛋白、糖类、多种维生素和钙、磷等矿物元素,对护肤美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草纲目》认为用冬瓜瓢“洗面澡身”,可以“祛黑斑,令人悦泽白皙”;冬瓜仁能“令人悦泽好颜色”。冬瓜的食法有炒、烧、炖、酿、氽汤、制馅等。冬瓜属葫萝科一年生蔓性植物,是我国传统的秋令蔬菜之一。冬瓜原产于中国,冬瓜的显著特点是体积大、水分多、热量低,可炒食、做汤、生,也可清渍成冬瓜条。冬瓜绝大部份是水分,高达96.5%,冬瓜的营养素含量相对较低,不含脂肪。每100克中含蛋白质0.4克,碳水化物2.4克,钙19毫克,磷12毫克,铁0,3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硫胺素0.01毫克,核黄素0.02毫克,尼克酸0.3毫克,抗坏血酸16毫克。中医学认为,冬瓜味甘而性寒,有利尿消肿、清热解毒、清胃降火及消炎之功效,对于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水肿腹胀等疾病,有良好的冶疗作用。冬瓜还有解鱼毒、酒毒之功能。经常食用冬瓜,能去掉人体內过剩的脂肪,由于冬瓜含糖量较低,也适宜于糖尿病人"充饥",在炎热的夏季,如中暑烦渴,食用冬瓜能收到显著疗效。现代研究发现,冬瓜中钠含量很低,故对动脉硬化症,冠心病、高血压、肾炎、水肿等疾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冬瓜子含尿酶,腺碱、葫芦巴碱等,可清肺热,排脓,化痰,利湿,适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肺脓肿等。瓦西黑皮冬瓜因其高产耐贮,味美质佳,蜚声省内外。瓦西黑皮冬瓜生产历史悠久,在《商河县志》(万历本)“物产”、《商河县志》(道光本)“物产”和《商河县志》(光绪本)“物产”均有记载,《商河县志》(1994年版)记载瓦西黑皮冬瓜明朝开始大量种植,至今已有450多年。宋朝郑清之就有《冬瓜》一诗赞曰:“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关于冬瓜之名,至今在玉皇庙一带传说为神农爱民如子,培育了“四方瓜”,即东瓜、南瓜、西瓜、北瓜。并命令它们各奔所封的地方安心落户,造福于民。结果,南、西、北瓜各自都到受封的地方去了,唯有东瓜不服从分配,说东方海风大,生活不习惯。神农只好让它换个地方,西方它嫌沙多,北方它怕冷,南方它惧热,最后还是去了东方(山东济南商河)。神农氏看到冬瓜回心转意了,便高兴地说:“东瓜,东瓜,东方为家”。东瓜立即答道:“是冬瓜不是东瓜,处处都是我的家。”神农氏说:“冬天无瓜,你喜欢叫冬瓜。愿意四海为家,就叫冬瓜吧。

商河县文化遗产 ...更多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中华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

  中华鼓舞多以鼓谱丰富、情绪热烈、底蕴深厚见长,流布全国各地,影响及于全世界。《易·系辞》中有“鼓之舞之以尽神”之语,既形象地反映出中华鼓舞历史的悠久,又提纲挈领地道出了其主要功能。从原始的“击石拊石,百兽率舞”到后世的流风遍及大江南北,华夏鼓舞始终一脉相承,绵延不绝。中华鼓舞形制多样,分布广泛,...

  秧歌是中国(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