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桐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桐庐剪纸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乾隆《桐庐县志》“桐江风俗”载:“嫁娶之日行亲迎礼用新轿花灯鼓吹前号” “送殓设灵座供主七日” “人日前后竞以纸糊各种龙灯及竹马极工巧”,还有更多的窗花、礼花、衣饰花、喜花和寿花等等,这些在明清时期桐庐十分盛...

富春江上的船民称为“九姓渔民”。渔民们在风吹浪打中,捕鱼度日,其中有不少渔民以蓄养鸬鹚为捕捞的工具。在捕鱼作业时,人与鸬鹚相互配合,主人要指挥鸬鹚下水捕鱼,用吆喝声进行沟通。于是各种吆喝声形成了劳动号子,而这种曲调就成了《鸬鹚调》,“富春江...

深澳“高空狮子”已有百年的历史,表演遍布桐庐江南、富阳、新登等地。深澳“高空狮子”是深澳村民在旧社会兴庙会而形成。 “深澳高空双狮”雌雄一对,各长1.5米左右,通体金毛,腿部绘有神火,下巴能上下自由开启,其腰身用竹篾圈连接而成,故能上下左右...

“十六回切”又称十六会签、十六围席,是流传于浙西乃至江南大部分地区的一种传统家宴礼仪,而桐庐的“十六回切”最负盛名。据1991年版《桐庐县志》记载,该家宴最早始于南宋,到清代及民国发展成熟,其菜肴种类、上菜程式、入座规定等都有一套相对规范的...

桐君中药文化是以桐庐县为核心,扩展至全国的传统医药文化。它包含有中药鼻祖桐君的传说,桐庐民间广泛悠久传统的中药采集、种植传统,秉承传统的中药古法炮制方法,药祖桐君名医馆“悬壶济世,求真济人”医药文化及“华夏中药节”等民间桐君祭祀活动等方面,...

莪山乡畲民人口3142人,占总人口的34%。红曲酒是畲民的传统产品,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她的民族文化、历史时代背景分不开。畲族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属于人数较少的居山民族,虽然没有文字记载,是因为早已与汉民族融合和沟通,是一个使用汉族文字较早的民...

桐庐传统建筑群营造技艺,主要是指桐庐江南古村落建筑技艺,江南古村落由深澳、荻浦、徐畈、环溪四村组成,这四个村分布在长2000 米、宽500余。江南古村整体格局是基于完善的水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个村落以水为脉。水系形成于明代,由两个层次构...

桐庐县合村乡绣花鞋制作技艺是在以桐庐县合村乡为中心,流传在桐庐、临安、桐庐、建德、富阳一带,的传统制鞋技艺,其特点是在传统制作的布鞋上,女鞋要鞋帮上绣花,而鞋垫则不论女,一律绣花。 合村绣花鞋与鞋垫以纯棉布为原料,取深山竹笋叶垫入鞋底,以加...

钟山石雕历史悠久,据记载,清咸丰年间,钟山就有石匠,并从事石雕工艺,他们在房屋柱子、牌坊、墓碑、亭台楼阁上留下了龙凤、花鸟、山水风景等精美的图案。钟山的石雕经过祖祖辈辈的传承、发扬和光大,雕刻技艺日臻完善,在当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特别是石狮...

桐庐县江南时节(南乡时节)的传统习俗流传已久,据史书记载,源于宋元,盛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从农历八月初一到十一月二十,历时近四个月,在桐庐县江南地区四邻八乡家家办酒,户户接客,热热闹闹过时节。具有独特历史、文化、民俗价值,浓郁的地方特色的...

彰坞狮毛龙舞为桐庐彰坞村的传统舞蹈项目,因龙身由青紫色彩纸剪制成狮子毛状,故称狮毛龙。 狮毛龙表演阵势近乎板凳龙,阵势庞大,出龙时舞龙队70人,棋牌队22人,鼓乐队20人,神铳队50人,一次出龙,需近200人才能完成,但表演内容丰富,变化多...

严子陵传说主要是由严子陵先生在桐庐隐居、耕读、垂钓,在民间口耳相传的传说故事而成。历代不少文化名人留下了2000多首诗文与传说故事。 几百年来,桐庐当地不少人士也热心收集、整理和研究、传播严子陵传说。叶浅予与周天方于1941年合著《富春江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