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特产

蒲城西瓜

蒲城西瓜种植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清木板刻《蒲城志》中记载有“西瓜、南瓜、菜瓜、王瓜、丝瓜、冬瓜”。西瓜排第一位,可见当时已有一定规模。清《局规簿》中亦记载“西瓜、月饼、鸡鸭、鸭蛋、鸡蛋等农副产品均已征税”,当时西瓜已初具规模。

洛南核桃

洛南特产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显的防癌抗癌作用。

蒲城酥梨

蒲城酥梨主产于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蒲城酥梨郁香爽口,口感和营养都优于同类产品,蒲城也被誉为“中国酥梨之乡”,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优等酥梨最佳生态区。

富平墨玉(属泥晶灰岩)

富平墨玉,其色如墨、质腻温润,富平墨玉工艺品采用传统工艺,延续传统墨玉文化;富平墨玉工艺品用富平墨玉石(泥晶灰岩)为原料,经开采、选料、整形、切割、打磨、过版、雕刻、手工磨制、蒸煮、抛光等工序精细制作而成,其色重质腻,纹理细致,漆黑如墨,光洁可爱,色泽纯正,硬度小,纯度高,密度大,杂质小,素为治砚、刀工之上佳珍料,古人将其与钻石、宝石、彩石并称为“贵美石”,是一种珍贵稀有的自然资源。

尧头黑瓷

在陕西省澄城县尧头镇有一处国内罕见的民窑群遗址,面积达4平方公里,制瓷历史长达千年。清代民国时期,尧头制瓷业到达鼎盛,“尧头窑”烧制的碗、盆、罐、瓮等民间陶瓷器具粗朴耐用,行销多省,名声远扬。时至今日,尧头窑遗址仍有保存较完整的古窑30余座、古民居75处。此地煤炭资源丰富,又有坩土矿分布于沟涧的石崖中,夹生白、紫两色的原料,便于烧制陶瓷、砂器。当地农民利用农闲,夏秋制坯彩绘,入冬烧窑销售,代代相传。

富平羊奶粉

富平县被国务院授予“奶山羊之乡”称号,并已成为全国养殖规模最大、品质最优的关中奶山羊繁育基地。羊乳是最接近母乳的食品,被誉为“奶中之王”。羊奶粉其色泽纯正,颗粒均匀适中,冲调性好,乳香浓郁,甜度适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乳糖及多种维生素,是老幼皆宜的滋补佳品。

富平九眼莲

九眼莲是富平境内特有的一种莲菜,每个莲菜里面都有九个小孔,一个不多一个不少,小孔成梅花状环形排列,人称九眼莲。九眼莲节长尺半,洁白如玉、胖若儿腿、手感沉实、香甜脆嫩、入口无渣、鲜美爽口、既能生吃也能熟食,可以烹调几十种佳肴,是莲菜中之极品。

直社红枣

直社村目前现存的数千棵古枣树最大的一棵成人已难以合抱,问起枣树的年龄,当地的耄耋老人也说不清,只说他们小的时候枣树就已经这么大了。岁月苍苍数百年,如今已是经历数个朝代的古枣树依然枝繁叶茂,年年硕果累累,默默守护着这个古老的村落,直乐村也因这个古老的传说而更具魅力。

沙底辣椒

《大荔县志》记载,沙底辣椒曾为朝廷贡品,相传明朝同州知府曾以莲花池的辣椒贡奉嘉靖皇帝,行程万里,十六层包辣面的麻纸都被辣面油渗透,香气四溢。沿途的百姓都在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香打听才知道是沙底辣椒,自此,朝邑镇的沙底辣椒人尽皆知。做成油泼辣子后,鲜红的辣椒粉就漂在了油面上,而不是像其他辣椒一样下沉到碗底,因而被叫做“水上漂”。

合阳九眼莲

《诗经》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描述的就是合阳洽川,洽川是我国最大的黄河湿地,瀵泉分布广泛,合阳九眼莲就生长在这一带。据传,西汉薄太后看好洽川的温泉清水和清灵地气,命人把从西湖带回来莲菜种在这,后来成为历朝达官贵人进献皇宫的贡品。合阳九眼莲开始在夏阳瀵周围零星种植,陆续发展到七大瀵泉周围,如今规模扩大到洽川湿地及周边黄河滩涂地。清乾隆年间,关中名士许秉简(合阳县洽川镇人),在《怀莲塘》中有“昆明湖畔看莲回,我里芙蓉谅亦开”诗句,就是作者在北京赶考期间,曾去昆明湖赏莲,回到馆舍后想到了自己家乡种植的莲藕,有感而发所写。

合阳红薯

据县志载,民国3年,新池乡南顺村村民引入红薯,开始零星种植。上世纪60-70年代,为解决口粮不足,产量较高的红薯栽培遍及全县。1987年,全县种植红薯10.5万亩,为历史种植面积最大的一年。1996年,红薯地膜栽培试验成功,平均亩产1760公斤,创历史最高纪录。

富平尖柿

富平尖柿,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作为观赏树木栽植在宫殿寺院的庭院内,供皇帝、达官显贵、信徒、香客等游玩观赏所用。到南北朝时期,逐渐由庭院布景转向田边地坎栽植。唐宋以后,民间开始大量栽培柿树。境内百年以上的柿树屡见不鲜,曹村镇马家坡附近唐顺宗丰陵的西侧,生长着一颗树龄有一千多年的“柿寿星”,其胸径达2.45米,冠幅17米,每年还可采收鲜柿一万五千多斤。明朝时,民间已有用尖柿制作柿饼的习俗,明清两代曾为贡品。据《中国土特产大全》记载:明朝万历年间,太师太保孙丕扬就以“富平柿饼”做为贡品进献神宗皇帝朱翊钧,从此“富平柿饼”声名鹊起,成为名贵特产。

大荔花生

大荔花生,是陕西久负盛名的特产,距今已有2100多年种植历史。《大荔县志稿》记载:“南乡沙苑,横亘商阜,低滩隙地无几,加以风沙飞走,地力薄弱,不善五谷。光绪初,邑宰倡凿井、各村颇遵行之。然沙苑地狭风多麦粟终寡;其所产则金针;落花生、红茹等”。民国时期,扩展到黄河、渭河、洛河滩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荔推行“麦垅点播花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1980年,县政府把花生作为主要经济作物种植,被授予“花生生产基地县”称号。

高石脆瓜

高石脆瓜,产于陕西省大荔县高明镇东高城村,当地方言称高城为高石,故称“高石脆瓜” ,有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东高城村村民王天仓讲有400年历史的王氏家谱记载,明朝时,东高城村叫永乐堡,永乐年间永乐堡有一村民跟随郑和下西洋,到波斯国引回甜瓜种子,在东高城村种后风味独特,起名为高石脆瓜,一直种植至今。据《大荔县商业志》记载,清朝末年救时宰相闫敬铭以此瓜奉献皇宫,慈安、慈禧太后品尝后赞到“清香甜蜜、脆酥可口”,下令同州府年年上贡,从此成为皇宫贡品。解放前,杨虎城将军曾到朝邑检查黄河事务,闲暇之余,与至交徐少南随朝邑县教育局局长王疏才到高城品尝“高石脆瓜”后,欣然写下“高石脆瓜、名扬天下”的佳句。

大荔西瓜

大荔西瓜,历史上亦称“同州大西瓜”。熊兆麟篡《大荔县志》载:“西瓜出沙苑,味甘美,甲于秦中。其尤美者,皮白、瓤白、籽白,呼为‘三白瓜’。远及数百里外,无不尊‘同州三白’者”。素有“大如笸箩小,小若牛头大,粗细像盆口,长短似枕头,竖起能和小娃比高低,平放能与竹笼赛大小”的美誉。西安等一些大中城市的瓜商店铺和冷饮店代售西瓜者,皆悬有“同州大西瓜”的醒目标贴招徕顾客,与黄花菜、冬枣、花生被称为大荔“1008”。

大荔冬枣

西汉时期,大荔枣树遍生,所产枣个大,皮薄、核小、肉厚、富有弹性、味道脆甜、液汁多。官府以土贡名义敬献朝廷,康熙年间成为皇室贡品。作为中国“红枣种质天然资源库”,大荔县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枣乡”、“全国冬枣标准化生产示范县”。 大荔冬枣所到之处,食者无不赞誉。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又名“贡枣”,是地方名优特制干枣良种。栽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明、宋时期。相传,明朝初年,关中遭受饥荒,当地农民以枣充饥,安度灾荒。为此,明宰相发诏:广种枣树。当地民众为了纪念明宰相“体察民情,为民办事”,特称此枣为“相枣”,流传至今。如今,阎良武屯、康桥等地,还保存有200年以上的枣树群。

陕西苹果

陕西由于周、汉、唐等朝建都长安,很早就形成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中心,因此四方的奇花异果,也多有引入,并栽培推广。汉武帝时期,陕西果树栽培进入鼎盛时期。《西京杂记》中描述上林苑的果树品种:“群臣远方各献名果艺树……梨十……枣七……栗四……桃十……李十五……柰三……梅七……杏二”,其中还记载“……柰三,白柰、紫柰(花紫色)、绿柰(花绿色)”,柰即小苹果或绵苹果。柰与现在栽培的西洋苹果属同一种。唐宋以后,砂果、蜜果、红苹、白苹已在陕西关中、陕北民间庭院种植。现在陕西神木、府谷等地所产的海棠,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有些还未脱离原始状态。

流曲琼锅糖

流曲琼锅糖,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延续,用优质井水、小米、芝麻、大麦芽为原料,经蒸米、糖化、淋汁、熬糖、扯糖、炒料、混料炯锅、混压成型,切片等十二道手工工序精制而成,具有洁白润亮、香甜酥脆,口感细腻、咀嚼无渣、消食润肺,营养丰富,老幼皆宜等特点,是富平名优食品之一。

富平柿饼

富平柿饼,延续并发展传统制作工艺,用当地生产的传统名优柿子品种“富平尖柿”为原料,经削皮、脱涩、软化、晾晒、潮霜、整形等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素以质润如脂、肉韧若膏,霜白底亮,香甜可口,浓霜沁脾、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润肺、补血、止咳等药理功效,实为难得的名贵食品。

富平甜瓜

富平甜瓜历史悠久,是陕西省甜瓜种植的发源地,素以果形优美、乳白光滑、味道甘甜、肉质脆密、清香袭人、汁水充沛、消暑清热、生津解渴、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据《富平县志》记载:“富平甜瓜种植历史较早,清光绪年间就有商品进入流通,产品行销西北各地,尤其在陕西享有盛名” 。

洽川乌鳢

洽川乌鳢体色墨绿,腹部渐淡,花纹似蟒蛇皮,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类似汉字“夔”字形状。尾鳍上有小型黑色斑点,背鳍、臀鳍均有黑白相间的花纹,最大体长80多公分,重10多公斤。近年来,洽川乌鳢养殖保护和景区开发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互为一体,使之不仅成为众多游客的美味佳肴,而且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历史景观。

华州皮影

华州皮影的制作十分精细考究,它选用上等牛皮,经泡、刮、磨、洗、推、刻、着色等二十几道工序纯手工雕刻而成。其雕刻以镂空为主,刀法采用推皮走刀的方式,这种刀法刻出的皮影线条流畅、刚劲有力,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极高的收藏观赏价值,国内外艺术家们称之为艺术珍品。2006年6月,华州皮影被国家文化部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华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皮影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