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县朝阳镇特产

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果形端正,近圆形,缝合线明显,离核,果面特有的白色粉层明显,平均单果重35g,整齐度好。果皮绿色或黄绿色,果肉浅黄色。肉质脆嫩,汁多味香,酸甜适度。

巫溪洋鱼

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远在唐虞,即以"巫"称。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元朝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古巫溪水即现大宁河,河中生长一种体被细鳞、腹部肛门附近被大鳞片的鱼类,人们因河名早为巫溪水而把该种鱼称为巫溪洋鱼,清光绪十一年《大宁县志》地理物产篇第二四页亦有记载。在1985年巫溪农业区划中,也有相应描述:我县捕捞的溪河渔类主要对象为:巫溪洋鱼、白甲、青波等,巫溪洋鱼肉质细嫩密实,鱼头中有一块形似宝剑的头骨,相传是杨贵妃当年驾着仙鹤巡游至风景秀丽的大宁河畔,见成群的巫溪洋鱼嬉戏于激流险滩,甚是好奇,驻足观赏间不忱把将随身佩带的绣花宝剑掉入水中,鱼以为是仙女赠与的仙丹,遂吞食入口中,最后化为一柄宝剑藏于头中,故又名“贵妃剑鱼”。巫溪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条件和典型的卡斯特地质结构,形成了巫溪洋鱼独特的典型特征表现:体延长,瘦削。身体侧线鳞至腹部呈灰白色或淡黄色、且颜色较纯正,鱼体背、侧面整体颜色偏黄,尾鳍上下缘和臀鳍后缘红色,胸、腹鳍边缘金黄色。鱼肉细嫩、密实、无土腥味,口感爽滑,鱼汤鲜香。

巫溪独活

巫溪独活的人工种植始于道光年间,最早记录在《大宁县志》中。 巫溪县内种植的独活俗称肉独活,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独活品种。独活喜冷凉、阴湿,适宜土质须疏松、肥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