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特产

垫江丹皮

垫江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垫江牡丹源于天然,藏于深山,自古就是种植和出口丹皮的基地,素有“丹皮之乡”的美誉,垫江丹皮,在重庆直辖前称之为“川丹皮”,与著名的安徽“凤丹”齐名,是牡丹的干燥根皮,垫江丹皮质量上乘,是优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抗炎、抗肿瘤、降血糖等功效和作用。1962年,原国家商业部召集专家对全国各地所产丹皮进行质量鉴定评比,垫江丹皮以高含量、高品质的牡丹酚获得质量最佳称号,并确定以垫江为全国粉丹良种基地。垫江县编著的《华夏牡丹花海》载:重庆垫江太平的牡丹花是明月山区的野生植物,有两千多年药用种植历史,从西汉元帝年间开始,垫江就有了种植牡丹的历史,迄今已3000余年,早于全国其他地区的牡丹种植。因此,垫江牡丹又被誉为华夏牡丹之源。垫江牡丹属于山水牡丹,产区与山水石树岚的天然有机结合,集特殊的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于一体,被誉为“华夏一绝”、“国色天香”、“华中之王”的美誉。

垫江白柚

垫江白柚是我国柚类栽培优良品种之一。是垫江的名、特、优果品,于1830年从黄沙乡黄沙村曾家湾实生柚中选出,它以果大色艳、汁多味浓、脆嫩化渣、甜酸适度、品质优良而闻名全国,有170多年的栽培历史。1951年垫江县政府代表垫江人民为感谢党的恩情,曾选送100个柚子给毛主席及党中央领导品尝,中央办公厅回函:柚子收到,很好!望大力发展,请今后不要送来。197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对全国柚类进行了鉴评,垫江白柚名列前茅。1986年垫江白柚荣获四川省优质果品称号,1989年,1994年连续两届被农业部评为优质果品,1995年荣获中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1997年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为“白由王”商标,1998年荣获重庆市名牌果品称号,2001年获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重庆市名牌农产品称号,深受消费者青睐。

巫山脆李

巫山脆李果形端正,近圆形,缝合线明显,离核,果面特有的白色粉层明显,平均单果重35g,整齐度好。果皮绿色或黄绿色,果肉浅黄色。肉质脆嫩,汁多味香,酸甜适度。

涪陵青菜头

涪陵青菜头,是重庆市涪陵区的著名特产,涪陵青菜头具有肉质肥厚、嫩脆少筋、品质优良、营养物质丰富等特点。它不仅是加工成品涪陵榨菜的优质原料,而且是营养丰富的特色时鲜蔬菜,无论以煮、炒、腌、泡等方式调制食用均鲜香可口,深受各地老百姓喜爱。单个青菜头质量达250克以上,青菜头呈近圆球形、扁圆球形或纺锤形,无长形和畸形,不带短缩茎、苔茎及叶柄。表皮浅绿,肉质白而肥厚,质地嫩脆。空心率≦5%。

石柱辣椒

土家风情,康养石柱;三十万亩生态辣椒,火辣、味香、油重、饱满,纯绿色食品……山水重庆,石柱辣椒。石柱辣椒颜色鲜艳,光泽好,辣味重,油份含量高,香味浓,果实皮薄肉厚,硬度高,籽粒少。 石柱辣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不懈努力,已建成川渝最大的辣椒生产县,成为在全国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 "大产业"。

秀山茶叶

秀山地处武陵山腹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具备茶叶生长所需的土壤、气温等自然条件。秀山茶叶具有匀度适中、叶香高、味纯、耐泡、无污染的内在品质,其茶汤晶莹、清香持久、味醇鲜爽,富含人体所需的硒、锌等20多种微量元素。

彭水苏麻

彭水苏麻学名紫苏,武陵山脉原生栽培种。紫苏是卫生部首首批公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60个物种之一,武陵山脉一带称之“苏麻”,因幼苗叶背和未成熟前籽粒呈紫色,故有“紫苏麻”之称。适宜海拔400-1000米的沙壤、黄壤、砂砾地等多种土质。幼苗长势强,幼苗期叶底紫红色。叶唇形复叶,叶缘锯齿状,香气馥郁。成熟期株高1.5~2.0米,花萼白蕊浅紫色。籽实圆形棕褐色,少部分表皮有纹理,泛灰黑色或棕褐色。生长期不低于240天,苏子咀嚼有核桃沁润香。历史上有诗人对其描述:“条干并节,大叶繁枝,蓊茸纷披,凌群独秀”。在《唐六典.膳部郎中》列为一品俸禄的贡品,<新唐书.长孙无忌传>的记录被贬到彭水(唐代称黔州)记录“苏一合”的食料配给。《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志》p208记录1976年治愈肝硬化患者赵良成(彭水县普子区粮站书记)的献身革命事业,得助于彭水苏麻治愈病患的故事。 武陵山脉大量民间生存记录和口碑相传彭水苏麻的药食价值,延续到现代对这一种种质资源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内在深刻意义。彭水土家族和苗族保留春节食用苏麻馅料汤圆,是对这一种质资源遗产传承的特殊保护方式,预示着健康和长寿。不自觉中遵循天之道——补不足而损有余的朴素唯物主义(内陆缺乏深海鱼油对人体大脑能量的补充,但赋予了植物黄金紫苏代替其健脑的地位)。

云阳红橙

云阳位于渝东北三峡库区腹心地带,柑橘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曾盛产柑橘,民国《云阳县志》中有“地故产橘,汉世当极饶益,故为置官,今久衰竭……”的记载。1949~2000年,柑橘生产经历了副业、特产和量产阶段,柑橘收入仅次于粮食和生猪,位居第三。近年来,通过柑橘标准化种植的推行,云阳红橙在全县种植面积已达3万亩,年投产量达到1万吨,该品种发展规模与产量位于重庆市第一。云阳红橙种植规模不断壮大,独特的品质和良好市场竞争力渐已形成。

巫溪洋鱼

巫溪,系大溪文化区域,在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生息繁衍。远在唐虞,即以"巫"称。南北朝置始宁郡,巴蜀多战乱,许多地方人烟几绝。然巫盐一溪之地及其附近山区,地方富庶,人口稠密。后废郡入大昌县。元朝裁县立大宁州,明洪武九年(1376)废州立县,清康熙六年并入奉节,雍正七年(1729)复设大宁县。民国三年,因古巫溪水改大宁县为巫溪县。古巫溪水即现大宁河,河中生长一种体被细鳞、腹部肛门附近被大鳞片的鱼类,人们因河名早为巫溪水而把该种鱼称为巫溪洋鱼,清光绪十一年《大宁县志》地理物产篇第二四页亦有记载。在1985年巫溪农业区划中,也有相应描述:我县捕捞的溪河渔类主要对象为:巫溪洋鱼、白甲、青波等,巫溪洋鱼肉质细嫩密实,鱼头中有一块形似宝剑的头骨,相传是杨贵妃当年驾着仙鹤巡游至风景秀丽的大宁河畔,见成群的巫溪洋鱼嬉戏于激流险滩,甚是好奇,驻足观赏间不忱把将随身佩带的绣花宝剑掉入水中,鱼以为是仙女赠与的仙丹,遂吞食入口中,最后化为一柄宝剑藏于头中,故又名“贵妃剑鱼”。巫溪独特的山区立体气候条件和典型的卡斯特地质结构,形成了巫溪洋鱼独特的典型特征表现:体延长,瘦削。身体侧线鳞至腹部呈灰白色或淡黄色、且颜色较纯正,鱼体背、侧面整体颜色偏黄,尾鳍上下缘和臀鳍后缘红色,胸、腹鳍边缘金黄色。鱼肉细嫩、密实、无土腥味,口感爽滑,鱼汤鲜香。

秀山金银花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被列为重庆市东南生态保护区。秀山金银花的种植历史悠久,据《酉阳直隶州总志》载:“忍冬,一名鸳鸯藤,一名老翁头,俗谓之金银花。”秀山早在咸丰年间就有金银花记载。据《秀山县志》记载,清朝末期至民国中年,县内经营药材收购的经营铺发展到35家。秀山金银花干制品颜色组成为金(黄色)五(成),银(白色)三(成),花针状花蕾、绿色清香,花针长2-4厘米,花蕾不开放。干样品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5.5%,安全水分范围为≤13%。秀山金银花中优良品种“灰毡毛忍冬”,首次列入了《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目前,秀山自治县已成为武陵山区最大和全国具有明显影响力的金银花基地县。

开县锦橙

开县素有“帅乡”、“桔乡”、“金开县”之美称。开县锦橙栽培历史悠久。据文献记载最早为《汉书》“容毋水出,有桔官”(毋水,即小江水系)。《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开州、土贡柑”,清朝咸丰三年《开县志》载:“开州产柑子”。可见,2000年前,开县即以产柑桔著称,且品质优良,并设有专门的管理官员。开县真正发展锦橙的历史是解放后,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80年代末期和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作为中国锦橙第一县,锦橙是开县农业中的支柱产业,在全县农业生产总值中占有主要地位,是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以“渝开”锦橙为代表的开县柑桔在全国享有盛誉,1978-1995年先后多次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1985、1989年两度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称号,1995年开县锦橙获第二届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1999、2001年又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1年获重庆名果、重庆市优质农产品称号,2003年被国家绿色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2008年获重庆市名优柑桔评选为银奖,消费者最喜爱柑桔。开县锦橙深受各地市场欢迎,产品远销到重庆、四川、陕西、云南、湖南、湖北、北京、上海、辽宁、哈尔滨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甚至出口到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

酉阳青蒿

酉阳青蒿,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棕黄色,具纵棱线,质略硬易折断,断面中部有髓;叶卷缩易碎,完整者呈三回羽状深裂,小裂片矩圆形或长椭圆形,两面被短毛,因其气香特异,药用价值极高,用于治疗暑邪发热,阴虚发热,夜热早凉,骨蒸劳热,疟疾寒热,湿热黄疸,卓实有效。

忠州豆腐乳(忠县豆腐乳)

忠州豆腐乳,呈金黄色或杏黄色,鲜艳有光泽,块型整齐而绵软,厚薄均匀而细腻,入口清香味美,舒适可口,余味绵长;因其营养价值极高,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钙、磷、铁)、人体不能合成的8种必需氨基酸、胡萝卜素及多种维生素等而素有“东方奶酪”之称。 忠州豆腐乳以优质大豆为原料,加入白酒、配制盐汤和数十种名贵中药材、香辛料长期浸泡,采用传统而独特的生产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密封久存不腐,具有健脾宽中、润燥、除湿等功效,对预治高血压、动脉硬化、风湿病均有一定功效。

巫溪独活

巫溪独活的人工种植始于道光年间,最早记录在《大宁县志》中。 巫溪县内种植的独活俗称肉独活,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独活品种。独活喜冷凉、阴湿,适宜土质须疏松、肥沃。

云阳泥溪黒木耳

云阳县泥溪黑木耳产于重庆市三峡库区生态涵养区及重庆市市级自然保护区内,地处歧耀山原始林区,系野生青杠树寄生的纯天然食用菌,其肉质肥厚、细腻柔软、滑嫩爽口、绿色生态、安全营养。正是因为这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青杠木上的美味---泥溪黑木耳!

巫溪洋芋

巫溪洋芋种植历史悠久,是巫溪县主要种植的作物之一,据《巫溪县志》记载:清代以来县境广为种植,渐为农家主食之一,与玉米、红苕合称境内主产“三大坨”。 巫溪洋芋既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也是巫溪人民的主食,食法多样。巫溪洋芋的产业发展受到巫溪县人民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民国34 年县政府粮食调查表载,丰年产量为35.2万担(原粮),1949年种植面积为12.1万亩,总产3870吨(折合细粮),到1988年,巫溪洋芋在粮食作物中产量仅次于玉米,名列第二。目前巫县洋芋已形成从种质资源(种薯脱毒)到田间配套种植、产品加工及营销的良好发展格局,产业优势突出。2009年全县洋芋种植面积达20000多公顷,鲜薯产量超45万吨,居粮食作物之首,商品薯及种薯远销广东、湖北等地,加工淀粉出口韩国、日本等。

石柱莼菜

石柱莼菜发展历史较久。1987年,石柱县在枫木乡昌坪和黄水镇万胜坝湿地内发现原生莼菜,面积约0.58亩。石柱县人工种植莼菜始于1991年,试种植面积29亩,试种成功并迅速推广。在石柱县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历届农业部门的努力奋斗,莼菜基地从1994年的1000余亩的规模,发展到2010年的13000亩,产量突破10000吨,成为全国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2007年农业部授予重庆市国家莼菜原生境保护区,2015年国家质量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局授予国家级出口莼菜质量安全示范区。1994年日本客商林木正雄在黄水万胜坝考察莼菜时首次冠名“石柱莼菜”,对“石柱莼菜”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做出高于西湖、利川等地莼菜的评价,莼菜产品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从1993年的转口贸易,实现2006年直接出口,产品畅销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莼菜产业经二十余年的发展,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三大飞越,建立莼菜资源圃1个,培育规模以上莼菜生产加工企业5家,“石柱莼菜”、“山之莼”、“福吉利”、“海涟”等莼菜知名品牌5个,获国家无公害莼菜3个、绿色莼菜5项、有机莼菜3项,重庆市名牌农产品4个,开发出莼菜酵素、面膜、肥皂、香皂、醋等精深系列产品,初步实现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商品化和产、学、研为一体的有机融合。2015年莼菜产量达到13000吨,种植收入8000万元,产业链实现产值1.5亿元。

故陵椪柑

云阳柑橘栽培历史悠久。《云阳县志》嘉靖乾隆县志校注就有名为《橘官堂赋(并序)》的著述;早在汉代就曾盛产柑橘,民国《云阳县志》中有“地故产橘,汉世当极饶益,故为置官,今久衰竭……”的记载。故陵镇(原高坪乡、故陵区)种植椪柑历史悠久,相传“故陵椪柑”曾为贡品,进贡朝廷。故陵为先秦巴楚文化交汇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历史悠久,素有“千年古镇”之美誉,古时曾两度设郡,均设橘官一职。1994年10月,云阳县果品办选送的椪柑(产地故陵)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在重庆三峡库区柑橘节中,故陵椪柑获得“云阳县优质柑橘金奖”。

城口太白贝母

城口太白贝母产地属北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越,生物多样性十分典型。产地水系均满足Ⅱ类以上标准,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全年都是优良天气,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同时土壤中富含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城口独特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特定的生产方式始终保持城口太白贝母品质优良、药用药用功效好的特性。城口太白贝母呈扁球形或短柱形,直径≤2.5cm,表面稍粗糙,白色或浅棕黄色,颜色均匀,外层鳞叶2瓣,相对抱合,顶部开裂,底部较平,味微苦。药效学研究结果显示:城口太白贝母有显著的润肺、化痰、止咳,治肺热咳嗽,支气管炎,咳痰不利作用。

城口洋芋

城口自有人居住以来,就有洋芋种植,栽培历史悠久。洋芋是城口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在全县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境内海拔高差大,在同一地区、高山与低山、阴坡与阳坡,气温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且昼夜温差大。县境内土壤PH值在5-8之间,有机质、硒矿物质含量丰富,自然肥力高。全县所有水系均满足水域功能区划Ⅲ类以上标准,绝大部分满足Ⅱ类以上标准。是洋芋独特生长的地理、水文和气候条件。长期以来,城口洋芋在种植过程中,只使用农家肥,不使用化肥和农药。因此,城口洋芋薯形规整、大中薯率高,芽眼浅且少,表皮光滑;食用口感软、细腻,淡香、微甜;营养丰富,尤以粗纤维、蛋白质、铁、维生素C、B1 和B2的含量为丰富。

城口核桃

城口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据《城口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城口县农副产品以茶叶、桐油、核桃等为大宗,全部由私商经营,贩运至西乡、宝丰、达县、万县、开县一带。”城口是中国七大核桃主产区之一,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城口蜂蜜

据《城口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城口县农副产品以茶叶、桐油、核桃、生漆、厚朴、漆腊、杜仲、细辛、蜂蜜等为大宗,收购蜂蜜600担,黄蜡600担,90%运销外地。”自古以来农民素有养蜂传统,通过与当地农民座谈了解,自道光年间就开始养蜂,城口中蜂养殖历史悠久。城口蜂蜜香甜味浓,口味独特,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蛋白质、维生素、酶和生物活性物质等多种营养成份,具有润肠、润肺、解毒、养颜、增强人体免疫力,调理内分泌等功效。《本草纲目》中记述其对人体健康价值高,是药引的首选蜜;《神农本草经》记载:土蜂蜂蜜,主治心腹邪气,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解毒、除众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老延年,被誉为“蜜之珍品”。

城口山地鸡

城口山地鸡形成历史悠久,清道光甲辰年(公元1844年)新修《城口厅志》第十八卷物产志对当时饲养的鸡的功能、作用、习性、外貌特征、特性、肉品风味等方面进行了记载;1985年《城口县农业区划》记载:“本地土鸡具有耐粗、抗病、适应性强、肉质香嫩等优良特性……”,1995年《城口县志》记载:“城口建制于秦……境内家禽饲养,历来以鸡为主,鸡群结构以本地土鸡种居之”。城口县山高谷深,使产区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当地群众历来靠“养鸡挣油盐钱”,有“无鸡不成席”的传统,素有以本地鸡为礼品馈赠亲朋好友的习惯,老、弱、孕产妇常以母鸡炖汤为食,滋养身体。2006年由重庆市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命名;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278号令给予公告,正式成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梁平肉鸭

梁平历来就有饲养水禽的习惯,素有“鸭乡”之称,据1995年版《梁平县志》记载:“县内冬水田多,宜养鸭,品种为本地麻鸭。……民国30年,养鸭 1.2万只”。在1990年以前,梁平水禽主要以饲养蛋鸭为主,饲养量常年维持在150万只左右。1992年,梁平县被列为四川省水禽基地县,水禽饲养量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至1995年,水禽饲养量达到500万只。梁平县委、县政府历年都把水禽作为畜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自“八五”规划以来,梁平肉鸭被列为省市县重点农业产业化骨干项目建设,2005年,重庆市农业局、市发改委为加快梁平肉鸭产业发展,从市级资金中拨出100万元专款进行梁平肉鸭良种繁育体系建设。2008年,农业部又将梁平肉鸭纳入国家级肉鸭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2015年肉鸭出栏达到了1000万只。“梁平张鸭子”加工产品营销网点已涵盖重庆市内外,年销量达100万只。

梁平柚

梁平柚是我国三大名柚之一,在梁平栽培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据《梁平县农业局志》记载:“梁平柚于清乾隆末期即公元1809年,梁人刁思卓氏或其幕僚自福建省引入。”,初植于梁山镇东门松柏客栈内,在梁平县的特殊自然条件下,优化而成浓烈蜜香、纯甜嫩脆独具特色的柚树品种,是中国柚类平顶型柚的代表品种。40年代,经农业专家评定梁平柚为优质柚,列入《果树分类学》中。1954年前,梁平县叫梁山县,因此,梁平柚又叫梁山柚,当时果树专家以此命名,并记载于果树分类学中。因梁山县与山东省梁山同名,1954年更名为梁平县,为扩大梁山柚的知名度,而将梁山柚也更名为梁平柚,一直沿用至今。梁平柚获历届全国柚类“金杯奖”、99“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奖,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国优质梁平柚基地”称号,2004年11月,梁平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名柚之乡”称号。2007年12月被评为全国“千社千品”富农工程暨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产品展示会“优质农产品”。

涪陵榨菜

榨菜起源于涪陵城西邱寿安家。据《四川经济参考资料·榨菜》一文中记载:“涪陵人邱寿安,家世小康,平时自制多坛家用。邱君于宣统末年赴宜汉,随带十余坛送亲友,获得赞美,遂秘密返川经营,专运省外。”而1939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园艺系教授李家文等人亲自到涪陵进行调查后所形成的《榨菜调查报告》记载了有关榨菜的缘起及榨菜发明的详细过程。

石柱黄连

石柱黄连,气味极苦,有枝肥、肉厚、条长、色艳和有效成份含量高等特点,极具医药价值。产品多集聚成簇,弯曲形如鸡爪,故俗称“鸡爪连”。黄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而微具光泽,有不规则细节状隆起及须毛残基。分枝有间断横纹,节结膨大,形如连珠。

忠县柑橘

“柑橘”是忠县的一张名片。忠县因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盛产柑橘而被称为“橘城”。忠县出产的橙汁,还被奉上国宴,走出“国际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