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野县新甸铺镇特产

新野大白菜

新野大白菜上市时间为11月至翌年3月,呈圆筒形,单球重2kg左右,外叶浅绿,内叶嫩黄,叶多,叶柄薄,少筋;生食微甜,熟食绵软,味道鲜美。

新野甘蓝

古城生甘蓝,人称长寿菜。长食不老仙,益寿又延年。——新野民谣 朋友赵君从远方来,让我领他参观一下古城新野的特色农业。我们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白河河道一路南行,来到了城郊郭营和袁庄村,只见田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成了一个蔬菜的海洋。在众多蔬菜中,有一种叫甘蓝菜的,更引人注目,其形圆乎乎,其质瓷实实,其色有绿紫,绿得可爱,紫得怡人。后遇一种菜老农,他兴致勃勃给我们念唱了《甘蓝谣》,讲述了不少有关甘蓝的传说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中国的甘蓝最早是汉代由欧洲引入的。张骞出使西域,开创了著名的丝绸之路。后因匈奴袭扰,中断58年。公元73年,东汉时投笔从戎的班超又重新打通西域之路,并将这条道路延伸至欧洲,带回了包括甘蓝(当时叫包心菜)种子在内的大批欧洲商品。甘蓝在京师洛阳试种成功,逐成为宫廷美味佳肴。公元116年春,时为太后的邓绥回故里省亲,带回了部分绸缎和农产品,其中也包括贡品包心菜和种子。邓绥的故里是南阳郡新野县三泉阪,即现在的新野县城郊乡李湖村板桥铺自然村,这里傍依淯水(今白河),水质甘甜,土壤沃肥,气候宜人。甘蓝经邓姓族人试种即获成功,“贡品”便成了老百姓的常用鲜菜。其后经历年的传播,至公元201年,全县各地均有栽培。刘备屯兵新野,在县城南端淯水拐弯处(今南张营、袁庄、吕庄、郭营等村)广置菜田,以供军需,遂成为村落,取名“园庄”。从此,甘蓝就成为新野的当家品种。园庄地处白河北岸,是南下湖广、北进宛洛的水陆码头,商贾云集,热闹非凡。各地商贾在此驻足,换购货物,甘蓝种子便是首选。新野甘蓝因此便传遍全国,形成很有影响力的菜品。近年来,新野甘蓝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2011年“宛绿”牌商标被认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宛绿”牌甘蓝被农业部授予“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新野甘蓝” 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目前,新野甘蓝远销到日本、韩国和欧洲许多国家,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贡献。 正是甘蓝有这么多食用、药用、保健、美容功效,因此人们称甘蓝为长寿菜,长久食用可以成为不老仙。 听完介绍后,赵君感叹地说:“新野农业生产真是有特色,不愧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业(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露地蔬菜标准园建设示范县,甘蓝种植大有发展前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