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位于邯郸县紫山东麓20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叫大峪庄,那里至今保留了历经千年的赵奢战鼓及鼓谱23套。 赵武灵王为了富民强国,锐意改革,推行“胡服骑射”,而名将赵奢首先响应,曾被封为“马服君”。在阏与之战中,赵军急擂战鼓,以鼓势助威,从而势如破竹...

尤家庄村地处平山县中部,北邻滹沱河南岸,南靠横山,西邻大吾乡政府,东临东柏坡村,位于平山县城西北15公里处。东、西、北三面带较为平坦,地貌近似河套平原。尤家庄小唱的发源地――尤家庄村,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化人才,文艺活动较为兴盛,是全县闻名...

  黄骅市位于“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和东北来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国家跨世纪工程--神华工程的龙头项目黄骅港所在地。高家口村位于黄骅市西北部,捷地减河南岸,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落。捷地减河起自河北省沧州捷地镇,至黄骅歧口经高头挡潮...

巨鹿位于河北省南部,是秦汉古郡之一。东汉末年,巨鹿张角在此创立了太平道,是中国早期的道教派别之一,江北道教的发源地。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民族宗教,远古时期的巫术是道教的渊源。道教继承了“巫以歌舞降神”的传统。而道教的音乐与汉民族的传统音乐的...

沿徐水县城东行2公里处有一个小村庄那就是高庄村。这个只有470户人家共1850人的小村庄,历代传承着一个古老的文化活动――高庄音乐会。 高庄音乐会分为前坛、后坛。前坛为演奏,后坛为唱经。乐器的组成包括管子、笛子、笙、云锣、锣、鼓、铙、镲等。...

端村音乐会位于白洋淀畔(白洋淀有大小淀泊143个,真正的白洋淀即位于本村村南,面积达2万亩,为淀中水域面积最大者)北距安新县城7.9公里,西距保定45公里,交通便捷,淀中水路航运通畅,乘船可达水乡各村。 端村音乐会历史悠久,据老艺人们代代口...

位于河北省保定西南部唐县半山区罗庄乡的灌城村,至今还活跃着一支古乐队――灌城西乐会。根据现存旧曲谱的记载和旧乐器保存的现状来推断,此音乐会至少也有200年以上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金大定(公元1161年-1190年)年间,有碑为证(在灌城村)...

关城村位于安新县城西南,东距端村,西距保定,南距刘李庄镇,该村坐落在白洋淀畔,村南是白洋大淀,芦苇丛生、荷花满淀。鱼、虾、蟹、�等水产品不但满足当地人民的生活需要还供应北京、保定等地。关城村自古民风纯朴,由于人多地少,长期以来多以经商、捕鱼...

铁厂镇位于唐山市遵化东南部,东邻迁西,南接丰润,这里人杰地灵,民风纯朴。铁厂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千年文明的历史古镇。至今铁厂镇流传着一种深受老百姓喜爱的民间锣鼓打击乐表演。主奏乐器是十几付大钹,由于在演奏时除了打击复杂的节奏外,还要表演出上...

陶埙是一种古代乐器,源于新石器时期。它是由陶土烧制而成的。据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一枚陶埙是在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这枚埙通体只有一个吹奏孔,没有指孔,距今大约7000多年。到商代时期,陶埙发展至六个孔。自商到清末的3000多年间,一直沿用这种通体...

曲阳吹歌原名西乐会,起源于元末明初。当时元朝灭亡,由西方迁徙过来的人员带来器乐、古谱等,所以称其为西乐会。西乐会最初是在寺庙祭祀时吹奏,其中最有名的乐器“鞑子号”是元朝器乐,而“鞑子”是对当时蒙古人的一个贬称,所以称其为鞑子号,是现存的见证...

架鼓,因将一面大鼓架在一个特制的方形木架上而得名。安国的架鼓,一般像桌面那样大,最大的直径可达五、六尺。每逢出会或为庆典、祭祀、迎亲、送新、接贵客演奏时,前有彩旗引导,车插架鼓队的队旗,架鼓装在平板马车或拖拉机、汽车的车厢里,四个身穿彩服的...

丰宁满族自治县凤山镇南营村位于凤山街南邻。明末清初,南营子原为清朝八旗军驻防的营房,该村中部故名“南营房”,紧靠“南营房”北边是清军校场,现名为“校场地”。凤山原名土城子,西汉时为渔阳郡要阳县县城200多年,《畿辅通志》载,清世祖 (爱新觉...

“平山北冶抬皇杠”是起源并流传于北冶乡天桂山一带的极具当地民俗特色的舞蹈。表演者的装束为红、黄两色相映衬的古装打扮,两人抬一杠,杠杆用硬木做成,丈余长,中间粗,两头细,带有韧性,适合抬杠。杠箱四面绘有各种图案,杠箱两头各顶一个大铁环,上系铜...

2007年11月定州架鼓被列入保定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据老人的传说,我推算子位一村的架鼓至少有200多年的历史。很早我们村就盛行少林武术会。每年正月初一下午至 正月十五 等节庆日,都上街或串村表演,架鼓随之。队员在鼓乐声中...

廊坊市广阳区南王力登云老会,俗称“高跷会”,在集体演出时配以小车会、秧歌会、龙灯等活动,以高跷会为主要活动方式,配有会旗。早在清朝年间,京南高跷会在本村盛行,那时候没有具体的组织,只是几个年轻人会耍,耍一些绝活,老百姓叫“疯高跷”,后来来了...

前段寨村位于邱县南部,老沙河东岸。该村狮豹会始成立于清朝时期,狮豹会又叫“西藏回回狮豹会”,可说是历史悠久、源源流长,由何时何地传入该村,已无法考证。因战乱灾荒年而停止活动。在五十年代村民合伙重新制作了道具,组建成了40多人的舞狮队。 最古...

北白砂村位于鹿泉市北部,该村周围地下有厚层白砂,故以白砂为村名。鹿泉市北白砂舞龙是一项传统民间花会表演活动。该活动发源于清代初期,迄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北白砂舞龙是当地重大节庆活动的助兴表演活动,因其龙身长、套路多、阵容大而闻名于世。乾隆四...

西四旺村“龙灯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龙灯戏”自清朝道光年间传承至今,在定州市西四旺村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它是西藏地方送给清朝天子进贡献宝的大礼。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演出,专给宫廷皇贵们欣赏享受。当时轰动皇朝,故...

顺平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古城保定西郊,区位优势明显,京昆高速、京珠高速、保阜高速、107国道以及京广铁路穿境而过,交通发达,境内的伊祁山相传就是千古圣贤尧帝出生的地方,因而又被称为尧乡。 “地平跷”产生于河北中部的顺平县(原完县),是由“寸跷...

隆化县“霸王鞭”发源地,位于隆化县城东北章吉营满族乡章吉营村。离县城30公里,总面积159平方公里,总人口16536人,章吉营乡章吉营村交通发达,山川秀丽,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又是满族民间文化生长和传承的特殊地方。 隆化县“霸王鞭”别名“地...

邢邑镇位于定州城南35公里,是一个文化大镇,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底蕴。全镇辖13个行政村,其中邢邑村有1万多人,邢邑花会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炮打五只船”节目最具地域性、艺术性、民间性,深受群众喜爱。 地域性,邢邑地处北有大沙河,南有跑马河...

滦南民间秧歌注重塑造人物、善于表现故事情节,表演上诙谐幽默、节奏感强,是农村群众主要的文艺活动形式之一,是农村群众参与最多的文娱活动,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影响至周边各县。 多方考证,如今流行的滦南秧歌最迟形...

滦县地秧歌虽然与唐山、秦皇岛二市其他县区的秧歌同属冀东地秧歌的范畴,但是,不论从历史渊源还是从形式内容方面说,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文化特色。 滦南秧歌为“扭秧歌”中速大慢板的扭功为上,以中场为主。近年来周边地区也出现了不少小出子,而且经专业人...

赵州桥的传说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一带的民间故事。它靠口头传承至今,脍炙人口,历久弥新。在赵州桥的传说中,处处描绘着仙人与桥的故事,为赵州桥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增添了一份梦幻般的色彩。“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

  赞皇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在唐代赞皇李氏家族名人辈出,有“赞皇李半朝”之誉,最具代表意义的是赞皇六宰相,这六位宰相的家乡是赞皇历史文化名村许亭。据《赞皇县志》记载,公元前204年,汉淮阴侯韩信用兵井陉口,背水一战,斩了成安君陈余,生擒赵王歇...

伦宝善,1905年生人,卢龙县阎大岭店村人,自幼喜爱民间艺术,9岁开始就迷上了冀东秧歌,12岁随艺人下场表演,这一扭就是80年。从农村到城市、从关里到关外,无不留下他秧歌艺术的足迹。同时,他善于钻研,能熟练地表演 “妞”、“丑”、“��”等...

刘海庄村位于藁城市东南15公里,东临定魏线南邻衡井线,藁贾公路从村中穿过,交通方便。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中刘海庄就是非常有名的堡垒村和支前模范村。2009年2月,在刘海庄村出土了刻有“汉朝刘海大仙”的残碑,让广为流传的“刘海大仙”的传说得到...

毛遂,是战国时期鸡泽人。公元前257年,秦围赵国都城邯郸。国家危难之际,毛遂自荐请缨,出使楚国。合纵未决时,毛遂按剑数语,气吞云梦,“铜盘热血惊蛮楚”,“一立谈间定合纵”,从此,“三寸之舌,胜百万雄师”成为千古美谈。 两千多年来,毛遂敢于自...

行唐县口头镇坐落在行唐县北部丘陵山区与平原交界处,三面环山,郜河穿山擦村而过,这个古老的集镇是行唐县北部丘陵山区的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也是行唐、灵寿、阜平、曲阳四县相互交往的重镇。这里山川壮丽,客商南来北往,经济、文化繁荣。工农学商兵、三...

在石家庄城乡,广泛流传着王莽赶刘秀的传说,史称“刘秀走国”。刘秀即汉光武帝,东汉开国第一帝。 西汉末年王莽新朝被推翻后,汉更始帝刘玄继位。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刘秀被封为破虏将军到河北安抚州郡。王莽在邯郸自立,率军追杀刘秀,民间却说是...

临漳县邺城东北十余里谷子村和盐食村一带,广泛流传着为春秋时期鬼谷子故里和出生地的传说。主要有《鬼谷子出生南庵子》、《鬼谷子打柴》、《捉迷藏》等。说鬼谷子天资聪慧,博学多才,周游天下,在云梦山传道授徒。战国时的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尉缭、毛...

在千年古县唐县的广大民众间,至今还广泛流传着三皇五帝之一 ――唐尧在庆都山一带出生、成长,在丹凤山下受封唐侯,在故城践帝位、建帝都,在磨岩山水云洞前寻贤拜许由,在洪城教子丹朱学围棋等古老传说,传诵着唐尧带领百姓抗干旱、种嘉禾、推良种、制陶器...

  安国市旧称祁州,是举世闻名的中药材集散地,素有“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之称。安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伟大戏剧家关汉卿即诞生在这片钟灵毓秀的沃土。关汉卿,元代伍仁村(隶属河北省安国市)人,号已斋叟,约生于金末,其祖上世代为官。汉卿幼年勤奋...

邯郸位于冀南大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它兴起于殷商后期,有三千年的建城历史,二千五百多年前战国时期曾经是赵国的都城。邯郸人杰地灵,蕴藏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千百年来,留有赵王城、武灵丛台、铸箭炉、照眉池、学步桥、罗敷潭、黄粱梦等诸多...

微水丝弦戏剧是典型的石家庄丝弦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她是在清俗曲的基础上演变而来。 清末时期,微水丝弦老艺人经常和当时的石家庄市和平剧院老艺术大师王永春之父王振全及号称“平山红”的封广亭大师同台演出。解放前微水丝弦又配合当时社会形...

鹰手营子矿区位于河北省中北部,承德市西南110公里,燕山山脉主峰雾灵山东麓,距清东陵80余公里,处于京、津、唐三角经济地带。境内山峦起伏,地形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地少,平均海拔500米,四季分明,区内山场开阔,树种繁多,现有山场13万亩。因...

平山坠子戏是流传于平山县苏家庄乡树石村一带的独具特色稀有地方戏曲剧种。该剧种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个性,以连台本戏、故事情节曲折、表演细腻为主要特征,兼有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语言流畅,地方韵味浓厚,唱词以十个字为一句,唱腔独特等特点。平...

  西王庄丝弦是流传于平山县小觉镇西王庄村一带,富有平山地域特色的丝弦戏,是石家庄丝弦中路丝弦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王庄丝弦在艺术表现、唱腔和剧目传承上均有特色。 石家庄丝弦于明代诞生后,很快传到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一些地方。清光绪以后,丝弦...

涉县位于三省交界处,小落子、平调、豫剧、上党落子解放前就传入涉县境内,在农村非常活跃。20世纪80年代,农村业余剧团达到132个。涉县在20世纪50年代组建了江家庄落子剧团、南郭口豫剧团、台村上党落子剧团,后来,涉县在上述三个剧团的基础上,...

行唐杨村秧歌是流传于行唐县杨村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剧种,又称“北路调秧歌”,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根据行唐民间故事载,行唐杨村秧歌起源于东晋时期,成型于明末,繁荣于清中期。 行唐杨村秧歌角色行当主要分为生、旦、净、丑四类。生角又分为娃...

四股弦又名四根弦、五腔调,是河北省地方稀有剧种之一。曲周县四股弦主要分布在白寨乡司寨村。 曲周四股弦剧目有汉朝戏、三国戏、唐朝戏、宋朝戏、明朝戏等,主要剧目有《三升官》《西岐洲》《宋江杀楼》《打金枝》、《贺后骂殿》等20多个。板式有慢板、快...

平调落子起源于清代中叶,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流行于武安市、邯郸各地及晋冀鲁豫四省结合部地带。平调由豫北一带流传的梆子戏演变而来;落子原名莲花落,源于民间曲调“花唱”,经艺人口传、加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因两个剧种多在一团内“...

乱弹是深受平乡县群众所喜爱的一种具有乡土气息的地方戏,曾被专家称作戏曲活化石。它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乱弹分东西两路,在唱腔板式上各有千秋,平乡乱弹属于西路乱弹。明末清初,平乡县东马延村艺人谭文玉走南闯北,学得一身唱功和...

大平调属板腔体梆戏,因其唱腔比“高调”(豫剧)低五度,故名平调;因其所用梆子特别大,故名大梆戏、大油梆;因其上演剧目多为朝纲大戏,演员阵容庞大,故名大平调。大平调起源时间可追溯到明弘治年间(1488年至1505年)。大平调属亮戏、板凳戏的一...

蔚州灯影戏目前主要分布在蔚县的蔚州镇、宋家庄镇、南杨庄乡等地一带。民间相传,灯影戏起始于汉文帝时期,辽金时期盛行,与冀东的滦、乐皮影为姊妹艺术。早期的影戏剧本称“影经”或“影卷”,辽代以前属盲人演出,到了金代,因受杂剧影响,开始向戏曲形式演...

沙河皮影戏主要分布于高庙村、郭荣庄村、下解村,特别是高庙村皮影戏尤为活跃。高庙皮影俗称高庙影戏,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发展成熟于50年代,在沙河及邢台独树一帜,是肥乡皮影戏传承到沙河而形成的。 沙河市皮影戏的影人造型粗犷古朴,采用牛皮刻制...

老调,又名老调梆子,流行于河北省保定、廊坊、沧州、衡水、石家庄等地区。清初,这一带农村举办民间花会时,在“小乐会”、“旱船”等节目里多清唱一种“河西调”,俗称“娃娃”,即元明以来散曲中的曲牌[耍孩儿],老调的唱腔最初是在河西调的曲调的基础上...

皮影戏最早诞生在两千年前的西汉,俗称人头戏、影子戏。成熟于唐宋时代的秦晋豫,极盛于清代的河北。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驴皮为佳。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

阳原晋剧,原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建国后统称晋剧。清末民初,从山西晋中传入阳原。晋剧传入阳原后,逐渐融入了当地民俗文艺特色,借鉴了阳歌、二人台等精髓,道白通俗易懂、幽默诙谐。 阳原晋剧的唱腔属板腔体,分“乱弹”、“腔...

万全秧歌戏是约有250多年历史的古老地方剧种。据传,万全秧歌戏是由地秧歌戏即万全社火脱胎而来。由最初的万全社火中“打地摊儿”的由锣鼓伴奏并无丝弦的干唱逐步演变成锣鼓丝弦齐奏的“混场”,再后来如此“混场”由广场艺术逐步演绎为舞台艺术,完成了由...

保定望都县许家庄村有一位名叫马洛新的艺人,从小学唱丝弦戏。马洛新艺术全面,生、旦、净、末、丑都会,唱、念、做、打精通。大约在清道光十年(1830年),马洛新腿受伤而不能上台为戏班演戏挣钱了,被班主解雇回到了家乡许家庄村。回家务农后,见村里赌...

 段派评书起始人为唐山市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段少舫的父亲段荣华(1901―1976)。他二十三岁携全家由京郊来唐山,在同和灰局以扛活为生,养家糊口。二十八岁改行,拜评书艺人尹福斌学说评书,一出道便红遍东三省及京、津、唐、秦一带。 段派评书的代...

磁县位于河北省最南部,是河北省的南大门,东与临漳县、成安县毗邻,北与邯郸县、邯郸市、峰峰矿区接界,西与涉县接壤,南与河南安阳县隔漳河相望。城南有著名的北朝皇陵区和邺城遗址。 磁县曲艺坠子在清道光初年,由河南开封曲艺形式三弦书衍变而生成,因以...

王其和(1889――1936)太极拳名家,是王其和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邢台任县人。任县系太行山东麓平原县,地处黑龙港流域的九河下梢,地理位置通达便利,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沃野百里,八水竞流,土膏禾茂,物厚阜安,展开河北省地图,顺京广铁路南下,抵...

河北省石家庄正定县位于冀中平原,滹沱河北岸,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毗邻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历史悠久,其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繁荣。三角村高跷正是在这片沃土上生长的一枝奇葩。 相传正定县三角村...

南皮县位于沧州市东南部,至今已有二千二百多年的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名人辈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张之洞,康德第一保镖霍殿阁。南皮自古习武成风,武林流派众多,二郎拳是流传较广的流派之一。 二郎拳是我国优秀的武术拳种,二郎拳的具体源头由来实难...

巨鹿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人们自古崇文尚武。巨鹿夏旧城洪拳就以该县夏旧城村为中心,传承了近千年。 相传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其手下夏、肖两位武将原本为表兄弟。二人告老还乡途中,在巨鹿夏旧城遇强匪夺...

青县是片神奇的土地,古来兵家必争,镖客武师云集,人民勇敢强悍,习武风盛,武乡声远。1992年沧州被国家命名为武术之乡,青县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青县流传的二十多个拳种中,李氏迷踪拳是主要拳种之一,很具青县特色。关于此拳的创立和流传,没有史料...

青萍剑是我国四大剑法之一,在武林中享有盛名,尤其在河北沧州一带流传较广。青萍,又名浮萍,常漂浮于水平面之上,寄身流波,随风摩倾,来去飘忽,任其自然,点点青翠溶于起伏荡漾之中。雍容坦荡,悠然陶然,给人以洒脱无羁,轻松明快的感觉。古人喜剑,往往...

吴桥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以农业为主,土地贫瘠,人们靠种地无法养家糊口,被迫练习杂技、戏法并以此为生,挑着担赶着车北上南下,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魔术-大变活人》,是吴桥杂技艺人的传统节目,与吴桥杂技有着很深渊源。据传宋朝两名进京...

李派太极拳创始人李瑞东(1851---1917),原河北省武清县(今属天津市)人。一生酷爱武术事业,修炼精深,功力非凡而神奇,历任清醇王府武术教师,清宫武术总教师兼全军武术总教长。御称其技“盖世神功”、赐号“黑风大侠”,封三品带刀侍卫。李瑞...

吴桥杂技有着两千多年的沿革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平衡技巧、人体竞技、耍弄技巧、手彩魔术、道具魔术、仿生表演,滑稽表演、动物驯演、马术表演等十几个表演门类,上千个表演节目。在这浩繁的表演节目中,《马戏》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吴桥...

望都县位于北京南180公里处,属太行山东麓北段山前平原,地处京、津、石三角地带,交能便利。望都县种植辣椒已有近400年的历史,望都又名庆都,因尧母以此而得名,为帝尧放勋诞生之地。汉代以前称庆都,汉代改名为望都,到唐代又称名为庆都。直到清代乾...

        飞叉道具是有古代兵器钢叉演变而来。相传南朝少林寺禅宗初祖达摩为健身而使用兵器钢叉耍练,久之练出一些简单招式,后传于民间。到了唐朝,习者增多钢叉形状变小,表演花样更多,后多为帝王将飞叉表演引入宫廷表演。随着连年战乱,飞叉表演者...

河北省雄县位于冀中平原 , 地势平坦,四季分明 ,是一座历史悠久、物阜境优的文明古城。交通便利, 四通八达。西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中国小商品集散地白沟,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白洋淀温泉城座落雄县,并与之构成金三角经济发展圈。雄县资源丰富,...

蠡县地处河北省腹地,保定市南50公里。交通、通讯便利,电力设施完备。蠡县是河北省著名的“武术之乡”, 是“戳脚”的发源地。 自嘉庆年间传入了蠡县,其分布在赵锻庄、南沙口、北沙口、朱佐等20余个村。戳脚全名“九番御步鸳鸯勾挂连环悬空戳脚”,又...

剪纸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和民众那个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在民间生活中,原是剪出花草鱼虫,作为绣花衣、枕头顶、都堵、鞋脸儿等的花样儿,既有实用价值,又能增加美感;贴在窗格、墙壁等处剪纸,主要是想美化房屋,营造喜庆吉祥气氛,表现作者的艺术水平和审美...

郭氏铁板浮雕制作技艺是利用各种锤、錾以及一套比较成熟的锻、錾技法,通过锻打、錾刻等手段,在一定厚度的铁板上,进行制作既有实用性又有观赏性的铁浮雕或铁器制品的一种技艺。 19世纪初期,祖居山西浑源的郭天贵一次机缘巧合,救助了一位困顿的游方僧人...

黄颖自幼跟随舅舅学习杨柳青年画,经过多年钻研,吸收了木版年画、壁画、工笔重彩、唐卡、扑灰年画的精髓,从而创立黄颖手绘年画。该年画工艺制作采用矿物质颜料,用祖传的秘方配置,使色彩明亮,增强色彩附着力,不易褪色。在画面构图上表现欢乐、诙谐、幽默...

承德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民间藏有许多传统艺术。乔杖子剪纸便是其中的姣姣者。 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承德县乔杖子剪纸一直做为贡品送入宫中,深得皇家赏识。相传,在清代康熙年间,一位名叫王来子的剪纸艺人来到该村,专门租了一间屋,刻得一手好窗花,向...

100多年前,清末书坛泰斗张裕钊的入室弟子王洪钧先生由天津来到大名。大名县地处古黄河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有漳河、卫河、马颊河,属黑龙港流域。大名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这里商贾云集,人文荟萃。王...

自古泊头当地就流传有一段顺口溜:“寺门村的娃娃,黄屯的鼻(哨)儿,范庄的小簸箕儿,拿手要数三痴斋(军西村)的小泥人”。 “三痴斋泥塑” 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在清末民国年间是响当当的泥塑品牌,已传五代,至今已有130余年的历史,技法日臻成熟,百...

水墨布画,即用水墨为颜料在特制的纯棉布上绘制的画,内容主要取材于戏剧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间习俗等,是民间传统工艺画的一种,在画风上继承了宋、元时期绘画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明代版画和年画的韵味,是我国民间原生态绘画艺苑的一枝奇葩。 水...

石影雕,顾名思义,就是雕刻在岩石上的影像。创作者用金刚石为尖的钢锥不断凿击花岗岩,黑色的石板上即留下或白或灰深浅不一、疏密不均的小点。石影雕完全依靠创作者手腕力度的大小轻重,利用黑白明暗成像原理来形成摄影效果,其画面细腻逼真,清晰生动、古朴...

泥塑包括空心陶球的制作与雕刻,在民间传承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金保成的空心陶球的制作与雕刻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及规模,是由他的祖父金朝荣(1898―1962)及父亲金建龄(1927―2006)的传承、开拓、发展而来的。 空心刻花陶球的制...

烙画,也叫烫画、烫花或火画。是用火烧热烙铁在竹木等物体上熨烫出烙痕来作画。木纹烙画、火喷烙画是烙画的两个不同烙画品种。因使用的材料不同,有木板烙画、布烙画,纸烙画和葫芦烙画等。因使用的工具不同,有火印版画、火喷烙画等。 烙画是中国民间美术,...

刻铜艺术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和唐宋时期的金银器上就刻有精美的文字与图案,但那时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工艺而存在,并未成为一门独特的‘刻铜艺术’。直到清朝同治初期,在北京的秀才陈寅生自书、自画、自刻书画于铜质的文房器具上,深受当时文人...

墙围画,也叫炕围画,是一种民间的室内装饰画,具体步骤分打底、画边、画空、罩面等几道工序。墙围画历史渊源比较悠久。怀安县地处寒温地带,过去农村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的白土,调...

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此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社会上道观、佛寺、庙宇兴起,重新促进了泥塑艺术的需求和发展。到了唐代,泥塑艺术达到了顶...

洒河桥花灯会是由古老的河灯演变而来。洒河桥花灯集绘画、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以优美的姿态而闻名。花会以优美的舞姿,独特的演技套路,百看不厌,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洒河桥花灯是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纷繁夺目的色彩和灯光,构成了绚...

布糊画的宗源是满族独有的传统艺术“补花”。起源于女真时期,是最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方性的民族工艺。图案用针线补在靴、帽、衣服的前胸、后背、弓囊、箭囊、烟荷包、枕头顶之上,所以称为“补花”。 “滕氏布糊画” 是在继承清代皇家宫廷传统布糊艺术...

刘氏酥饼五仁蛋黄皮月饼技艺渊起于元朝末年,古时称之为“胡饼”。据《明史》记载,公元1363年鄱阳湖之战,军师刘伯温见士兵们出征时饮食不便,于是按周易命理五行之说,自制了胡饼给士兵吃,士兵们食后欢欣鼓舞,最终朱元璋大获全胜,刘氏胡饼也因此在当...

成安县位于广袤的华北大平原上,所处的冀南属古燕赵大地,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成安烙画就在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 河北烙画由来已久,但主要集中在北部,而在河北南部,成安烙画就如一颗艺术明珠,熠熠生辉。 成安烙画作者众多,如王海、李成钢、李晶、...

窦王墓村座落于井陉县城东南10公里处,背倚青山、面临河谷,风景秀丽,舒适宜人。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首领窦建德战死后便安葬于此地,故命村名为窦王墓。这里群山连绵、草木丰茂,既有丰富的矿产宝藏又有用不尽的绿色资源,交通便利,距省会仅半小时车程。 ...

赞皇原村土布的制作,起源于传统的纺花、印染和织布,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赞皇县制作传统粗布衣服、床上用品的一种传统工艺。早在赞皇“万坡顶遗址”的新石器时期,古人已懂得利用自然资源作为纺织和印染的原料,制造简单的纺织工具,开始了纺棉织布。秦喜辰师...

藁城宫面手工制作技艺是藁城市特色产业之一,辐射14个乡镇、239个行政村。各村宫面从业者、加工厂众多,形成了藁城独有的特色文化。宫面产业以贾市庄镇耿家庄村、西关镇丰上村等较为突出,其中当属贾市庄镇耿家庄村的藁城宫面纯手工制作技艺最具代表性。...

金丝彩釉属高级金属手工艺综合性艺术品,起源于元末明初,是传入我国的西亚珐琅艺术“佛朗嵌”与玻璃、釉料、陶瓷、镶嵌等多门技艺相互高度融合,并经历代工匠的聪明智慧所创造出的新的艺术骄子。 铂金“金丝彩釉”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铂金“金丝彩...

大名五百居香肠制作技艺创始于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其创始人王湘云,原籍山东济南府历城县,自幼家贫跟随本家老人王珍学习肉食加工技艺。后随道台到大名官府当厨师,见大名交通便利、商业繁荣、饮食业发达,于是在大名城内道前街开设了以香肠、熟肉...

青廉村最早铸青铜器皿的是王三妮的老爷爷王老宗,王老宗跟何人学艺不详。王三妮的爷爷王拴柱15岁时跟父亲挑担走街串巷生火打铸铜壶、铜盘、铜勺、铜鞋扒子、铜烟锅、铜铺手、铜蜡台之类器物,20余岁就掌握了老爷爷的全部技术。王三妮的父亲王吉忠19岁跟...

太行八陉之五的井陉,自古又称四省通衢,井陉窑烧制技艺在隋代已完全成熟,唐、五代时与邢、定同时生产着“官”字款白瓷,成为河朔三镇之一,统治镇、冀、深、赵四州长达160年之久的成德军的官窑。按照元朝编写的《金史・地理志》记载,在整个金代所占据的...

大名酿酒历史源渊流长,早在春秋时期即盛传“五鹿城”(今大名县固城村一带)盛产美酒。及至唐、宋时期最为兴盛,作坊遍布大名境内,城市酒铺林立,最为有名当属金滩镇陈氏酿酒作坊和城北关玉泉作坊。1946年,大名解放,由三家作坊合并成立国营大名县酒厂...

 “郭八火烧”制作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创业人郭致忠,祖籍大名城西大韩道村人,曾在北京(原顺天府)学艺,清光绪二十一年(1887)年回到大名,以经营火烧为业。因他从顺天府学艺而来,堂号首取“天”字,并希望买卖兴隆,又取“兴”字,故立店铺“天兴...

二毛烧鸡又名珍积成烧鸡,创始于清朝仁宗嘉庆十四年(公元1809年)直隶大名府城内,世代嫡传,采用百年老汤、祖方秘料传统加工工艺,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百年老字号名吃。 清朝中后期,大名府是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知府所在地,商贾云集。王青...

在广平县十里铺乡南小留村一直保留着一项古老而独特的手工技艺――木镟工艺。据考证自明代时南小留村就有人做木镟生计,民国时期最为兴盛。解放前后,南小留村家家户户都有旋床,各户各院堆满木料,家中的男人几乎都会旋活。目前,该村木镟的主要传人王付生、...

内丘酿酒的最早记载是春秋战国时期,扁鹊为赵简子治愈五日不醒之症,赐田四万亩于鹊山(古时称蓬山),恰逢瘟疫流行,扁鹊造酒入药,送于四周乡邻,解万民于水火,后人感其恩德,为之建庙修祠,供奉至今。内丘酿酒经过历代沿革到元明时期,酿造技艺基本成型,...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地带,有着1799年的区域中心史,130余年的国都、陪都史。面粉、花生、小磨香油是大名县的三大特色产业,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小磨香油之乡”,“五鹿香”便...

南皮县地处河北省东南部,北依京津,南接齐鲁,东临渤海,西靠运河,南皮为千年古县,历史悠久,辖六镇三乡,总面积790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以盛产小麦、玉米、谷子、大豆著称。 南皮小米面窝头,是南皮地方名吃,历史久远,尤以南皮县城东南小庄(现...

孔明锁也叫鲁班锁,六子联方,民间也叫六子疙瘩、难人木、憋闷棍、憋死牛、犟劲疙瘩、摔不开、蹩咄�浚�是中国古典四大玩具之一(鲁班锁,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清代桃花仙馆主人所著《鹅幻汇编》一书中祥细介绍了“六子联方”。书中称它乃“益智之具”...

��古称“河漏”,传说清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派专人对全国各地的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河漏”作为其中之一上报朝廷,因其名字古怪引起康熙皇帝的好奇和注意,便要人做好,品尝后赞不绝口。但因“河漏”与治理河道似乎犯“忌”,于是挥笔将“河漏”改为“...

吴桥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是伴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吴桥杂技”共生共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吴桥杂技在吴桥已经有了两千多年沿革发展的历史。唐宋以后杂技走向民间,杂技魔术道具制作开始在吴桥民间兴起。至明清杂技走向兴盛,其道具制作日趋...

线装书工艺是一种传统手工装裱技艺,它是我国传统书籍艺术不断演进的标志和形式。 我国古代的纸本书,经历了卷轴和册页两个阶段。卷轴由卷、轴、缥、带组装成。汉、唐只有这种卷轴形式的书。今天我们看到挂在墙上的轴画、书法,仍是卷轴装的遗风。晚唐以后,...

盐山县地处华北滨海平原,位于沧州南部,西靠孟村、南皮、东与海兴、黄骅接壤,南临山东、庆云、无棣。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人口50余万人。近几年来,工农商贸业迅猛发展,是一个商贸集散地,大江南北往来客商较多,餐饮服务业已...

我国古代有突显华夏文明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就是其中之一。桥城铺村的每家每户的捞纸作坊里都供着汉封玉亭侯--蔡伦祖师之神位,桥城铺的捞纸就是从蔡伦的造纸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每逢农历三月十七和农历十月初十家家户户,桥城铺的人们都像过新年一样热闹,...

黄骅市南排河镇是河北省著名的渔业乡镇,植根渤海湾畔数百年,渔盐雄利天下,其水产品鲜美闻名于世。镇辖渔民以海洋捕捞为主,辅以制盐、海水养殖、水貂饲养,经济产值颇佳。几百年的海洋生活,使渔船在本地成为主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风船的手工制作技艺曾是...

沧州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位处津南古道,系南北通衢要路,北达京津,南接齐鲁,百年前燕赵、齐鲁民众走京下卫闯关东,均由此路过,别无他途,凡经此乡尝“万二烧鸡”者无不奉为美食,历逾二百年美名远播,历久弥香,现如今已成为黄骅当地周边群众逢年过节、馈...

武邑县硬木雕刻工艺,起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宫廷家具雕刻。它以选材精细、加工考究、雕刻细腻、文静典雅、造型优美等特点,博得皇宫贵族、巨富商贾及文人墨客青睐,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     硬木雕刻家具从民间发展到宫廷时,雕刻工艺达到了...

衡水地毯,在清末时期,是由薛振领、薛廷法、赵振洪、白立杭为代表的家庭作坊为主要经营模式,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为发展衡水经济,1972年,衡水县人民政府决定在衡水鞋厂组建地毯车间,当时得到原衡水军分区司令员沈铁民同志、原衡水地区妇联主任闫...

烧瓷,是在铜质胎体上涂敷釉料,经烧结、彩绘、抛光、镀金而制成的金属工艺品。又称“画珐琅”、“铜胎画珐琅”,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 清代康熙年间,欧洲彩绘珐琅工艺品,传入我国宫廷,旋即受到皇室们的喜爱。康熙五十七年,宫廷在内务府养心殿造办...

饶阳仇氏金丝杂面的历史可追溯到清雍正七年,由祖居饶阳县东关村的农民仇老九所制。光绪年间,李姓太监每次回省亲都买仇氏杂面作为礼品带回皇宫,从此仇氏杂面或为贡面每年向皇宫进贡,当时较大规模的杂面字号名“生祥永”在蒙古国和我国内蒙古、京津等地都设...

河北省枣强县大营镇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史属冀南古镇,因明代燕王南征在此设大营而得名。它是中国皮毛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秦始皇曾亲封大营为“天下裘都”,如今是闻名全国的“皮草之乡”。 据史料记载,商末丞相比干在此发明了熟皮制裘工艺,经过世代传承...

李邢村位于衡水市区东南25公里处,以纯手工玉器加工业为主。明永乐年间,李氏先人就从事玉器雕刻,清慈禧太后对其加工的玉器钟爱有加,大为赞赏,李邢村玉器从此得以名扬天下。几百年来,玉雕手艺由李家逐渐传遍全村并扩展到周边20多个村庄。 传统玉器雕...

清末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戏靴尤其是京剧行当戏靴制作以北京、天津最为发达,行内有“京一津二”之说。现年88岁的小辛庄村民范振义,少年时期入天津劝业场名鞋坊学徒行艺,青年时期已成为天津知名鞋匠和戏靴制作专家。1978年退休后返回家乡,创办了“...

土纺土织是中国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手工织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石器时代,随着时代发展,技艺逐步成熟。 土纺土织是根据纺线和织布这两个最重要工序来命名的,它的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要经过轧花、弹花、纺线、打线...

清宫传统刺绣又叫宫绣,始见于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的古易州,广为流传于辽代,兴盛于明清,晚清时达到巅峰,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是中国刺绣发展史上的杰出代表。 新中国成立后,清宫传统刺绣传人因绣院解散而流落民间。为将这项技艺传承下来...

永清县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亦为京南酿酒圣地。隋唐以来,酿酒之风日盛。志书记载:“古通泽秦翁者,通国之善酿者也,秦翁佳酿,瑶池醉仙。”今《燕南春》酒,便是秦门一脉酿酒传人逾千年奋斗的成果。 北宋年间,永清城南秦氏家族独家开办酒坊。因怀揣酿酒绝...

据《定州市志》记载,“定州缂丝,始创于宋代,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丝质手工艺,它能织出各种图画文字,后传艺随人迁徙南方”。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质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带秀的艺术特点著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由于缂丝经得起摸、擦、...

保定市定兴县南大牛村手工刺绣是一种传统宫廷手工刺绣技艺,主要供奉宫廷、帝王、侯爵服饰之用。它有着丰厚的刺绣文化底蕴,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明代以后,刺绣针法、技艺、用工、用料、纹样图式等特点更加鲜明,人员日趋扩大;清代最为兴旺,特别是光绪...

据考证,远在宋元时期,河北省涞水县南高洛村就有很多烧制砖瓦的土窑。南高洛村的天马古建砖瓦厂,其前身就是清代雍正时期衡保国建立的窑厂,距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该厂在选料、成型、烧制等工序上精心独到,产品型制中规中矩,质地瓷实细腻,在清代主要...

据《徐水县新志》记载,漕河驴肉制作工艺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技艺日臻成熟。经过漫长的小型家庭手工作坊时期后,徐水县吴庄村人田老荫办起了首家漕河驴肉店。如今,刘敏英传承漕河驴肉加工技艺,注册“漕河”商标,兴办了徐水县漕河驴肉食品有限公司,开发...

曲阳黑闺女饺子又称“老牌”饺子,是全国闻名的御膳名吃,距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据传,明崇祯帝因日理万机导致身体欠佳,虽经御医多方诊治,终不见效。御膳大师苏乔生精心挑选了十几味名贵中草药材与猪牛羊肉配在一起,制成了具有健脑醒智、补肾益肝、温气...

定州新宗熏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定州简史记载:北宋元佑八年,一代文豪苏东坡在定州府衙和衙厨王某一起研制了以松柏枝熏烤、多种中草药为辅料的定州熏肉,并写下了熏肉秘法。衙厨王某将熏肉秘法抄录传至于后人。定州新宗熏肉兴于明末清初,乾隆年间最为...

中国人的用香习惯历史悠久,自西汉时期清苑县(属中山国)就已经将香使用在生活上,到两宋时期进入鼎盛,明清则广行。香即用于祭祀、敬奉天地、日月神灵,也用于日常生活。 清苑人民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废弃物材料资源,将带有天然香味的芳香植物碾制成粉末与...

蔚县的西北山一带有丰富的天然瓷土,当地俗称“矸子土”,此土带有粘性,是制作青砂器的唯一原材料。经过细碾过滤后细腻、柔软,可塑性强,具有单一配方成型的特点,用它可烧制成各种各样的青砂器。 蔚县青砂器由来已久,明清时期,“京城皇宫里就有蔚县砂锅...

药膳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实践中,不断发明创造,积累了丰富的食疗知识,形成了中国特有的食疗保健法。中国药膳源远流长。远在西周时期,在“周礼”中就有专为周天子制作保健膳食的...

据考证,缸炉烧饼起源于公元1865年,当时,在乐亭县城北街有一位经营面食的师傅,名叫石老化,他在做包子、饺子的同时,不断摸索、利用肥猪肉和白菜帮等尝试着配制成菜馅做成烧饼,然后放在吊炉里烘烤,烤出的烧饼却很好吃,风味独特,就开始在铺面销售。...

鼓是一种在民间流传很久的打击乐器,一般为圆桶形。鼓的一面或两面用薄膜蒙上,经过捶打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常用于舞蹈或戏剧伴奏。制作鼓的过程称为蒙鼓。民间也称鞔(mán)鼓。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孟各庄村位于滦南县西部,隶属司各...

新寨猪胰子是由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一村正宗洪记猪胰子厂生产研制而成的。新寨一村位于河北省乐亭县新寨镇北部,该村人口2111人,面积1930亩,是乐亭县猪胰子生产最多、质量最好的地方。 新寨一村正宗洪记猪胰子诞生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河北省乐亭县新...

在丰南,传统金银打制工艺源远流长,其种类大概包括:首饰、摆件、酒具、乃至于封建社会时王公贵族的饮食起居,冠袍带履等各个方面,历朝历代皆对此趋之若鹜,也因此造就了许多能工巧匠。由于银器制品原料昂贵,致使此项工艺更多服务于上层社会,普通百姓只能...

“台营烧锅”是抚宁县特有的酿酒制作技艺。台营古称“台头营”,相传明万历年间,酿酒能人许大营曾为当时驻守台头营的名将戚继光及其部下建烧锅酿酒。十几年后,许大营的两个儿子许久成、许香成接他的班继续烧酒。台营烧锅第三代传承人有许氏兄弟四个,分别是...

腐乳气香、味鲜、质酥,其香略似老酒,浓郁则过之,味鲜美而留芳齿颊,质酥软则入口即化。腐乳因其由黄豆制成,富含植物蛋白质,经过发酵后,蛋白质分解为各种氨基酸,又产生了酵母等物质,故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腐乳又是一种烹饪佐料,红方的汁烧肉,肉味...

  苍香玉屏袋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原中医院院长武小妮主任医师根据祖上几代密传之方(接传时叫香袋),经查阅大量资料,又进行药物筛选,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实验、改进、创新的中医疗法。经省专家定名为“苍香玉屏袋”,用以防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和...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基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的认识人体生命现象和疾病规律的一种医学知识,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地区,现已经形成以河北石家庄为中心、向全国20余个省市地区传播辐射的局面。 中医络病诊疗方法是伴随着对经脉(络)的认识而发现并发展的,早在...

安国古称祁州,位于太行山东麓,始建于西汉武帝无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寓“安邦定国”之意,至今已逾两千余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药文化展史上,因其悠久绵长的历史,优越便利的地域位置,厚重深邃的人文底蕴而形成了的以“药王庙”为代表的中医药文化,...

万宝堂创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创始人为陈拙安,系江苏扬州人,原本为一郎中,在保定积累相当资本后,盘下了位于西大街一家已经倒闭的中药店,经过重新整修,改名“万宝堂”。开业以后,讲究信用,经营有方,买卖亨通,生意兴隆,不久就成为保定中药业...

平山王母祭典是平山县王母村一带村民为祭拜本土出生的女神王母娘娘而自发形成的以道教文化为主要活动内容的民俗文化活动。 传说,在汉代以前,王母村一带因桑姓聚居而被称为桑家街。该地流传有这样的传说:“王母娘娘本系该村桑氏之女,因哥嫂不贤,常逼其牧...

“温塘桃花浴”是起源并流传于平山县温塘镇温塘村一带,以温泉水为载体而衍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是洗桃花水的最好时节。四面八方的人们纷纷前往温塘沐浴“桃花浴”,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洗去一冬的秽物,迎接崭新的春天,形成一年一...

孤山村村东南有一山叫青龙山,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多为石灰岩,在山的北面,绝顶之下,有一天然石窟洞,名曰水潼洞,又名鹤仙洞,据旧县志和山上碑文记载,金代大定年间,高邑县马贤村有女,秋日荡秋千玩耍,忽大风吹至,家人遍寻女儿不见,忽一日,有人报...

高邑县西马闲村是千年古村,旧时西马闲村称“老姑马闲”,该村座落在高邑县城西北9公里处,地势平坦,民风淳朴,农耕为主,物产丰富,风多雨少。 水潼仙姑庙古建筑位于西马闲村西南,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俗称老姑庙,据《高邑县志...

罗庄村座落于太行山东麓的绵河中下游西岸,属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微水镇辖区,与县城驻地微水隔河相望。相传,罗庄村始建于唐代早期,因隋代义军大将罗世义葬于此地而得名。 罗庄打铁火始创于300多年前。据尹氏老艺人讲,他爷爷15岁到山西给一家铸锅作...

井陉东岳庙文化节,是古邑历史上最早的庙会文化节之一,以其形式独特享誉驰名,形成了集信仰、商贸、娱乐于一身、历岁久远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独具特色的是“东岳大帝出巡”的盛大庆典,鼓乐队、吹唱班开道,善男信女、众香会随轿前行,社火演员身着彩衣,...

内丘张村李家跳世平是流传在内丘城北、��水南岸,西张村一带的一种特殊的民俗,有近五百年的历史,它与明代皇家祭祀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历史渊源。表演时先祭拜祖宗,然后载歌载舞,用小云锣控制节拍,还有观众合唱呼应、合拍、道白等。旦角双腿绑上木制小脚,...

骈山的黄河灯阵,有着悠久的历史,气势宏伟,活动面积将近4000平方米,活动参加人数达30000余人。 据村里老人传说,从明朝建文年间,民风日下,每当年节之时,赌博盛行,以致造成一些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为改变这种不良风气,村里的一些长者和有...

成安县紧邻邯郸市,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汇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成安县面积481.5平方公里,辖四镇五乡,234个行政村,人口约40万。 成安历史悠久,文明昌盛。因为,中国的禅宗先祖――二祖慧可弘法传道于此,又在这里圆寂与安放佛骨,所以,成安这...

涞水县永阳镇北部的乐平山,古称伦山(也称洪崖山、龙宫山)。乐平山半山坳有一处约10亩的平台,古称乐平,传说黄帝乐官伶伦曾在此居住,因此这里留下了伶伦音乐花塔、钟模坑、伶伦洞、听凤台、桑林等遗址、遗迹和故事传说,也留下了一年一度的“点笙对调”...

永清这片土地古属燕国所辖,至汉始有人居住,隋定为通泽县,天宝元年始称永清。永清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地处京、津两大城市之间,距京津两市60公里,距廊坊30公里,属环渤海经济圈腹地。杨家营村位于永清东部,属韩村镇管辖,在韩村镇西4公里处,村落成三...

韩信背水一战的传说讲的是发生在井陉一带的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它所体现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战略战术和军事思想以及在流传过程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成为全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 韩信,淮阴人,是汉王刘邦手下的大将。为了打败项羽,夺取天下,他为...

“横河蒙丁演武”历史悠久。自清王朝康熙末年(1720年)鼎盛时期,蒙古族将士的退役军人从东北的蒙古来到当时的军事要地―平顶山下的横河村安家落户。这批落户的蒙古族勇士性情刚毅、豪爽、智勇双全、文武兼备。他们落户后,将荒山荒地开垦成良田,一边种...

刘琨(271-318年),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文学家、音乐家和爱国将领。在其一生中留下了闻鸡起舞等四个成语典故,对后世产生了广泛影响。刘琨少年时即有“俊朗”之美誉,以雄豪著名。在刘琨身上体现着“慷慨悲歌...

行唐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南望省会,北顾京津,西依太行山脉,东临华北平原,在距离县城西北方向16公里的地方,有村名许由,有山名箕山,有河名颖水,山清水秀,景色怡人,有关许由与尧帝的传说就发生在这里。 相传上古时期,九州部落联盟首领尧帝,因年事...

 魏徵的传说是一千多年来在魏徵故里晋州市民间广泛流传的魏徵的传说故事。魏徵故里晋州市在河北省中南部,宽20.7公里,南北长41.5公里,总面积619平方公里。全市共有自然村214个,人口54万。石德铁路、石黄高速、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河...

平山张果老传说系流传于平山县岗南镇、大吾乡一带的民间传说故事,是平山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果老,姓张名果,传说是“八仙”中的长者,故称张果老。据传,张果老的家乡是平山县霍宾台村。霍宾台又叫侠门台,该村距平山县城20公里,北临岗南水库,西...

玉堂春传说讲述的是明朝正德年间,曲周县一宦家子弟王景隆与一名叫苏三号玉堂春的青楼女子的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玉堂春传说故事主要分布于曲周县曲周镇东街村,该村处于县城中心位置,东邻光明街,北邻凤城路,南邻振兴路,文昌街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商业...

据《永清县志》记载:春秋时期,属燕国封疆之地。先秦时期属广阳郡。历史上,由于永清处于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边界地区,除水患外,还饱受了战乱洗礼,所以又称“古战场”。 自古以来,杨家将大战辽兵的故事就在永清县广为流传。随着古地道的发掘和研究...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宋辽时期,以霸州益津关为主关,以雄州瓦桥关、信安淤口关为两翼,共称河北三关。抗辽名将杨六郎,自宋咸平二年(999年)戍守河北边关,到宋大中祥符(1014年)去世,在三关奋战了十六年。他用辉煌的战绩保卫了边关的安宁,保卫了北宋...

吴桥杂技名扬天下,这是人们对吴桥的杂技艺术成就的共同认知。吴桥杂技口艺主要分为口儿、春典和锣歌儿三部分内容。 可在吴桥杂技的行当内,还有一句话讲“三分艺,七分口儿”,这“口儿”讲的就是“卖口儿”。“口儿”就是艺人在表演技艺的同时,所说的配场...

桃园同乐会吹歌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桃园村。桃园村位于黄骅市东北部,娘娘河南岸,与天津市大港区毗邻,东靠津汕高速公路,南临子牙新河,西接205国道,交通便利。  桃园村同乐会是村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业余音乐团体,主要艺术形式为吹打乐,...

窦尔墩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的一位绿林英雄,生于河北献县。出身贫苦,自幼习武,长大后拜明末民族英雄史可法的部下为师。因此建立起了抗清思想,决心与清朝皇帝斗下去。 窦尔墩的故事主要由《连环套》、《盗御马》、《金头坟》、《挖地穴》四部分组成。分别...

雄县雄州镇十里铺音乐是主祭祀和庙会、节日助兴音乐,属北乐,起源于元代,已流传640余年,先后传承23代,至今雄州镇十里铺音乐会保留古老桌围子(苏州绣幔帐),乐器,双云锣、木斗笙、大管、小管、手鼓、铛子、笛子、大锣传帖的印章、工尺字老谱等。雄...

东姜村位于任丘东部,属梁召镇。东姜音乐会距今已有260余年的历史,现保留着有光绪二十六年制作的旗子两面,有吃会用的竹牌200余片,东姜音乐会是任丘保留曲目完整的音乐会之一。现存曲目共计40余套,演出阵容宠大,有四十余名会员参与其中;活动繁忙...

定州市花张蒙村至今保留着一种古老的宗教音乐---道教音乐。长久以来,该村有许多村民信仰道教,清朝同治年间,定州西关城隍庙道士把道教音乐传给花张蒙道教信众,成立了道教乐班,至今已有140多年。现在,道乐班成员有三十余人,为全真龙门派第二十二代...

北宋村古乐又名“常春会”历史悠久,据本村挖掘出土观音寺碑文记载,名嘉靖年间,观音寺内香火旺盛,碑林成行,丝竹管弦伴随着僧侣们的诵经响彻周边百里,那时便有了“常春会”。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常春会”又增加了适合时代的曲目,成为了一支...

肥乡县高庄村位于县城西北两公里处,309国道依村而过,余公河曾流经村西,交通便利;该村历史悠久,明代建村,清末曾经出过秀才赵璧臣、武术名家宋老冒;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才使得高庄跑竹马艺术绵延不绝、传承至今。  高庄跑竹马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琅矿村位于武安市西部山区,隶属武安市冶陶镇所辖,距武安市30公里、冶陶镇2.5公里。国土面积5000余亩,1400亩耕地。人口900余人。这里山高林密,土地肥沃,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和动物活动,勤劳善良的琅矿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息繁衍,创造了许...

南平望村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城东北13公里处。明洪武年间冯氏迁此立庄,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此村艺术人才济济,文化底蕴深厚,古老的玉皇阁,神圣的龙母庙,神奇的八仙灶,构成了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文化之乡。 南平望拉花演绎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相...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胜芳花会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年间,现在胜芳的挎鼓会和御览秋千会(俗名大头会)是乾隆皇帝第五次下江南的时候亲自御览的...

隆尧县南鱼龙灯作为一种民间舞蹈,有自己独特的发展演变过程,传说唐太宗时天上有一金角龙,专管民间降雨之事,由于与别人打赌,违背了玉皇意愿,违法天规,给民间百姓造成重大灾难,被玉皇斩首。便召集一些野鬼在京城造事,于是唐太宗便向金角龙讲和,派唐僧...

三河市新集镇行仁庄村有一道民间花会名叫十美图。这是根据封建帝王隋炀帝荒淫无道腐化骄奢的生活创作加工而成的一道深受人民喜爱的花会,歌颂了真、善、美,批判假、恶、丑,可以说这是一道从形式到内容都非常健康美好,善恶分明的民间花会。经考证查实十美图...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 胜芳跨鼓老会据传是由汉武帝“捋鼓舞赏劳军”演变而来,系宫变舞蹈。五百多年前传到胜芳,逐渐演变成一道别具特色的花会。古时出会...

蹦�Q会,相传北宋时期辽宋连战争,北宋杨家将与辽国韩昌对战多年,后来辽宋议和战争结束,国家经济好转。佘太君为了让后人记住辽宋议和后的情景,召集民间艺人组成蹦�Q会,该会由12人组成,身着辽宋服装,分别打扮成佘太君,杨令公,杨六郎,孟良,焦赞...

 八大怪是河北省隆化县独有一种传统民间灯舞,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21年前后),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至今已180多年。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普及与发展,文革期间又几近灭亡。1984年以后,经过隆化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提高逐渐成为隆化...

获鹿丝弦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640余年历史,是流传于石家庄、鹿泉(原获鹿县)、平山、正定、赵县等地区的地方传统戏剧剧种,又名弦索腔、四弦、女儿红,其声腔为元、明流行于燕赵的小令。丝弦分为东路、南路、西路、北路和中路五大派支脉,获鹿丝弦属...

晋州市“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是“石家庄丝弦”流传在晋州市郭家庄的一个分支。丝弦又称弦子腔,以石家庄地区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中五路腔派,流传在太行山两翼的冀中、冀南、晋中、雁北地区,已有五百多年历史。“晋州郭家庄东路丝弦”起始于清朝末...

南岩乱弹是流传在河北省高邑县东、西南岩村一带的传统地方剧种,属西路乱弹。南岩南距高邑县城5公里,北距石家庄市50公里。地处冀中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四季分明。 高邑县南岩乱弹久负盛名,清咸丰年间西南岩村就成立了乱弹乡乐班。1911年-1...

平山西调秧歌在《平山县志》早有记载,在平山流传已久,起源考证不详,至少达数百年以上。现今只有刘家沟、白龙池、辛庄、柏树庄、观音堂等几个村庄有人能演。其中,刘家沟村和白龙池村,同属古月镇辖区,是目前平山西调秧歌最主要的流传地。刘家沟村在古月镇...

丝弦又名弦子腔,是河北省特有的、颇具影响力的古老地方剧种之一,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元、明弦索调的遗音,清康熙年间曾遭禁止,清末和老调同台演出,后来吸收了昆曲、河北梆子等剧种唱腔,逐渐形成了自己独自的风格。由于流行地域的不同,分为...

成安县地处河北省南部,临近鲁、豫、晋三省。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成安戏剧事业迅速发展,极早走向繁荣。县内流行剧种颇多,有豫剧、曲剧、平调、怀调、京剧、四股弦等十余种,而在群众中最有影响的当数本地落子腔。这是流行在成安,并广泛传播于临漳、魏县、广...

北纪城秧歌,是一种集做、念、唱、打于一体的民间戏曲剧种,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北纪城村,号称西调秧歌。北纪城秧歌的起源已无从考究,只知道最早唱秧歌的人是闫增兰的曾祖父闫福贵、闫福德兄弟二人。清咸丰年间,兄弟二人就组班演唱。 现在形成的二十多个剧...

霸州市杜岗村建村于明永乐年间,是由山西省洪洞县刘庄村移民而来。据史料记载,到清道光年间,小车调在杜岗村已经传唱了四代。 杜岗小车调脱胎于古老民间花会―小车会,属于板腔体戏剧,其艺术特色在于它独具的“九腔十八调”、“十三道大辙”和“正八板、反...

任丘东姜老调是独具艺术特色的地方戏剧剧种,有着强烈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唱腔质朴健朗,高亢而又清婉。 任丘东姜老调剧团始建于清末民初,老调这一优秀民间剧种在东姜村有着200年的历史,虽世经沧桑,但老调这一优秀民间剧种在东姜村没有灰...

评剧从孕育到形成、发展,丰润是一个重要基地,冀东莲花落时期有声名显赫的“赵家班”,戏圣成兆才曾在此搭过班。1909年评剧在唐山永盛茶园诞生,直接带动了评剧在丰润的发展。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1942年由县委宣传部领导的“真理(评)剧社”群众称...

蔚州高跷戏,是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原先是表演者脚踩三至五尺高的木拐,走上街头,围着高桌边扭边唱。演唱时管弦乐队伴奏,其风格幽默风趣,引人入胜。后来表演形式是不登拐子,在舞台上和其它戏剧一样说唱表演。 已故历史学家孙作云(公元1912――19...

皮影戏在青龙被俗称为“驴皮影”,是个古老的戏种,于清朝末年开始出现在青龙。到民国初期,青龙开始有人建立影戏班,随后开始迅速扩展并很快普及到全县。 上世纪90年代初,青龙得利皮影团成立,到目前为止,此团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 皮影戏班由影台子,...

世人公认,滦县与滦南县是评剧艺术的产生之地。但昌黎为什么又称其故乡呢?那是因为昌黎的民间艺术是构成评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评剧艺术中,含有大量昌黎民歌艺术的基因,曾为评剧艺术的产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贡献。     评剧的前身为流传...

赵县道情,俗称“涣鼓书”、“渔鼓”,是流传在河北省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以地方语言说唱,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唱词通俗易懂,唱腔朴素优美,既能说唱小段,又能说唱大书,深受当地人民群众欢迎。 赵县道情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起初是单人多角色演...

独台戏,又名“嘟打戏”、“扁担戏”,是在吴桥县流传很广、很久远的一种集戏曲、曲艺、口技、民间工艺于一体,技术性很强民间艺术。它主要靠许多的木偶和一个人的口技来完成,是一个人连演带唱敲锣打鼓的小木偶戏。有一首儿歌唱道:“嘟打戏,搭戏台,一个扁...

热河二人转属北方各路二人转曲种之一,形成于清道光年间,历二百余年兴盛不衰,目前此曲种仍活跃在宽城地方舞台之上呈活态性。 热河二人转是在热河五音大鼓、莲花落、地平�F以及满族“道瓦喇”民族民间曲艺形式基础上不断吸收、衍变融汇贯通,逐渐成为我国...

献县“南口大鼓”分布在献县张�m村,属献县郭庄镇。“南口大鼓”与“西河大鼓”不同的是顶板唱,西河是顺板唱。三弦伴奏,揉、弦、颤音多,情节分明、情绪突出,适合唱悲腔。唱腔分快板、慢板、快二六板、慢二六板。 “南口大鼓”原称“何来风怯大鼓”。是...

梁家村(原名鹦垴村)位于太行东麓的深山区,距井陉县(宋古城)天长镇南十里,四面环山,是一个贫困村,该村六山九嘴绕山庄,形似九只鹦鹉,古代称鹦垴村,这里地理环境优美,有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四合院民宅,大街小巷石头铺地,是具有特色的石头村。 鹦垴...

南花园民间戏法是石家庄民间戏法的通称,因其发源、生长、成名于此,故名。石家庄市南花园位于今裕华路北侧,河北省杂技馆东面,石家庄的杂技、魔术、戏法等表演艺术,就是在这里起源并发展起来的。 当时,在南花园表演戏法的有南派、北派和关桥派,以北派为...

广平县卢式太极拳,是我国太极拳界一支比较古老的传统太极拳流派,历史悠久,哲理精深,源于道家。清末,卢鸣金大师,吸取众家之长开创此拳,广传于世人。 卢式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太极哲学原理,运动原理遵循自然界阴阳二气和五行生克变化而运转变化...

梅花拳创始人相传为收元老祖,第二代张三省。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邹宏义祖籍北直隶顺德府,曾读书数载,看到明朝末年世道混乱,家国流离,遂弃文习武,得到仙人张三省点拨度化,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创立了独特拳派...

何庄武狮是分布在地处赵县城西13公里的北王里镇何庄村的一种武术带舞狮的独特民间艺术。全村上至古稀老者,下至垂鬓孩童,人人披挂,个个练习,都有一套武术带舞狮的绝活。 何庄武狮兴于明末清初,据祖辈言传,有一年少林寺遭遇天火,两名少林武僧化缘至何...

二郎拳分两支流传于沧境东南南皮、盐山、东光等县。一支二郎拳法传入沧州者系清道光年间(1820―1851)第八代师祖崔笠,至今已一百七十多年。崔笠幼年丧双亲,拜“飞腿王”为师习武。清道光十五年(1835)艺成回乡,设场传艺。一支系清同治13年...

孙式太极拳是我国著名武学大师孙禄堂先生所创,早已被国家定为五大流派太极拳之一,并流传世界各地。孙禄堂先生是《易经》、《丹经》、《道德经》的精通者,他在1883年云游中国时,逢佛道名山必登,凡武林高人必访。孙禄堂南游时途经沙河,寻找太极拳祖师...

高氏迷踪拳流传于黄骅市吕桥镇高口村及周边地区,是沧州市境内迷踪拳五大流派之一。高家口村高氏族人基本上人人都会几手迷踪拳法,高恩武、高恩义兄弟二人现为高氏迷踪拳主要传人。 此拳传至沧州、黄骅为清朝乾隆初期,至今三百余年,其时山东兖州张先师的亲...

白猿通臂拳是我国武坛上久负盛名的传统武术门派之一,它广泛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及周边地区。白猿通臂拳打法独特,攻防合理,具有较强的技击实战价值,其动作特点鲜明,功架舒展大方,套路结构严谨,内容极其丰富。 白猿通臂拳是沧州市政府命名的首批20个传...

阴阳八盘掌是以阴阳五行八卦理论为基础,以内修练气健身,外修练形技击为主,先天辅后天,后天返先天,成为无极之体。即可以通过身心修炼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阴阳八盘掌讲究周身一八卦,阴阳两条劲。出手必有阴阳,手法上阴出阳入,步法上阴踏阳扣。演练时...

河间历史文化灿若星河,素有“京南第一府”的美称,地处京南交通要道,成为南北通衢大路。因此,各路武林高手在这里传授技艺。 河间八仙拳是少林寺一重要拳术,属北少林派。此拳于明末清初,由反清复明倾向的少林寺武僧(俗名张希若),亲传于河间潮海寺,几...

绵掌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一个门类,全称为“连环绵掌”。其动作运行以掌为主表现运转舒展如绵,内蕴藕断丝连,具有含蓄待发之势。掌的运行线路走环形环环相连,绵掌分一、二、三路。二路、三路是在一路基础上的发展与变革。行云流水、伸展舒畅、潇洒自如、内蓄刚...

吴桥硬气功主要有吞铁球宝剑、鼻钉子眼茬子、手切红砖、掌劈顽石、肚皮上切青菜、肚子上缠铁丝、脖子卷钢筋、铁板击身、头顶开瓶等。吞铁球宝剑、鼻钉子眼茬子让人惊恐万分;肚皮上切青菜,刀起刀落、菜叶横飞;铁板击身,将铁板打到身上,使铁板弯曲;手切红...

驯鼠,也叫驯白鼠,与其它动物的驯化表演一样,需要驯养。驯鼠,首先是驯,白鼠从小就要接受驯演师的驯导,使小白鼠形成表演意识,就可以随着演员的指挥进行饶有兴趣的表演了。 吴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中部,位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市最南端。距离我国首都北...

杂技唢呐由鼻奏唢呐演变而来,又叫鼻瓮子,如今鼻奏唢呐代表人物是著名杂技唢呐表演艺术家――何树森先生。何树森先生把杂技中的晃板、口咬、顶技为主的杂耍平衡技巧融入其中,开创了杂技唢呐节目――球技唢呐、顶技唢呐、口吃香烟鼻奏唢呐、鼻奏双唢呐、口鼻...

地摊魔术是民间小型的魔术表演形式,主要包括:三仙归洞、仙人摘豆、大变铜钱、空碗变花、空碗来酒、球变鸡蛋等。 吴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中部,位于河北省东南边缘,沧州市最南端。距离我国首都北京360公里,省会石家庄200公里。东与山东省宁津县、陵县...

冀州市属衡水市辖,位于衡水市南部,三皇炮捶是我国民间古老的优秀拳种之一。 冀州市赵家庄是三皇炮捶的发源地。相传清朝初期,河南嵩山少林寺僧普照和尚得其拳术,由普照和尚(河南嵩山少林寺没有普照和尚的文字记载)传授甘凤池(甘凤池没有传授弟子的记载...

戳脚,系北方拳种。相传起源于宋代,盛于明清。历史上,戳脚拳主要在山东济宁地区流传。在清嘉庆年间传入饶阳,逐渐形成一个内容丰富、名家辈出的“戳脚门”武术体系。戳脚拳传到饶阳,与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天理教农民起义有关。今天,在饶阳的戳脚界流传着一...

隆化中幡是隆化县流传的民间杂耍,形成于明朝末期清朝初期,兴盛于清末至中华民国期间,至今已有400余年。新中国诞生后,很快得到普及发展。文革期间又几近灭亡。1984年以后经过县文化部门挖掘整理、提高,逐渐形成隆化文化品牌。 隆化中幡的表演主要...

鼎棋是一种三人同枰而弈的象棋,其各方子粒、作用和名称与中国象棋雷同。此类三人棋古已有之,清代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但已失传。鼎棋与清代徐珂记录的“三国象戏”基本相同。当时,将该棋“示人,皆不晓行法,棋后散失,局亦无存。”关于三人棋的玩法和评价,...

南张村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中部,属秀林镇管辖。东北距县城微水镇7公里。该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古驿道从村中穿过,绵河水在村北部自西向东湍流而下。村中煤台,煤厂、石料厂等企业众多,经济发达,人民富裕。     南张村历史悠久,早在隋代就...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临清河县,西界广宗县,北与南宫市毗连,南与临西县及邯郸市邱县接壤。辖16个乡镇,522个行政村,总人口58万人,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 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片热土孕育了崇文尚武的传统习俗,武术流派纷呈,有梅花拳...

磁县剪纸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流传区域广,群众基础雄厚,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因其独具地方特色,而成为中国北方剪纸杰出典型代表之一。 磁县剪纸分单色剪纸和染色剪纸两大类。单色剪纸在全县各村都有能手、巧手。其中有己故的张树梅,她的戏曲人物剪纸最为代表...

成安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境内有邯大、成马、成肥、成临等公路,西距京深铁路仅8.2公里,交通便利。 成安与其它许多长期处于农耕文明的地方一样,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极深,而信神礼神就是其中重要内容,因而这里每一个村落都有大大...

书法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文化艺术,书法到了清代涌现出了一大批颇具建树的书家。张裕钊是清朝桐城派古文八大家之一,曾国藩四大弟子之一,著名书法艺术家,作有文、志、铭、序等110余篇,诗近280首,传世之作有《濂亭文集》、《濂亭诗集》。张公非只善...

宽城满族自治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长城脚下,喜峰口外,总面积1952平方公里。全县满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0%。从事民间剪纸的艺人几乎全部是满族人。剪纸作品具有浓郁的满族风情特色,花鸟鱼虫,动物人物作品广泛发展。 宽城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刀刻染...

晋州赵氏剪纸是中国剪纸中很有特色的一个流派,是母女传承的典范,具有鲜明的燕赵风格,是燕赵大地“活”的文化传统的见证,展现出鲜明的中华风情和民族气韵。晋州市地处河北省中南部冀中平原腹地,石德铁路、307国道穿越市区,西距省会50公里,北距首都...

“固安相子”始创河北省固安县,约形成于1795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因其作品栩栩如生与实物真实相像,固取名为“相子”。 “固安相子”是以纸为原料、运用雕塑手法进行立体圆雕造型的一种奇特工艺,其作品能达到木雕、泥塑的艺术效果。始创初期应用于...

正定龙狮道具制作技艺由来已久,中国老百姓自古就有舞龙舞狮的习俗,自古正定为路、郡、府、县治所所在地,地理位置显赫,经济文化繁荣,正定龙狮道具制作中心,为手工作坊式经济运行模式,多年来一直是买家口碑相互传颂,争取回头老客户的自产自销的营销模式...

井陉于家石头建筑技艺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于家石头村民五百年来世代传承的独特的太行山区石头建筑艺术。 于家石头建筑将石头工艺发挥到了极至,全村一色青石建筑,一律就地取材,一�i农家手艺,一派古村风貌,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主要建筑特征:...

邢台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和华北平原交汇处,总面积12486平方公里。邢台历史悠久,有3500年的建城历史。历史上曾四次建国、三次定都,是北方最早形成城市的地区之一,素有“鸳水之滨、襄国故都、依山凭险、地腴民丰”之誉。 古顺酒酿造技艺始于...

魏县孩模源于唐、宋瓦当。明代成为一独立技艺,经民间艺人的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线条粗犷,简洁明快,造型简练夸张,生动形象、质朴厚重、突出个性特点,具有较高的浮雕艺术技巧。孩模制作上分绘稿、雕刻、印模、烧制等工序,作品的形状有圆、...

“同聚祥”酒酿造技艺为青县金牛镇双庄科陈氏后裔十五世陈大臣,于光绪初年(1877)创制。130年前,陈大臣及其子陈月波在青县兴济镇北街创办酒坊,品牌为“同聚祥”。 “同聚祥”品牌白酒的酿造工艺为陈大臣及其子陈月波家族精心研制,取南运河水,采...

在渤海之滨的海兴,流传着一项古老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盒子灯制作工艺。它源于民间“正月十五闹花灯”的习俗,其制作工艺极其精巧,是连锁式反应的灯烛、焰火、花炮及民间故事的综合组群体。 民间传统盒子灯制作工艺是多项艺术的融合,它包涵了民间美术、...

青县冬菜制作的祖传秘方及手工制作是经过530多年、十四代人创建、探索、总结出来的宝贵资源,是我国传统食品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如今既是河北省的传统名品、著名商标,又是出口创汇、低碳环保的拳头产品。 唐宋时期,青县民间为弥补春季蔬菜青黄不接的状况...

河间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素有“京南第一府”美称,成为古代北方军事、经济、文化重镇。由于各地商贾云集于此,推动了河间“餐饮业”的发展。各家饭店为招揽食客,掌柜的精心经营,师傅们各显神通,竞相施展厨技,当年在河间及周边县市流传着“要吃...

出岸四村位于任丘西部,属出岸镇。任丘市出岸镇古建砖厂,该厂是生产仿古青砖的专业厂家,产品专供北京故宫博物院、天潭公园古建筑修缮使用。青砖作为古建筑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青砖作在我国已有久远的烧制历史。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在【陶...

故城县甘陵春酒的生产工艺源自清乾隆年间的“德聚源”烧锅作坊,说起“德聚源”烧锅,在清朝被誉为当时几百里方圆的好烧锅。“德聚源”烧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这和故城县郑口镇的历史渊源是密不可分的。 故城县郑口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自元、明、清乃...

三井十里香酿酒工艺是泊头三井公司用心发掘、承袭传统的白酒酿造工艺。该工艺结合沧州地区所处的气候条件,水质、土壤等地理环境以及当地粮食作物的特有属性,因地制宜培育出了适合浓香型白酒的酿造环境,使三井十里香酒始终保持了浓郁的地方风格。 浓香型白...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 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在明朝的景泰年间(1450-1457),这项工艺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蓝釉料有了新的突破,像蓝宝石般浓郁的宝蓝,高贵华美。 大厂回族自治县的景泰蓝(铜胎掐丝珐琅)制作技艺可上溯到明代,同...

戏曲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因而,脸谱被誉为角色“心灵的画面”。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曾撰文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

八珍御酒的酿造工艺、包括安梨处理、发酵、陈酿、八种各类中药的浸泡、药汁的提取、酒的配制、成品酒包装等主要工序。 八珍御酒的属地:平泉县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位于东经118°21′03″--119°15′34″,北纬40°24′0″...

承德满汉全席以承德宫廷菜为主,兼具多样化,多民族化,地方化的特色,承德距北京仅200多公里,在燕山环抱之中,四季气候宜人,夏季风清气爽,是避暑的胜地,加之围场坝上疆土辽阔,是清代八旗子弟练兵习武的好战场。每年举行木兰秋猎,大队人马800里行...

迁安历史悠久,古迹遗址众多,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旧石器时代以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有史记载,夏朝时属冀州;商朝时为孤竹国地;周朝时为令支国;金朝大定7年(公元1167年)安喜县改称迁安县;1996年10月8日更名为“迁安市”。 迁安市位于...

中山松醪酒的发源地位于定州市北部约十五公里处的庞村镇西南宋村。唐河北岸的西南宋村,有一个被当地人誉为神奇之泉的黑龙泉(俗称老龙窝)。该井泉水水质上乘,在古代,这里的人们就知道利用此泉养生和酿酒。厂区周边遍布泉井,环境怡人,自古就是生产皇家御...

潘氏风干肠,是抚宁县潘官营村潘氏家族的家传特产,在潘氏家族中,这种熟食的加工和保存方法已经传承了整整二十代了。这门技艺是明朝万历年间潘氏老祖担任长城守军伙夫时,向“戚家军”中的义乌兵家属求教学成的,目前在潘氏家族中仍旧保留着传男不传女的习俗...

“老二位”饺子坐落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海港区是秦皇岛市的中心区,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毗历史名城山海关,西连避暑胜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 “老二位”最早于清朝末年由杨廷利、杨绍曾经营,1948年迁到双兴街由杨绍曾经营...

��,古称“河漏”。是以荞麦面为原料,经特制工具轧制而成的一种面食。无极��一直以来是无极人民普遍喜爱的风味小吃。每逢集日,从乡村来赶集的村民,大都要吃上一两碗飘着香气的无极��。 据清代《无极县志》记载,明末饥荒时,许多关中人逃难来到无极...

莜麦系坝上高原耐旱农作物。莜麦是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期短,成熟后子实容易和外壳脱离,磨成粉后可食用,就叫莜面。敢叫裸燕麦面,这种植物的子实也叫莜麦。     另外,莜面还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有助于减肥和美容。莜面的营养成分是其他面粉营养成...

“脏腑推拿”的理论和技法源于《黄帝岐伯按摩十卷》,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兴有衰。清朝后,在保定地区又传扬发展。古城保定历史文化悠久,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北部东麓,冀中平原西部。地处京、津、石三角腹地。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 “脏...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总面积862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561个行政村,总人口90万。     魏县南关申家榆面��,始于隋朝,盛于唐朝,历经1400余年而不衰,是“梨乡三宝”(��、煎饼、豆腐脑)...

丁氏正骨由盐山县曾庄村丁汰先生(公元1716�D1787年)首创。丁先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于清乾隆二十一年研制成接骨丹药。其药为中药粉剂,用醋调和,将骨扶正,敷于伤处,不动手术,月余即可痊愈,疗效甚佳,从此扬名京津。从丁汰先生起,正宗嫡传,...

    皮影戏是一种民间艺术,是我国民间工艺美术与戏曲巧妙结合而成的独特艺术品种,已有千余年的历史,经过不断地传承、发展、创新和升华,皮影艺术以其鲜活的形象,曲折的故事情节以及独特的表演形式而倍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各...

点穴拨穴疗法是术者用手指在患者体表特定的穴位和部位上,施以点、按、压、掐、拍等不同点拨穴位的手法。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的气血畅通,人体机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一种低碳环保的无创性方法。 清朝乾隆年间,河北省青县王胜武屯村郎...

金牛眼药是一种对各种眼疾有独特疗效的中成药,“中华老字号”产品,产地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定州文化灿烂,源远流长,自古有人行医卖药,著书立说,不乏名医。金牛眼药组方就来自于明末张齐珠的祖传秘方(明•方广《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二有记载),至今已有四...

南冶村地处平山县西南部深山区北冶乡,太行山在这里形成的断层特征清晰可见。在断层山之间的河谷狭地上,生活着一辈辈智慧淳朴的南冶人。南冶一带,历来是平山县西部山区有名的“文艺窝子”,文艺活动兴盛。 南冶“脸子会”,是当地俗称,化装武术的一种。以...

千根村地处赞皇西南部,距县城25华里,属丘陵地带。 九曲黄河灯是千根村一年一度的文化大餐,又名九曲黄河阵, 俗称扎黄河、串黄河、转黄河。千根的九曲黄河灯,传说是由商朝末年三仙岛上的云霄、碧霄、琼霄三位仙姑和菡芝仙、彩云仙子摆的“内藏先天机密...

  赵县五道古火会是流传在赵县城东南六公里处的南杨家庄村,以燃放烟火来庆祝丰收的盛大民俗活动。 相传,“五道”是西汉时期江苏泗水沛县人,其父张道岭是著名的农艺师。五道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五,故称五道,张道岭给五个儿子分家,东西南北中各有一块地...

井陉矿区地处太行山东麓,位于省会石家庄西部井陉腹地,为四面环山,中央地势平缓的井陉盆地。 所谓“联庄会”按行属分文、武、花会三个支系,文是社戏,武是社火,花会含曲艺、杂耍等。据清雍正八年《井陉县志》和有关史料记述,“明清时期”推行移民和八股...

云盘山位于河北省井陉县的千年古村――马村,西距县城6公里,东距石家庄37公里。307国道擦村而过,石太铁路、石太高速铁路南北两翼穿越。此山虽然不高不陡,确是太行山区一座历史文化名山。 云盘山一峰挺秀,崖壑峥嵘。其面对发源于山西的绵河(绵蔓水...

鹿泉通天河花会是鹿泉市获鹿镇三街村社火表演队的一项传统民俗表演活动。鹿泉市位于河北省中南部,鹿泉市内的石闫公路是贯通山西、河北两省的通衢要道。三街村隶属鹿泉市获鹿镇,该村位于鹿泉市主城区西南部。 鹿泉通天河花会源于获鹿东会馆(即铁行会馆),...

井陉南王庄转黄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王庄村古老的文化遗产,是在每年庆元宵节举行的一种大型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历史悠久,传承至今。南王庄村交通方便,位于县城东南20公里,全村300余户,1300余人,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早在大唐太和年间已有...

井陉台头邳彤祭典,始于明末清初,己有四百余年历史,是太行山区最大、最典型的纪念敬奉名医邳彤的大型传统群众性文化活动。 邳彤,字君伟、安国人,东汉名将开国功臣,曾任太常少府初封武义侯,后改封灵寿侯,是二十八宿中的冀火蛇,他原是刘秀的部将,文武...

武安市地处河北省南部,距省会石家庄150公里,东邻邯郸县、永年县,南与峰峰矿区、磁县毗邻,西与涉县、山西省左权县接壤,北与沙河市、邢台县相连。闻名遐迩的“土山诚会”分布于武安市土山乡的东土山村和西土山村。东、西土山北依山岗,南临�澈樱�人口...

井陉虎皮庄天下太平灯是井陉县虎皮庄村民历代传承的一种年节民俗文化活动。 清道光年间,井陉县虎皮庄村地处偏远山区,人口稀少,山林广密,百姓为了安定生活,保家护院,防止山间野兽的侵扰,就依靠武术来维护安定生活环境。因此,百姓在农闲时节从外地请回...

磁州滏阳即今河北磁县。这里是崔府君为官和死后所葬之地。同时,也是为其立祠建庙最早的地方。磁县崔府君庙位于磁州镇滏阳街。从古至今,这里的百姓对府君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恋念之情。故对府君的祭祀也特别重视。古时这里的百姓就设订了许多祭日。即每月的初一...

  成安县在漳河故道辽阔的冀南冲积平原上,成安县西商城村有座古庙,名曰:“五龙爷庙”。它建筑精致,体态完整,结构合理,红砖绿瓦,古朴壮观。西商城村在这里举行的一年一度的“抬五龙爷”活动已有四百七十余年历史。 “抬五龙爷”是一项传承已久、影响...

冰神祭祀又叫祭冰神,祭冷神。它是平乡县后张范村一项民俗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每年的立夏日,由村民自发成立的非宗教性村社组织“龙神会”主持开展,以祭祀108位龙王为主,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免受冰雹之害。   关于活动的起源没有确切记载...

柏乡县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位于河北省南部, 交通便利,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穿境而过,干支公路四通八达。当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地势平坦、物产丰富,素有“粮仓、肉库、花果乡”之称。 小里铺村位于柏乡县东南一隅。明末清初,当地村民为了...

古镇胜芳历史悠久,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厚,有“南有苏杭,北有胜芳”的说法。由于芦苇众多,胜芳民众多从事于芦苇相关的工作并以此作为自己重要的经济来源,所以当地人对火是非常惧怕的,于是人们通过信仰...

沙河市位于黄河中下游平原古漳河冲积扇上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载:黄帝与蚩尤战于冀州之野。1万年以前在沙河大地生存着古代先民,遗存着三皇的足迹,自陶唐氏尧帝建都柏人(今邢台市隆尧县)到商代祖乙迁邢,商代祖乙祭祖地北俎...

“撒河灯”主要分布宽城满族自治县�K罗台乡西卜子村。�K罗台乡位于宽城满族自治县西南部,潘家口水库上游,迁西县交界处,总面积80.8平方公里,总人口7350人,10个行政村,117个居民组。 “撒河灯”项目始于清代(高宗乾隆年间),适应于宽...

霸州市胜芳镇始建于春秋末期,是历史上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旱码头,昔日乾隆皇帝曾三次亲临这里,留下“南游苏杭,北游胜芳”的美誉。古时候,胜芳三面临水,南部有一片巨大的东淀,与白洋淀(西淀)水系相通。水域面积达25万顷。西来的大清河支流从镇中穿过,...

滦平县长山峪村“和顺圣会”是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花会组织。据史料记载,公元1720年(清康熙59年),在长山峪建行宫一座。当时有河南、河北、山西、山东等地大批移民来此经商、定居或在宫内供职。由于远离家乡,每到逢年过节不免思乡心切,于是各自采取...

“张北马桥”是贸易马匹的“桥梁”,实为牲畜(马牛驴骡)交易市场。民国十八年(1929年)固定在县城北门外,占地20亩,牙纪(以看牲畜口齿,说合买卖双方成为业者,分马牙、牛牙、驴牙子等)60余名,牙纪在马桥上拴有绳子。民国二十三年,张北城在北...

“抡花”是滦平县火斗山乡长海沟大店子村民间花会中的特有项目,在大店子村历史久远,早在清康熙年间,本村梁氏世祖从山东迁移此地,为了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火神”希望免于火灾而学习表演此项目,流传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 “抡花”的制作...

黄旗武会历史悠久,自清王朝1644年入主中原,康乾盛世天下大治,八旗军中的一部退役军人,在北部山区安家落户,建黄旗以来,这些将士始终保持军旅生活,习武强身,练武护院,发展到每逢年节庆贺表演,形成了武会的表演形式。 黄旗武会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

    第四屯位于洋河南岸,凤凰山下,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村庄,全国有名的民间歌手武德胜就出生在这里。     蹦鼓子舞是第四屯传统社火中的一种独特形式,起源于唐朝末年。传说,很久以前朝廷奸臣当政腐化暴虐,农民揭竿而起。一次义军遇到一座由官军把...

“逛楼”是源于明代戚继光所率守护长城的“楼台军”后裔,祭奠缅怀祖先在抚宁长城沿线形成的一项古老民俗。 据史书记载,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戚继光奉命北调主持蓟镇军务后,在山海关至北京昌平长城上先后修建了1337座敌台,也称敌楼。敌楼建...

    打棍,是万全绝无仅有的独具特色的广场艺术。据传,清朝同治年间(迄今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万全龙池屯村出了个镖头叫宋林,专为宣化府到大同做买卖的商人保镖。一年,宋林突发奇想,在万全的民间社火中融进一些武术元素并将一些棍法授给艺人,这...

    廊坊市广阳区地处京津走廊之间的黄金地带,是京津都市圈、环渤海经济圈的核心区域。距北京、天津市中心分别为50公里和60公里,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沪、京山铁路从境内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南汉村隶属九州镇,建村于明朝。南汉村音乐会成...

    西滩里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40华里,西滩里历史悠久,质朴的民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而文明的西滩里村民,古音乐就诞生在这片热土上。     西滩里古音乐是我国现存的古老音乐之一,据考证,音乐会形成于明朝末年,属寺庙音乐。演奏时,乐手围长...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其间,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国家及省级三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福新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左各庄镇内,“古洼第一重镇”用于该镇名副其实。几百年来,“金石沟,银胜芳,铁打的左各庄”这一...

    杨家口村位于大城县东端偏北,宋元时期,因杨氏居此,又因依河口建村,故名杨家口,宋代名将杨延昭曾在此屯兵。大城县现有古音乐会二十余处,表演的曲目大都相同,但杨家口古音乐会所保存的曲目宫廷音乐的成份较为突出,与其他音乐会的曲目有别。  ...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其间,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国家及省级三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县,交通十分便利。蔡头村位于文安县城西北25华里,历史悠久,古音乐会始创于嘉靖年间,由天津王口大寺、围河西桥大寺主持和尚本发、本舍所...

    京杭大运河作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于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其中的漳卫南运河段自清河县进入故城,纵贯全境,蜿蜒91.5公里。自元、明、清乃至建国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运...

    大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素有古郡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是颇具名气的城邑。东臧庄村自明朝永乐元年建村,距今已有六百余年的历史,因依子牙河而建,从古至今交通便利,商贾云集。该村的文化底蕴十分丰富,文人墨客、武林志士等人才辈出,造就了东...

    张百湾十番乐是融合了杠房音乐、宫廷音乐、古曲、戏曲曲牌、时令小调与民歌、寺庙音乐等丰富内容而成。其中有杠房音乐的凄凉、惆怅,又有宫廷音乐的优雅、庄严,又有古曲的柔和、委婉,又有寺庙乐的超凡脱俗。     十番乐的音乐元素具有多元性特...

    廊坊市霸州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因是益津关口故称霸州。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燕家务村东距106国道,在宋元时期,村中有千佛寺,寺院宏阔僧众数百,香火鼎盛,遇有佛事活动,寺内笙管齐奏,乐僧济济。   ...

    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相传起源于清圣祖康熙三年,至今已有三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因表演者腰挎小鼓、背后背灯表演而得名。     赵县南寺庄背灯挎鼓是一种民间鼓体乐舞表演形式,阵容宏大,起初由一面高一米,直径1.2米的牛皮鼓和十六面高约二十厘...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国家及省级三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县。琉璃庄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属文安县大柳河镇。琉璃庄历史悠久,质朴的民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而文明的琉璃庄村民,古音乐就诞生在这片热土...

    跃进吹歌会源于迁民庄北乐会。咸丰年间,南宫县吹歌艺人王洛云云游到安肃(今徐水)一带传艺,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对迁民庄北乐会进行改革,将乐器中的小管改成大管,去掉昆笛,使发音由尖细变雄浑,节奏由舒缓变奔放,至此,迁民庄音乐会由北乐转变成...

    新乐市��头羲皇圣鼓产生于上古时代,源远流长,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打击乐表演艺术。它流传于石家庄新乐及周边县市,是人们庆典、庆贺、祭祀、娱乐等缺少不了的艺术奇葩。     据《封神榜》记载,在武王伐纣时,姜太公利用鼓、战旗,摆出八卦等阵...

    内邱县庆源排鼓是流行于内邱县官庄镇庆源村一代的一种民间音乐活动,以庆源村最为典型。相传在北宋时期,辽国曾掠此地,杨门女将穆桂英率军收复,传说中的破洪州即指此役,攻城时周围村民擂鼓助威,朝廷为庆祝和纪念胜利,令周围村庄擂鼓三天并将城西...

    西子牙河北村位于廊坊市大城县北部偏东,北与文安接壤,东与天津静海相邻。据县志记载,该村吕氏为周朝齐国姜太公后裔,战国初,因“田氏代齐”子孙四处逃亡,其少分支迁此安居。     西子牙河北高跷兴办于清道光年间,迄今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

    广宗县黄巾鼓,源于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以打醮聚众,以击鼓助威,黄巾鼓作为战场助威鼓便应时而生,用于战场助威的黄巾鼓演奏,鼓声撼天动地,很烘托战场助威的浓烈气氛,故其又叫太平战鼓。广宗县是黄巾起义的策源地,起义领袖张角实行政教...

    双滦区距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和金碧辉煌的外八庙仅11.5公里,辖区内面积251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双滦区环境优雅,风光旖旎,自然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资源丰富,境内山清水秀,滦河贯穿全区南北。境内丹霞地貌景观独特,...

    西安庄隶属于廊坊市安次区码头镇管辖,码头镇位于市区以南20公里,廊泊路纵穿南北与境内公路连接成网,交通十分便利。     西安庄登云圣会始建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据传是由一个叫笑刘的民间艺人所传,笑刘原是一个梨园弟子,后来...

    唢呐自明朝以来,历代名人辈出,在冀东和东北三省久负盛名,任家班唢呐是其中优秀的代表。     任家班唢呐是一种以吹管乐器为主的器乐演奏形式,是一种原生态的音乐,可以在河北梆子、皮影戏、评剧中担任伴奏,还可以模仿各种飞禽走兽甚至人的声...

    打花膀是曾在武强县及周边市县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古老民间舞蹈,打花膀均为男性表演,表演时赤臂赤脚,只穿短裤。     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打短工拔麦子的青年农民,他们白天拔麦子,夜晚就集体露宿在麦场上,贫乏的文化生活使他们对打...

    延福屯村位于高阳县城南四公里,西汉时期便已形成。延福屯音乐会源自建于本村玄帝观的道教音乐,明洪武年间因战乱动荡,玄帝观香火渐稀,终至无续。永乐年间守观道人恐本观音乐失传,才传授于其他村民,逐渐形成了延福屯音乐会,推算至今已有五百七十...

    大义店村位于高碑店市东南约四十公里,属张六庄乡管辖,冰雹会至今已606年。冰雹会于建村不久即创办,十幡会是为冰雹会服务的一个团队。据传说“十幡会”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经过寺庙传播到本村,大义店村原有七座庙宇:即三官庙、天齐庙、药王庙...

    廊坊市大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素有古郡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是颇具名气的城邑。太平颤又俗称甩会,这是二姑院村独传数代的民间花会,从1746年前后在村中开始表演,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     太平颤是一种集舞蹈、戏剧、杂技于一...

    石家庄休门吹歌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休门及鹿泉、正定、无极、藁城、栾城、井陉等县(市)。石家庄休门吹歌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元朝末年,明朝初期石家庄休门等地就有着吹歌形式的存在,当时的吹歌被称为吹鼓乐、吹响班、同乐会、坐棚等...

    东光吹歌,是以河北吹歌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东光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东光这块热土上,东光吹歌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其中“咔戏”是东光吹歌中的绝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少到只有咔哨、咔芯子和咔碗就可以当场演奏,不同...

    棉花鬼儿为滦平县五道营乡民间花会中的其中一档,已有二百多年。棉花鬼因其装扮特殊,表演时动作诙谐、幽默,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花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使得五道营花会独树一帜。     表演时多在晚上,由所有观众围成一个大圈,共分...

    建昌营镇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北18公里处,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长50米,两人相对走来可擦肩而过。建昌营西大街与其南边的鸡市街本不相通,有了这个仁义胡同两街才沟通了,从而方便了这一带的居...

    王河湾村是张家口市宣化区春光乡一个自然村,王河湾挎鼓是流行于宣化区春光乡北门外的王河湾村、四方台村以及宣化县的双庙乡赵家姚村及附近的民间艺术,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875年一位叫贺万海的年青人用废弃的煤油箱子做出了雏形的挎鼓和村...

    同口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城西南,白洋淀南端,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入淀交汇处,为高阳县、安新县、任丘市三县市中心位置,西北距保定市70华里,四通八达交通方便。     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历经清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为明代一道士...

    安乐秧歌是流行于衡水市桃城区邓庄乡北苏闸村一带的歌舞表演形式,最初叫太平车,它历史悠久传承有序,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辐射方圆百里。1931年该村在东北鞍山做工的安云亭回乡后将本地秧歌加入东北大秧歌动作和内容,广泛吸纳各种生活元素...

    民国时期,博野县程委镇南辛庄民间艺人王老仙在本村花会演唱的基础上创 作了一种表演形式,名为“花鼓落子”。最初由独人表演,表演时腰挎花鼓,左手拿镗锣,右手拿双锤,边敲边舞边唱,舞姿优美,诙谐得趣。伴奏乐器有笙、板胡、二胡、笛子、三弦、...

    平泉清初称八沟,水泉位于县城街中心,圣祖康熙来八沟见此泉曰:“平地涌泉”,又称平泉。乾隆三十八年由地方官组织疏通,刻有“平泉”二字石碑一块。此后经嘉庆、光绪年间以及1953年都对平泉水泉进行过重修,1994年平泉县政府按清代风格彻底...

    舞龙俗称耍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相信它既能除恶辟邪、降妖伏魔,又能兴云作雨使五谷丰登。所以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命运和美好的愿望与龙连在一起。天旱无雨时人们盼望龙能恩赐及时雨,逢年过节时人们舞龙祈求人寿年...

    内邱扇鼓腔是流传在内邱北部中张村、高望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表演时边舞边击鼓歌唱而得名。根据《河北舞蹈志》记载,内邱中张村老艺人李志春讲,扇鼓腔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无史料可证,只有凭借艺人传说,可以看出其在中张村早已盛行。   ...

   掸子鼓,又名召子鼓,作为柏乡县遗存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悠久历史可以上溯到三百多年前,它在民间孕育发展形成了现在完整的柏乡县掸子鼓体系。它阵容恢弘、气势庞大、场面壮观、风格古老、形式独特、舞姿优美。     鼓手击鼓时身着统一鲜亮...

    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然而,这一典故发生在何处,知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河北省迁安市,原名安喜县,《金史 地理志》载:“迁安县本汉令支县故城,辽以所俘安喜县民置,因名安喜,大...

    曲长城背阁是阳原民间舞蹈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阁”用铁棍和木板制作,七至十一岁小孩站在横板上,在胸前有一片弧形铁片,正好与小孩前胸的弧度相吻合。大人们用布带把孩子的上身和腿与架子捆在一起,然后化妆、穿演出服。下面人的头部正好遮住后面...

    东庙宫位于围场四道沟乡庙宫村,是围场的东入口,是嘉庆皇帝为围猎时拈香、小息所设。东宫庙如同其他皇家建筑一样也是红墙黄瓦,古松参天,皇帝秋�A入围场前总要在此拈香拜“塞罕佛”。     东庙宫与其他宫廷建筑又不完全一样,他有全国三个“...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一代枭雄曹操千古绝唱的碣石山,雄踞于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东距黄金海岸仅15公里。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海拔695.1米,高耸于古城昌黎的正中。从古至今,围绕着碣石山的名胜古迹、山川风物和地理、历史、文化、宗...

    卢龙是个具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古老、文明、写满历史的风水宝地,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孤竹文化,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在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老马识途”的故事就发生在现在的卢龙。     据《卢龙县志》记载:...

    卢龙是一个具有三千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古老、文明、写满历史的风水宝地,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孤竹文化,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一份光彩。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根据发生在卢龙的李广射虎的故事派生...

    卢龙县古称孤竹国,孤竹部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土著部族,它和殷商的始祖――契,同属于东北夷的一支,曾共同生活在古燕山和古玄水(今卢龙境内的青龙河)一带,游牧与农业兼作。关于商的起源,在卢龙流传着“玄鸟生商”的美丽传说。     商是黄河...

    满族寸子秧歌是满族宫廷和民间生活相结合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在清朝的宫廷中有旗人和汉人之分,汉族女人有裹小脚的风俗,裹上小脚的女人走路颤巍巍的,身形婀娜多姿,犹如舞蹈一般,旗人也想模仿,但又不想改变本民族的习俗。因此...

    黄金台又名金台、郭隗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其台高约10米,台面面积10亩,台上建有后人修筑的殿、祠、共分三层,其中头层殿为昭王殿(明代修建),昭王居中而坐,左有郭隗,右有乐毅;第二层殿隆兴寺(元代修...

    三国名将赵云,人称“常胜将军”,是蜀汉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官拜镇远将军,建兴六年病故,谥号“顺平侯”。临城县一直流传着临城是赵云故里的传说,关于临城是赵云故里传说的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上世纪末出土的“汉顺平侯赵云故里” 石碑一座...

    牡丹、芍药是天上主管花界的仙子,为追求纯洁、忠诚的爱情,不畏强暴、不惧天条,亦要坚守忠贞的爱情,最后幻化成花的故事,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它以成花成对的美好故事,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颂扬,宣扬纯洁、忠诚的爱情主题。     几千年...

    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舞蹈。清光绪以前,乐亭秧歌主要是以跑套路的大场秧歌为主,到宣统年间,小场秧歌逐渐增多。     大场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串街和打场两种。串街秧歌是沿街串巷进行表演的舞蹈...

    秦皇岛市山海关,明代大将军徐达1381年在此建关设卫,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因而得名山海关。距秦皇岛市区15公里,东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临秦皇岛市海港区,为汉族、回族、满族的聚居地。     山海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而当地民...

    泊头小竹马,又称跑竹马,十二竹马,是流传于泊头新华街汉族群众中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音乐为泊头传统音乐,表演队形富于变化、观赏性较强,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泊头小竹马起源于清朝年间的节日祭祀活动,是从十二属相祭神活动中演变而...

    文安县位于京津保三大城市三角地带的中心,地处大清河下梢,系海河流域的古老洼淀,形成了水旱交替的独特环境,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文安文化。崔家坊宋代建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燕王朱棣扫北曾在此驻兵。 公元1888年,崔家坊正式组成了哈哈腔...

    曲周柳子腔是曲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戏曲,为侯村镇堤上村独有,这里是明朝万历年间户部尚书陈玉陛的故里。 曲周柳子腔属弦索腔系,属柳腔的一个派别,伴奏所用的主要乐器高音四胡和中音四胡,伴奏时所形成的旋律一高一低,奏出之声象五、六月大雨之后...

    赞皇丝弦是石家庄中路丝弦的一个重要流派,她的唱腔高亢嘹亮、婉转悠长,具有浓厚的地方特征,经过封广亭和其弟子程永奇、吕国增、景荫楼的改造和发展,赞皇丝弦和老调娃娃腔的部分唱腔恰当柔和,形成了赞皇丝弦气势雄浑、声情并茂、清脆委婉、韵味深...

  哈哈腔又名柳子调,艺人称之为合合腔,它是由冀东南、鲁西北一带所流行的民间弦索小曲衍变而成,产生年代有待考证。据沧县志记裁和八十年代沧县文化普查结果证实,明代哈哈腔流入沧县,清朝时沧县戏曲走向兴盛,哈哈腔和梆子腔形成鼎立之势,班社急增,技...

  井陉晋剧流传于石家庄市的井陉县,井陉与山西接壤,该县是千年古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感恩文化之乡。 故井陉人酷爱晋剧,十九世纪中叶,晋剧传入井陉,到二十世纪初,可谓“村村有戏楼,人人唱晋剧”,全县各村都有了晋剧戏班,仅台头一个村就有三...

评剧是我国近百年来成长较快、流布较广、影响较大的地方剧种之一。源于河北省唐山地区,流行于河北、京、津及华北、东北各省。 石家庄市评剧院一团初为私人班社, 1947年11月12日 石家庄解放,几天后在军管会的领导下,重组义合评剧社,恢复演出至...

  庄子头丝弦是典型的石家庄丝弦的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它是在清俗的基础上衍变而来的,唱腔以真声吐字,旋律向上大跃翻高,再用低声拖腔,旋律逐级下行,激越悠扬,粗犷奔放。据民间老艺人回忆,早在清同治年间,庄子头就出现了丝弦剧团。 庄子头丝弦剧...

  东路二人台流传于张家口坝上地区,同内蒙古呼市以西流传的二人台有所区别,故称东路二人台。 早在明末清初,随着土地的开拓,内地居民向口外迁移,开荒种地,不少商贩、民间艺人也大量流入,形成了蒙汉杂居区。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在...

  尚义是东路二人台地方戏曲发源地之一,清末已有人唱“蹦蹦戏”。1919年民间艺人叶禄组建第一个“蹦蹦戏”戏班,在境内开始演出,著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在戏班中吹奏。“蹦蹦戏”班的表演形式由踩高跷逐步向打地摊方向发展,并突出道具中的手绢、扇子和...

  乐亭皮影,俗称乐亭影和老呔影,是集民间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说唱为一体的戏曲表演艺术,发源于河北省乐亭县,成形于金代,盛行于清中晚期,发展于建国后。影人和场景均用驴皮雕刻,又称驴皮影。 清代初期已遍及永平府各州县,乾隆年间进入北...

  白草镇马栅子村,位于县境东北部。1940年延庆人大头李宽在三道川刘官窑村卖艺,他主唱蹦蹦戏,马栅子村文艺爱好者郭举、贾万厚、贾润随他学戏,因时间短没学完整,回村后结合当地方言发音,改创成现今的马栅子调。 五十年代,对该调进行完善和提高,...

青剧历史比较悠久,据老人们说,在明朝弘治年间,中蔡庄村有个好乐爱唱的民间艺人,人称戏剧篓子(原名纪风凯),在民间歌舞的基础上创编的曲调,后经多次修改完善,演变成青剧。因青剧通俗易懂,深受人们喜爱,户户有演员,人人都会唱,形成农闲自娱自乐的文...

曲周皮影戏是曲周县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主要分布在安寨镇北赵林村周围。曲周皮影清末传入,民国初期一度鼎盛名声大振,倍受群众青睐,应邀演出不断,演出剧目多达三十种。二十世纪末,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逐步冷落濒危...

  滦南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属唐山市管辖。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刻艺术。滦州驴皮影在全国影戏中占有突出地位,重点分布流传于唐山、秦...

乱弹分东、西两路传入河北省和山东省,东路乱弹分布是以临西为中心呈扩散状。乱弹产生于明正德与万历年间,因多供帝王观赏故称銮坛,后流传到民间,又因此剧兼容其他声腔,故称乱弹。后乱弹沿运河南下分为东西两支,西路扎根南宫,东路落户临清。 临西乱弹剧...

安国市老调属西路老调,西路老调同东路(高阳、任丘)老调,同源于河北省安新县白洋淀一带流传多年的民间小调――河西调。西路老调的唱腔高亢激扬,演唱时,分明嗓、背功嗓(假嗓)和二音嗓,明嗓要宽厚明亮,背功嗓音高质纯,二音嗓介于明嗓背功嗓之间,其作...

成安县姜营村位于成安县城东南方向,属漳河店镇所辖。该村“邯郸青年坠子剧团”是一个很有影响,曲艺团体。该团最早奠基艺人为田文青(艺名田园周)。15岁时在魏县马村跟一个叫“老有的”艺人学艺,后来,自己组班在成安、魏县、大名、肥乡、临漳等地演出。...

明朝末年,曲长城村就有人表演木偶戏,艺人用竹杆,白布制作长约一米、宽约0.6米的小戏台,围前上端为台口,表演者及其乐队隐于台后,边演唱或口含口哨吹奏曲谱以代台词,同时操作木偶表演动作,乐器有小鼓、小镲、小锣、板胡、二胡、三弦等,主要表演民间...

巨鹿地处华北平原,是千年古县。乱弹是巨鹿古老的地方剧种,以巨鹿地方方言为基本语言。乱弹戏曲只所以在巨鹿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和地理优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巨鹿郡为其中之一,古郡巨鹿也就成为历史上的军事、政治、...

梅花调俗称“鼓碰弦”,是流传在赵县一带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在农村一般是农闲时盛行或集市、庙会、打地摊说棚书,有的也到城市唱茶馆,大都是单口,只用一鼓、一个月牙板,乐队仅用三弦伴奏,唱词通俗易懂,唱腔音域较宽(在四个八度以上),又因多是男声,...

西河大鼓是在河北民间说唱艺术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流传在中国北方的著名曲艺品种。大城县正处于该曲种的源头地带,这里地处子牙河流域,因子牙河原名盐河、沿河、西河,依地域定名为西河大鼓。 早在清道光年间就有鼓书清门五奎之一曹占奎(大城县贾村人),学...

明末清初,张北快板最早为民间顺口溜,随着二人台的出现与发展进入表演场所,开始称干咳儿、干嗑。1963年,张北县大囫囵镇信杆道村民间老艺人韩明(艺名“羊倌旦”)出席省文艺汇演,表演节目《积肥忙》,遂得名“张北快板”。韵律上,顺口溜乱韵花押,张...

在中国曲艺史中,有西河大鼓、梅花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河南坠子等。作为不见经传的张北大鼓,在河北省西部北、内蒙古高原南陲的张北县却很盛行。张北大鼓虽然刚诞生30余年,但其对丰富和完善中国曲艺史,有增加种类意义。在表演形式上,演唱者左手执...

拉洋片又称“西洋镜”、“拉大片”、“西湖景”、“八大片”等,是一种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清代。在旧社会,是艺人们为养家糊口而使用的工具。随着内容不断丰富和精炼,而成为民间艺术。 表演者通常为一人,道具是一个约一人高两臂宽的大木柜,柜的前面有四...

  康保干嗑是河北省坝上地区(俗称坝上草原)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文学。清朝乾隆、嘉庆年间,由于晋、陕、冀、鲁等地的大批移民北迁,移民从口里到口外很自然地把内地的道情、民歌、社火、秧歌、打坐腔等艺术带到坝上康保,与蒙古民歌、好来宝、蒙古...

干嗑也叫干壳、瓜嘴,尚义县干嗑起源于民国12年,由瓜嘴创始人常有录(艺名楞板头)在快板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常有录目不识丁,但聪明过人,能把眼前的事情随即编成瓜嘴,即兴发挥、出口成章。如他自编自演的《捉跳蚤》、《朱副官刁人》、《保警队瞎折腾》等...

乐亭大鼓,约1845年起于滦州(滦南县原属滦州―今滦县)、乐亭乡间。它博采诸传统说唱艺术的长处,又吸收了当地民歌、戏曲的某些唱腔,形成了独特的唱腔、板式,用乡音说唱,以三弦、铁板、鼓伴奏。1845年,滦南人冯福昌(冯铁板)废木板,改用铁板击...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东临清河县,西界广宗县,北与南宫市毗连,南与临西县及邯郸地区丘县接壤。威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曾涌现出著名义和团领袖赵三多、义和团首领阎书勤等历史人物。 梅花拳全称为“五式梅花桩”,因在梅花桩上演练而得名,落地演练称落地...

深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辖。深州梅花拳主要流传于深州市北溪村以及周边十几个村庄,此外,相邻的武强县、饶阳县的部分村庄也有众多的习练者。 梅花拳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西周,但不可考,至明末后百代三世祖邹宏义始才有了确切的文字记载,所传为大...

回族查拳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元末回回族形成之初,至蝗中叶。明末,回民武术相当普遍,有回回十八肘、汤瓶七式拳等拳种广为流传,回族武术的独特风格逐渐形成。回族穆斯林熟练查拳、弹腿、劈挂拳、洪拳、炮拳、黄鹰架拳、六角式、二十四式、老架拳、八极拳、六...

通背拳是我国传统的著名拳种,流行广泛的有劈挂通臂、白猿通臂、五行通臂、如意通臂、太极通臂等流派。“通背拳”最早何人所创众说纷纭,已无从查考,旧社会武术门户之见颇深,所以通背拳一直秘密流传相承。 太极通背拳,又称五猴通背拳,是通背拳的一个分支...

通背拳是中华武术的优秀拳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传统武术百花园中一朵灿烂的奇葩。五行通背拳(也称通背太极、太极五行通背)是通背拳的一个分支,自张策大师创立以来,已传承至第五代。 张策五行通臂拳源于传统的五行通臂拳――祁家通臂“少祁派”,但...

通背拳在我国武坛上久负盛名,具有鲜明的功防技击特点,打法独特,攻防合理,具有较强的攻防技击性。对发展人体的灵活、协调、反应等素质和培养人们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 霸州市心聚六合软手通臂拳,据拳谱记载,始创于清朝道光年间。心...

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起源于邢台南宫市开河村,因当时观念传统保守,几百年来只在开河张姓家族中秘传,知者甚少。 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张获武以自家武功为基础,结合少林散手通背等拳术创立了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其内容丰富,拳术、器...

通臂拳是中国武术拳种之一。沧州通臂拳称合一通臂或通臂二十四势。它历史悠久,相传明代戚继光在其名著《纪效新书》中就有所论述。这种拳法历代相传,至明末清初有一游僧传至河北省静海县独流镇。而我们现在演习的通臂拳是由沧州武术前辈郭长生(原中央国术馆...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廊坊市区南部。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发生地。南关村隶属于落垡镇管辖,东临天津市武清区,西临距廊泊路 4公里 ,交通十分便利。 南关少林武术会始创于清朝光绪年间,至今已有300多...

戳脚拳术是农民起义领袖武术大师冯克善和共举义旗的战友杨景、唐有义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河北饶阳、蠡县、固安一带创立的一个优秀拳种。因为成型较晚,继承者又不肯轻易传授,所以至今流行地区主要在河北中部、北京、沈阳、山西一带。 我国武术历来有南拳北...

京南固安,京畿重地,北距天安门 60公里 ,有“天子脚下”、“京南第一城”之称。交通便利,文化发达,武术历史源远流长。内家拳刘派郭氏八卦即诞生于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八卦之形成独立的拳种,始于董海川,后人对八卦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既呈...

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是杨禄禅老先生在清王府内传给掌握重权的载濂、载漪、富周的一系列太极功法,由府内派传人萧功卓中兴于保定。由于传习地点和修习者的身份原因,此系列功法被前辈命为“府内派”。 府内派传统杨氏太极拳是一套系列功法,包括:《十三总势...

大城县的杨凤侯一支太极拳老架是有“武术仓库”之称的全国著名武术家沙国政先生传入。《武当》杂志1993年第三期曾公开发表过一张“太极拳传人世系表”,上面记载着杨露禅―杨风侯―李景林―姜容樵―沙国政。 杨氏太极拳老架重要特点是每两个式子之间的过...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廊坊市区南部。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发生地。东沽港村属于东沽港镇管辖,东临天津市武清区,西临霸州市,津保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据史料记载,中幡起源于唐、宋年间,至今已有...

微水村位于太行山东麓,为井陉县政府所在地,现有村民六千余人。自古为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铸就和陶冶了微水人的崇文尚武乡风。 据考微水武术脱胎于古代祭祀神灵的社火活动,在形式上是围成场子伴以鼓乐,在庙会和节日村民积聚的时候进行演练。微...

座落于井陉县县城东五公里石太高速路口的微水镇南良都村,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斗火龙这一民间艺术就在这里诞生并世代传承。 斗火龙艺术源远流长。清末,南良都村人李家祥(乳名三计),在外地看了木偶剧后突发奇想,人能在幕后操纵木偶进行表演,当然也能操...

中国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称,“北腿”则以临清潭腿为代表。临清派正宗潭腿功法奇特,精招实用,变无形象,出奇制胜,共有拳脚三十余路,器械五十余路。钩、决、镢、镗、带为本派的主要器械。“拳打三成、脚踢七”是临清派正宗潭腿特色之一。 临清潭腿始创...

弹腿注重腿法,其腿技以大腿带小腿集力于足,突发迅击,快迅伸屈,弹如弹丸,故名弹腿,传说弹腿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但无根据。一说源于山东龙潭寺,称潭腿。一说由河南谭家某所创,称谭腿。均无考证。在沧州武林界,均称弹腿,此拳法且有“南京到北京弹腿出...

慈峪是灵寿第一大村,是灵寿县中部地区经济、文化中心。慈峪抬阁是慈峪村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正月十五灯会”习俗中一个重要节目,是慈峪上千年灯会传承下来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观赏性极高的一种造型艺术,具有较高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抬阁...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北靠津京、南接齐鲁、西依京沪铁路,位处“环渤海、环京津”的“双环”枢纽地带。 贾氏青萍剑流传于黄骅市黄骅镇附近村落,该剑术是一套高雅、实用的稀有剑法,风格独特。应周天之数,原有三百六十五式,全套剑术共有六趟...

河间左把大奇枪在北方武林中享有盛誉,习练者多,流传地广,特别是在冀中平原河间、高阳、任丘、肃宁一带很盛兴。左把大奇枪据传为罗家枪(亦称姜家枪),是由南少林派避难云游僧人自清代中早期传入河间的,也有南少林大奇枪之说。 河间左把大奇枪有着百年的...

沧县民间的习武之风历史悠久,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武健泱泱”之语,民间武风随历史发展而益盛。明末,民间武术甚兴。到清朝末年,就已形成了习武之人处处可见,武社团体遍及乡镇,武林门类、拳械套路随之得以迅速发展。 沧县武术广集众家武技精华,充实自...

麒麟拳是道教阴山派的练功拳。该拳法创生于东汉末年(公元196年),后为阴山派道家所拥有,拳戒规森严,拳法标准极高,练功规格也高,自明朝万历年间,道教阴山派创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376年内,麒麟拳一直以道教阴山派的紫云观为中心在内蒙阴山山...

黄骅五虎棍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 黄骅五虎棍,原称五虎盘龙棍,又称舞花棍,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后街村老人王象河(现年90岁)口述,黄骅五虎棍为宋太祖赵匡胤所创。相传源于赵匡胤登基前与郑子明打败拦桥...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 圈头村少林会,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清朝(仁宗嘉庆)年间,世代相传,延续至今。少林会有一套欢快、紧凑、稳健的伴乐,有大锣、大鼓、大镲、大铙、小大锣共同演奏而成。少林会由教师授徒,其技艺...

擎阁起源于唐朝末年,分布于西北部山区的韩家村、灵山村、野北村、朱家峪村、郭家庄村、南雅握村、北雅握村等地。 擎阁最初是木架擎阁,始于唐末,是人们祭祀、朝山、敬神、求雨擎拄供品的一种工具,供品开始只是牛、羊等牲畜,后来由童男童女代替。由此擎阁...

苗刀是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先进兵器,它创制于西汉初年,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刀长五尺,形制修长,兼刀、枪两兵器之特点,可单手、双手交换使用。临敌运用时辗转连击,疾速凌厉,身摧刀往势如破竹,杀伤威力极大。 苗刀主要由15种刀法、11种步法、6句身...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京九铁路、青银高速公路、三0八国道穿城而过,交通便利。清河历史悠久,自汉迄宋,历为郡国州治所。清河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里的人们自古崇文尚武,曦阳掌太平拳(又称掌拳)便流行于清河界内的卫运河两岸。 ...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是白洋淀的中心地域,四面环水。圈头村八趟掩手(俗称近手)属内家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在中国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具有拦截快、发招猛等特点,能迅速克敌制胜,适合于近战巷战,是侦察兵擒拿格斗的技击战术。 八趟...

永清古属燕国所辖,至汉始有人居住,隋定为通泽县,天宝元年始称永清。以糊制鸭子灯而闻名的坚固庄村是位于永清东南部的一个自然村,属后奕镇管辖,在后奕镇正南 3.5公里 处,村落成长方形,主街东西向,有村民100余户,以张、刘、杨姓居多。 糊制鸭...

固安县交通便利,文化发达,四季分明,物产丰富,永定河、大清河流经本县。北部多为沙质蒙金地,树木繁多,杞柳遍野。自明朝以来,杞柳种植得以大力提倡,同时柳编技艺也迅速兴起和日益发达。据县志记载,固安柳编起源于明嘉靖43年。 固安柳编历史悠久、品...

安次区是廊坊市两个县级行政区之一,地处廊坊市区南部。文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著名的义和团廊坊大捷的发生地。第什里风筝分布在安次区大部分乡镇。 第什里风筝起源于何时已不可考,据老人讲,光绪年间本村有一个画匠叫刘会精通此技艺。数百年间,时断时...

泥模是供儿童做泥土手工制作的一种工具。把胶泥压进这些模子,磕出来就会印上与模子相反的图案,模子上凸起的线条,印成泥模将出现凹陷的线条。 泥模产品的形状为圆形的微型浮雕,直径大约8― 10厘米 ,厚大约 0.5厘米 ,图案多为阴刻画面形象,凹...

新乐石雕艺术萌生较早,据隋《括地志》太平环宇记史料记载,黄山出细�X白石可做墓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汉代主要用于建筑业,汉代南北朝时期陵墓兴起,墓上刻望柱,神道两旁石人石兽,碑上刻文字图案,供桌、上马石、栓马桩等。由简到繁,日趋精美,石...

自古以来,人们就把虎的形象制成各种图腾,用来赐福避邪,在我国民间流行着制作、穿戴、使用虎鞋、虎帽、虎枕的习俗。 后哨营村是高邑县东南的一个小村。民间流传着猫是虎的师傅的传说。后哨营猫头靴子造型抽象夸张,风格独特,色彩艳丽,具有农民画的特点,...

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身处渤海渔区,剪纸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生活在沿海一代的渔民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过去生产力水平极为落后,渔民在海上生产,生命危险系数极高,渔民们逢年过节都要在窗户上贴红色的窗花,希望出海生...

铁画,顾名思义是用铁制作的工艺美术品。马兰峪铁画创始人是清代康熙年间一位杰出的艺人――洪日生。洪日生原籍浙江绍兴,后寄居马兰峪。他大胆的溶汇笔墨艺术于炉锤焊接之中,名噪一时,被康熙皇帝称为绝技的铁画,是满族人民唯一的特色铁制工艺美术品。 铁...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其间,北距北京 120公里 ,东邻天津 80公里 ,西距保定 90公里 ,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国家及省级3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境,乡乡村村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文安自西汉建置以来已有二千多年历史,质...

侯店村位于衡水市区南3公里处,是桃城区辖区内的一个520户,2000多口人家的村庄。据史料记载该村制笔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经几百年的传承创新发展,侯店毛笔的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主要表现在对“狼毫”毛笔的研制上。 ...

扎纸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传统艺术之一,据史料证实,早在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时期,我国就有了扎纸艺术,而且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中国历史上对于扎纸的称谓不尽相同,在民俗中供俸扎纸,原始社会以来墓葬、殉葬俑的演变和发展。 宋代以后使用扎纸用品...

井陉县秦时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岔交错。自西向东有一条绵曼河(俗称绵河)穿越,河水源头来自与井陉毗邻的山西省娘子关,水流湍急,清澈见底,常年不竭,属子牙河水系,也是滹沱河最大的支流。沿河人民用其建置水磨,灌溉农田,...

吹糖艺术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相传刘伯温为吹糖艺术祖师爷。藁城西辛庄吹糖艺术是藁城市民间文化的代表性项目,民间俗称吹糖人,最早是从宁晋县传过来的,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吹糖艺术主要用料是麦芽糖(糖稀),火炉、锯末为其辅助...

南赵台村位于栾城县窦妪镇,村中民风淳朴、和谐,村民安居乐业。杨生辰便是该村土生土长的一位民间手工艺人。其家族木匠技艺世代相传,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艺。杨生辰是“杨氏”木匠技艺的第四代传人,经过几...

自古以来,全羊宴是堪与满汉全席相媲美的大型宴席。其中菜品的原料均出自羊的身上,并以菜品繁多、口味鲜美、滋补健身为美名传诵。 无极县七汲村的“全羊宴”在河北一带远近闻名,厨师根据羊的各部肌肉、内脏组织的不同,用不同的烹调方法,做出色、香、形、...

南张井村位于井陉县西南部山区于家乡,群山环抱,交通闭塞,十年九旱,自古缺水。该村石灰石藏量丰富且层次分明,底面平整,自然条件和生活需求,促使南张井人约于明朝晚期发明了干礤石砌墙技艺。现存最早有记载的建筑物为康熙十八年建的观音阁石桥。此后直至...

铸造工艺归属民间手工技艺范畴,铸剑师李海峰自幼在叮叮铛铛的打铁声中长大,且痴爱熔炉,迷恋锻打,喜欢追求那种在熔炉前将烧红的铁块一层层剥杂质的快感。李老师子承父业,在父亲李成玉老先生精心指导下,在学习传统打铁技术的基础上,不满足做普通铁匠的现...

“柴沟堡熏肉”始创于19世纪初,迄今有200多年历史,被载入《全国食品大字典》。清乾隆年间,为柴沟堡人赵福全首创。后经郭玺总结前人创作熏肉经验,创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他熏制的熟肉皮烂肉嫩,表里一致,肥不腻口,瘦不塞齿,味道香醇,鲜嫩适口,...

张家口长城酿造(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座落于怀来县沙城镇。沙城酿酒的历史可追溯到至今六百多年。 明朝初年,(1368年――1398年)古保安州粟家堡即今日沙城镇,有用于酿酒的好水――龙潭泉。行脚商人落户与于此,开锅酿造,产品畅销,获到丰厚,到...

丰润七树庄麻糖始创于明朝万历四年(1577年),取其冀东人所爱吃的食品“软、硬排叉”之优点并借鉴京城“蜜饯”浇浆法精心研制而成。民国时期,由张家传人之一张凤舞创立“广盛号”。又由其后人张金海、张国荣将此传统工艺和字号传承至今。400多年来,...

唐山地区属于冀东平原,四季分明,雨量适中,盛产小麦、花生、芝麻等农作物。大面积种值的枣树,槐花又特别适宜蜜峰采酿蜂蜜,为生产蜂蜜麻糖提供了丰富的优质原料,冀东生产的小麦高筋面粉非常适合产品纯手工擀制面片的制作要求,这是形成产品独特品质的一个...

名扬全国的泊头火柴厂在1912年创立,它的前身是“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最早发起筹建永华火柴厂的是沧县人钱立亭、泊镇人李雅轩。 “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是泊头第一家现代工业。 火柴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六个方面。一是抗潮性。二是引梗性。...

河北泥坑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原宁晋县制酒厂)座落于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城宁辛路,前身是由“福盛泉”、“志诚公”、“志诚永”三家烧酒作坊合并而成。 泥坑酿酒最早始于商,用于周,盛于唐宋,复兴于明清,鼎盛于今,具有窖香浓郁、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

卢龙粉丝作为当地特色产品之一,色泽白,质地柔韧,味道鲜美,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产品销售覆盖京津、东北、西北,远至韩国及东南亚等地, 甘薯原产于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北部的热带地区,15世纪传入欧洲,16世纪传入亚洲。明万历年以后,甘薯种植由南向...

黄骅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南近山东、西界沧州、北倚京津,高官庄村位于黄骅市东南部,距黄骅市区25公里,东距渤海湾10公里。是一个只有800多人的小村庄。 高官庄面花模子的雕刻工艺,是该村高姓族人世代沿袭下来的手工工艺,俗称“刻花模子...

据《黄骅县志》记载:黄骅产盐历史悠久,自春秋时代开始盛产,是中国盐业的发源地之一。“宋之盐以河北称冠,元之盐以河间著,明则银花玉液,驰誉长芦”。黄骅海盐统称“长芦盐”,经久不衰,延称至今。 辛立灶村是黄骅市较早采用传统工艺、利用海水制盐的村...

镂空木雕又称透雕和空雕,是在木雕的基础上经过多少代木雕艺人的想象和创造发展而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沧县镂空木雕壁挂艺术明清时期空前发展。当时雕刻家具、寺庙建筑很盛行,雕刻艺人应运而生。镂空木雕是艺人在家具、建筑、神器中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

羊二庄镇位于河北省黄骅市东南部,东接黄骅大港,西倚黄骅市区,北与沧州化工园区相连,南与海兴县接壤。 蒸制面花是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蒸制的面花除用花模子磕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羊二庄的面花,图案淡雅、...

黄骅市穆斯林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是后街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近120年历史。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 穆斯林吊炉烧饼的制作要经过二十几道工艺,工艺繁杂,即砸...

广宗县传统纺织技艺已有600多年历史,世代相传,口传心授。传统纺织技艺源远流长,在以前是农民(主要是妇女)必须掌握的技艺。近些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化的纺织逐步取代了过去传统的手工纺织技艺。现在能够熟练掌握这项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主要...

临西尖冢手工空心挂面系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尖冢镇地方特产,主要分布在尖冢村。万历初年,尖冢镇王氏二十八世祖王垣,始创手工空心挂面,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二十九世祖王廷铨公使工艺日臻完善,传进皇宫,万历帝食用后喜其爽滑可口,柔软清纯,随...

吴桥宫面别名为“宫廷面”,“素面”、“御面”,是以精粉、大豆油、精盐为原料,经独特工艺而制成,条细空心,油亮洁白,粗细均匀整齐。煮熟挑入碗中,半汤半面,汤清味佳,既可作主食,又可佐餐,尤宜病人和产妇使用。因其系手工制作,故耐火而不糟,回锅而...

马家寨位于华北平原河北省安新县城东南,四门堤以内,环村4条公路,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这里的人们长期以来以造船为主,元代的“漕运”和明代的“陆海兼运”,“内河官漕”与“商运”都离不开船的制造与改进。清朝由于对白洋淀的治理,航运事业极为兴盛,尤...

威县土布纺织工艺形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700年的历史,主要是世代相传,其传承方式为口传心授,无确切文字记录,由于土布纺织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受自给自足观念的影响,土布纺织通过家传,农民相互帮助借鉴,其技术广为普及。 土布纺织工艺非常繁...

滦平县二龙山地处滦平县涝洼乡大龙潭村境内,海拔约七百米,山峰陡立,因当地山形状酷似两条龙,故而得名二龙山。 起会于上世纪初的二龙山庙会,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沉寂、兴盛的多个转折时期。满清末年,民间艺人武继堂由两间房土城移住于大龙潭��牛...

白洋淀是国家重点旅游开发区,水域面积366平方公里,为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是京、津、冀腹地,白洋淀有143个淀泊,被3700多条沟壕连接,形成巨大的水上迷宫,淀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一年四季景随时移,芦苇翠绿,莲、菱、蒲、苇随风摇曳,满淀...

白洋淀芦苇历史悠久,早在北宋《太平寰宇记》中已有记载:淀中有蒲柳多葭苇,芦苇也称“芦”或“苇”淀中俗称苇子。 芦苇是白洋淀人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作物,以皮白质佳素负盛名,芦苇用途很广,经济价值颇高,有“铁杆庄稼,寸苇寸金”之说,苇子可造纸、...

伏羲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始祖,他用文明的灯火引导人们走出了鸿蒙未启的混沌,结束了原始时代的生活方式。为纪念和彰显他的功绩,后人在伏羲台修建了伏羲庙,并举办一年一度的伏羲祭祀活动。 祭祀伏羲活动始于三黄五帝的帝喾时期(约公元前2436年),盛起于...

打囤是冀东南乡间农户的节日风俗。“打”是做、制造的意思,“囤”是一种圆形图案,象征存储粮食的巨大器具。正月二十五早晨,太阳没升起之前一家主人早早起来到院子中央用头天夜里准备好的灶灰,在地上淋划巨大的圆圈,圆圈内划一个巨大的十字,在十字中心放...

圈头村位于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四面环水。 丧葬仪式繁杂,迷信色彩繁多,仅举圈头村为例,人死后一般分上床、穿寿衣、报庙、停尸、送路、入殓、起灵、发殡、埋葬、圆坟、烧一二四期纸(每七天为一期)和百天纸等程序。 长者死后一般放5天发...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北部山区,与山西省毗邻。境内有百余里古驿道穿越,是历代战争之要塞,经济文化流动之通道。千百年来,随着各地过往流民的寄居,多种文化在这里沉淀聚集,形成了井陉独特的民风习俗。 井陉的丧葬习俗有着很鲜明的地方特色,井陉人民素有“...

井陉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河北的西陲。毗邻平山、鹿泉、赞皇,与山西盂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境内有一条百里之长的古驿道,东通华北、西至西安,是流动人口的必经之道。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流动的文化地带,一些优秀民间艺术便在这里生根开花、世代传承...

长岗村位于井陉县城桥西区,微水镇(县城驻地)西 2公里 处。因村西有条蜿蜒起伏形似突兀巨龙的土岗而得名。长岗村历史悠久,据馆藏资料记载,早在唐代就有此村。村旁有绵河经过,村中有五龙圣母庙,龙母故里碑亭、青云山龙拱洞古庙、石窟、 龙母故居、 ...

栾庄海龙湾龙文化因海龙王爷布雨解旱的悠久历史传说而得名,每年三月十五庙会日,方圆百里的百姓拜神祈雨,祈求风调雨顺。 海龙王庙周布满数幢建庙碑刻。《重修杏子山龙凤洞碑记》是明清古碑,“唐僧师徒取经图”是清代古碑。庙会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

赞皇腊八船是和佛教有着密切联系的民俗活动,源于佛教“慈航普渡”,在腊八日进行是为纪念释迦牟尼在此日成佛,在赞皇陈村开始流行源于明代名僧憨山德清(1546-1623年)。明成祖永乐年间至明代宗景泰年间,憨山大师曾在赞皇嶂石岩淮泉寺(旧县志载该...

正定的传统腊会流行于城内各个街道四关及县城附近的村庄,是农历除夕之夜一项传统的活动,相传此俗始于清代,当初只是十几人提灯拜佛,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后来逐步有了辞旧迎新的性质,人数也增至数十人,甚至上百人,除灯以外还增加了鼓乐队,每年...

炮打五只船流传于华北地区,现仅存于新乐市邯邰镇的香城,它起源于清咸丰年间1851年。当时,是由四只小船和一头小毛驴进行表演,为表演方便,更加美观,更富有艺术性,加上炮与烟火的配合后形成了炮打五只船。 故事梗概:在丰收后,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到...

九曲黄河灯是古老黄河文化的一部分,它最早起源于山西省北部的河曲县。据史书记载:每年农历的七月十五,都要在黄河上放置365盏麻纸扎成的河灯,由德高望重的老船工主持仪式,大家十分庄重地把船划到黄河中央,把河灯一盏一盏地放到水面上,形成“水映河灯...

寨头乡位于灵寿县西北部山区,距石家庄市96公里。在风景秀丽的寨头乡织女山下,分布着三个村庄,牛郎庄(亦称牛庄)、织女庄(亦称女庄)、七女沟(亦称七油沟)。 由石家庄驱车经正南路过陈庄镇有一座牛庄大桥,桥的西边是牛郎庄,桥的东边是织女庄,桥下...

九曲黄河阵灯会的发源地在定兴县金台陈村,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陈村的老艺人都会用高梁秸杆、木板、彩纸、松柏枝、泥等材料做出灯阵,让大家渡过一个欢乐的元宵节。 九曲黄河灯会传承至今,历史渊源由来已久,传说始于商朝末年,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九曲黄河阵逐...

井陉县板桥村地处太行山东麓,东距井陉县城20公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村落。    “九曲黄河阵”灯会又称“九曲黄河灯”,简称“转黄河”,由历史上的“联庄会”――板桥庄传承至今。每年从正月初八起,由黄河会古阵图...

九曲黄河灯也称作黄花灯。据当地村民介绍,此灯阵出现在商周时期,距今已三千多年历史,相传为姜子牙大破神仙阵时所创。 九曲黄河灯的制作和施工很烦琐,每年正月十四开始,至 正月十六 结束,多由村民自愿参加,大家一起动手,一般3―5天可制作完成。先...

觉道庄位于沧州市青县东部,古称道德庄、觉道家庄,明永乐二年名为觉道庄,现隶属沧州市青县金牛镇。 觉道庄的老子祭奠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传统。觉道庄是老子羽化圣地,其墓于村后,村前有青云观、雷音寺,是道佛并立的古刹。长期以来,祭祀老子在民间形...

南和县河郭乡历史上曾划分为七个牌,抬黄杠活动主要由西边四个牌,即赵牌、梁牌、樊牌、郄牌(庄)四牌组织的,因此,杠头打的大旗上写的是“四牌公”三个大字。四牌公大旗一直由抬杠首领即杠头保存,千百年来世袭至今,其次是头杠保存杠谱,一般不能外传。抬...

抬皇杠又有颠杠、劫皇杠、抬花杠、抬杠箱等称谓,是河北省平原、山区广泛流行的一项民间自娱性活动,是一种技艺高超的无伴奏民间集体舞蹈。抚宁县的民间娱乐活动自古就非常丰富,抬皇杠就是广泛流行的一种技艺高超的民间娱乐活动。 杠为古代的一种运输工具,...

张姓历史颇为悠久,据明嘉靖年间《张氏统宗谱・得姓郡望》记载张姓得姓于黄帝之子挥,挥的后代世居清河郡,而清河也就成了张姓的一大郡望。故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 据永乐癸未年张氏谱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名策鲂),仕秦为相,“策鲂公当时,坟茔...

�|州位于任丘市北15公里处,西临“华北明珠”白洋淀。 �|州庙会,史书很少记载,据《任丘县志》及民间传说,扁鹊祠始建于元代,明万历年间大庙大规模重建,钦命每年四月为�|州庙会,会期一个月,并敕命全国各地较大商号,咸来�|州赶庙,距今已有二...

西王看原为峰峰矿区的一个大村,后被分为“王一、王二、王三”三个村,统称西王看村。 西王看村农历正月十五放烟火(俗称“点老杆”)、转灯地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在峰峰矿区最负盛名,讲究“白天万紫千红,夜间五光十色”。其燃放效果“布局巧妙,搭配合...

胡家屯村地处洪塘河畔,庙山脚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文化氛围浓郁,是全县有名的“文化村”。据史料记载,“道诗剧”最早起源于明正德年间,武宗皇帝率军亲征取得胜利后,恰逢春节,于是在宣化府举行盛大的迎春庆祝活动。有人首次用歌谣的形式,赞颂朝廷的...

沙河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太行山东麓,自西向东依次为山地、丘陵、平原,面积各占约三分之一。 九龙庙会传说起源于元朝延佑二年(1315年)发生在本地的一个推崇孝道的神话传说。有关九龙庙会的传说故事至今(2006年),传承时间已达691年。 在...

属地:沧州盐山县     类别:民间舞蹈     盐山武术扇是武术与舞蹈完美结合的民间舞蹈形式。1919年发源于盐山县盐山镇刘红庙村,后逐步趋于成熟。     武术扇舞由男女各半组成,多时12人,少时2人。男演员古代武士打扮,持鞭或单刀等武...

属地:廊坊香河县     类别:民间舞蹈     香河县大河各庄竹马会年代久远。关于历史渊源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古代,当地老百姓为纪念燕北地区一位叫郭济的清官而发明了竹马会。一说竹马会传入大河各庄是在清朝乾隆末年(即公元1790年左右),正是...

属地:承德宽城满族自治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宽城背杆俗称背歌,主要分布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北村。宽城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北部,位于承德市南部,北与承德县相接,西与口里(迁西、遵化)相邻,东与平泉、辽宁接壤,南与青龙...

属地:邢台隆尧县     类别:民间舞蹈         泽畔村位于隆尧县西南部的东良乡境内,在东良南偏东3.4公里。明代前该地为积水沼泽,因村庄座落于泽旁,故名泽畔。该村西与内邱、南与任县毗邻。历史上以出产泽畔藕而出名,现大沼泽已不复存在...

属地: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类别:民间舞蹈     竹板落子原名武落子,是流传于丰宁满族自治县朱首营乡的一种男性民间舞蹈,属于北方秧歌类,是农民娱乐性、群众性民间艺术形式。据考证,竹板落子是清光绪十一年由山东民间艺人王德传入的单人竹板...

属地:邯郸曲周县     类别:民间舞蹈     曲周傩舞聚英叉会系曲周县安寨镇南阳庄村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     曲周傩舞聚英叉会起源于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相传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南方艺人路过南阳庄村时身染重病,好心的南阳...

属地:邯郸丛台区     类别:民间舞蹈     在冀南邯郸丛台区,每逢民间庙会,就有以扇鼓舞作为敬神舞蹈的习俗。扇鼓又名喜乐、迎春鼓。扇鼓的基本鼓点有单点、双点、一花点、半拍击点、小碎子点等。所用曲调以民歌、小曲、地方小唱腔为主,表演形式...

属地:石家庄灵寿县     类别:民间舞蹈     灵寿白马岗村的跑竹马创立于清朝末年,是流传于当地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距均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跑竹马的道具原料为竹篾子和糊窗户用的韧性很强的毛头纸,工艺精湛,...

属地:石家庄元氏县     类别:民间舞蹈     元氏东正抬花杠起源于隋末唐初,以舞者肩抬三皇姑圣像《过驾》而得名,是旧时苍岩山庙祭祀舞队中的领队舞种,以后逐渐演变成为自娱性的广场舞蹈。     东正花杠源远流长,几经兴衰。花杠的传承主要...

属地:邯郸市     类别:传统戏剧     豫剧桑派艺术是豫剧中的重要流派。它的创始人是已故原河北省文联荣誉委员、河南省艺术研究院艺术顾问、河北省邯郸市政府艺术顾问、邯郸市东风剧团副团长,著名豫剧艺术表演家、教育家桑振君先生。     豫...

属地:邯郸永年县     类别:民间舞蹈           永年临�彻靥Щㄗ朗且恢志哂邢拭餮嗾缘赜蛭幕�特色的民间舞蹈文化样式,融民间工艺制作、抬舞、吹奏、打击等于一体,距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主要流传于永年县的临�彻卣蛄�道街,兴始于唐...

属地:石家庄灵寿县     类别:民间舞蹈     武凡同高跷马是一种脚踩高跷,身系竹马、跷、马结合的民间舞蹈。发源并流传于灵寿县武凡同村。武凡同高跷马有着悠久的历史,表演形式独特,影响力大。     武凡同高跷马产生于清光绪二年(1876...

属地:石家庄赵县     类别:民间舞蹈     扇鼓起源于汉代,是由乞讨者所用的工具和演唱行为演变而来的,是一种群众性很强的自娱性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在明清两代遍及城乡各阶层,明未清初流传到赵县一带,主要分布在城东杨户,城南田村、北王村,城...

属地:石家庄正定县     类别:民间舞蹈     正定历史悠久,民间花会遍布全县,尤以正定镇的东柏棠的民间花会舞蹈竹马为代表,是当地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十分喜爱一种民间舞蹈形式。     正定东柏棠竹马,又称跑竹马、竹马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

属地:承德平泉县     类别:民间文学     平泉县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有“鸡鸣三省,通衢辽蒙”的说法。这里的地理环境、经济特征、文化蕴涵,决定了平泉人的开放、宽容、朴实、直率的性格,构成了民俗民间文化产生和传承的特殊地理环境。   ...

属地:邯郸临漳县     类别:民间舞蹈     李家庄属邯郸市临漳县临漳镇,位于临漳县城东区。人口2345人,因盛行皇杠而闻名县内外。     李家村的皇杠起源于明朝末期崇祯年间,源于民间的求雨和祭祀龙王仪式。经过历年的丰富和发展逐渐形成...

属地:廊坊永清县     类别:民间舞蹈     永清县里澜城镇瑚琏店村,系洪武年间(约1380年)始建。瑚琏店同乐圣会的“大头和尚戏柳翠”俗称“大头会”,建清光绪初叶,于1886年根据民间故事创作并传承至今。     从表演风格上看,瑚琏...

属地:保定易县     类别:民间音乐     易县燕子古乐是活跃在易县高陌乡燕子村及周边乡村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大约于明朝正德年间传入,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据古乐队的老者口传,当时燕子村的一处古迹――观音禅寺进行重修,一位和尚担任监工...

属地:保定安新县     类别:民间音乐           圈头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城东南,白洋淀的中心地带,四面环水。圈头音乐会始于明末清初延续至今,其乐谱、乐曲是僧传,属北乐,乐队由笙、管、笛、云锣、鼓、镲、铙、钹、铛子等乐器组成...

属地:邢台邢台县     类别:民间音乐           邢台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长信排鼓便是其中一枝独秀。长信排鼓起源于明代,盛于清代,流传于长信、石相、会宁、口头等邢台...

属地:廊坊安次区     类别:民间音乐     东张务村位于廊坊市安次区落垡镇,东临连接京津的104国道,西靠廊泊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     东张务音乐会属佛教音乐,系清末由寺院传入民间,历属禅宗临济与曹洞派并传,所以收录...

属地:邯郸永年县     类别:民间音乐     永年正里小曲始兴于明代初期和中期,主要流传于永年东北部的南北正里,以及前后朱庄、正西、曲陌、歧辛寨一带,是当地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并真实反映他们感情和生存状态的一种朴素民间歌舞形式。   ...

属地: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     类别:民间音乐     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历史上是少数民族游牧区,丰宁是在清顺治年间颁布《圈地令》以后开发的地区,当时由8位满族贵族到此圈地居住,故得名八间房。丰宁满族吵子会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丰...

属地:秦皇岛卢龙县     类别:民间文学     在三千多年前的冀东大地上,曾经辉煌着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诸侯国――孤竹国。孤竹国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因礼让为国、叩马谏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而闻名于世,后被儒家始祖孔子尊为圣...

属地:邢台内邱县     类别:民间文学     内邱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山区、丘陵、平原三分内邱。内邱县城东去十余华里的金店镇就是郭巨孝母埋儿获金处。郭巨孝母埋儿获金的故事在当地广泛流传。据《内邱县志》记载,“二十四孝”之汉孝子郭巨曾流寓内...

属地:邢台清河县     类别:民间文学     清河县历史悠久,禹贡之前,先民已在这里繁衍生息。自秦始置县,西汉至南北朝为郡国,唐宋则州治。清河人自古崇文尚武,仁人志士辈出。武松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清河县是武松的故乡,还是中国历...

冀南四股弦(馆陶县、魏县、肥乡县)     属地:邯郸馆陶县     类别:传统戏剧     馆陶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四周与七个县接壤,县治驻南馆陶,西北距省会石家庄180公里。     冀南四股弦起源于19世纪初,又名南柳子腔、四根弦,是河...

    属地:保定易县     类别:民间音乐     易县东韩村拾幡古乐又称拾幡圣会,是一种从清朝宫廷传入民间的古典音乐。因演奏时使用乐器很多,最多时达108件,以“拾”概全,又因演出仪仗队伍中有十面幡旗而得名。东韩村拾幡古乐是清朝乾隆年...

属地:衡水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衡水老白干酒酿造是河北裕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裕丰公司)的主导产业。裕丰公司位于华北平原东南部的衡水市南郊,北依滏阳河,绿树掩映,空气清新,水质优良,具有酿造白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 ...

属地:保定雄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翻子拳是中华武术宝库中的一个历史悠久的优秀拳种,在明代名“八闪翻”,后俗称“翻子拳”、“翻子”。明代爱国将军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古今拳学,宋太祖有三十二势长拳,又有……...

属地:邯郸涉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台村上刀山是一项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县井店镇台村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涉县境内,地处太行山东麓,为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可谓“秦晋要冲,燕赵名村”,台村距涉县县城7公里。     上刀山杂技源于清...

属地:石家庄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金凤扒鸡起源于二十世纪初的石家庄大桥街,由回民马鸿昌开办“红须利”店铺,经营五香烧鸡。1950年,由储勤永等人引进吸收德州扒鸡的优秀工艺,结合自身传统,采用独特的制作方法,创制石家庄扒鸡,...

属地:承德承德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乾隆醉酒业座落于承德东南36公里的承德县县城,前身是一家烧酒作坊。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偕宠臣纪晓岚微服私访至下板城庆元亨酒店,酒兴之际巧对佳联“金木水火土,板城烧锅酒”,一时成为绝对,板城...

属地:石家庄灵寿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河北省灵寿县南托雷氏武术和明太祖朱元璋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相传朱元璋在多年的战斗中,总结创编出大宏拳、小宏拳、连环刀、鸾刀等武术套路。皇后马秀英也编创出双凤刀法。这些武术套路作为传家之宝...

属地:石家庄正定     类别:杂技与竞技     正定的民间花会艺术――高照(民间杂技)最具代表性的是新城铺(附城驿)村。该村北靠新乐市,南距县城30公里,地势平坦,农田肥沃,曾是两千多年前的古鲜虞国的国都。     高照,又叫中幡。起源...

属地:邯郸大名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佛汉拳在河北大名流传最广,集中分布在大名县的大街乡、龙王庙镇、大名镇、孙甘店乡、北峰乡、西付集乡、金滩镇、旧治乡、红庙乡、万堤镇、西未庄乡等乡镇,遍及全县各个乡镇300多个行政...

属地:唐山玉田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玉田县鸿源酒业有限公司位于玉田县城西南6公里处的林南仓古镇。早在辽金时代,统治者就在该镇后湖附近建有行宫和御林。明清时期已成为水旱码头,商贸集镇。“丰年牌”玉田老酒的前身----玉田老酒...

属地:廊坊文安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崇新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方向左各庄境内,经济的繁荣,百姓的富足,成为崇新村杆会几百年保存延续下来的物质文化基础。     关于崇新村杆会从何时创办,又是由谁发起,现今没有文字记载。唯一有文字...

属地:唐山乐亭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的发祥地――河北省乐亭县,位于唐山市东南部,也是乐亭大鼓的发祥地。刘美烧鸡手工制作技艺是由始创人刘俊老先生,在传承至今已有200多年的祖上卤煮肉的基础上,经过潜心钻研...

属地: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珍珠球是满族人民传统的体育活动,源于采珍珠生产,又被称作“踢核”、“采核”、“扔核”。在满语里“核”,是“尼楚赫”的简音,即“珍珠”的意思。采珍珠是满族重要的生产活动,满族人...

属地:廊坊香河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安头屯镇位于香河县城东南7公里。安头屯中幡起源于隋唐,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唐宋时期,在北运河航运过程中,当时帆用在船上,借以增加船的航速和调整船的航向。后来帆被用在民间玩耍,在玩耍中逐渐发...

属地:邯郸成安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成安县处冀南平原,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古老的漳河滋润着广阔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两岸一代代勤劳的人们,武术文化浓郁。     长洪拳是当地流行的一项非常独特的传统武术项目,它的具体起...

属地:沧州市     类别:杂技与竞技     沧州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临渤海,西近太行,南接齐鲁,北倚京津,号称京津南大门。     燕青拳法特点鲜明,架势较小,腿法实出,拳腿相随,快慢具理,守中寓发,伸屈待机,虚实相辅,变化灵活,难以捉...

属地:沧州市     类别:杂技与竞技     查拳。据传,明末回族查尚义(一称查密尔)所创,为纪念其功绩,取其姓氏为拳名,曰查拳。十三世纪,中国回族形成,回纥部落为回族之主体,查拳为回族人民所爱,故亦有人称回回拳。     查拳有其独特风...

属地:廊坊文安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苏桥镇位于文安县城北20公里处,座落在大清河畔的千里堤上,为河北省沿大清河重镇之一。汉朝建镇,原名是八姓庄,后因宋代文学家苏徇曾在文安任主薄,故改名为苏桥。     苏桥花叉会创办于同治年...

属地:沧州孟村回族自治县     类别:杂技与竞技     八极拳,全称开门八极拳,初创地为河北省孟村回族自治县孟村镇,距今已有三百年的历史,目前已传承十四代,传人遍布全国,远播至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习练人数逾十万以上。新中国成...

属地:沧州市     类别:杂技与竞技     沧州为劈挂拳的发祥地,劈挂拳为沧州所独有。劈挂拳历史悠久,在明代中期,已流行于民间。但劈挂拳创自何时、何人所创,均无实据可考。劈挂拳法是清朝中期分两支传入沧州的。两支沧州境内的劈挂拳最具代表性...

属地:邢台沙河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四匹缯布是沙河十里亭镇及孔庄一带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织造土布。     清初,四匹缯布的纺织技术传入沙河十里亭、孔庄一带,这个时期的纺织生产逐步利用了简单工具,后又经过历史的发展,才有了组...

邯郸赛戏(武安市、涉县)     属地:邯郸武安市     类别:传统戏剧     通乐赛戏流传于河北省武安市北部的大同镇东通乐村。据查,清道光年间东通乐赛戏已经产生和流传。     东通乐村村民有信奉土地神的习俗,为敬奉土地神,每年元宵节...

属地:秦皇岛昌黎县     类别:民间音乐     昌黎吹歌是昌黎“三歌”(地秧歌、民歌、吹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昌黎吹歌是人们极为喜闻乐见的一种鼓吹乐艺术,主要以唢呐吹奏乐曲,伴以一个堂鼓和一副小钹,较大场面引进笙、管、笛、胡琴等...

属地:邢台广宗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广宗县柳编技艺源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主要特点是用柳条编制成家用器具、工艺品等。柳条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以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柳编对湿度要...

属地:承德隆化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在隆化县城北三十公里处有座古镇---张三营镇,清代,因这里只有百十户村民而被称为“一百家子”。张三营镇群山环抱,景色秀丽,以盛产“一百家子白荞面”而驰名中外,白荞面可制作多种别具风味的食...

属地:石家庄井陉矿区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高粱秸秆工艺主要分布于井陉矿区,始于清末民初,作品以矿区周边井陉部分农村农民种植的高粱秸杆为原材料,其创作手段完全采取手工手法进行,即使用“选、剪、削、雕、刻、咬合、粘”等综合工艺流...

属地:石家庄正定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正定自晋代至清末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治所,是当时北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与保定、北京并称北方三雄镇。古老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丰富的饮食文化,马家卤鸡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属地:保定徐水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我国唐代以前的酒,多属于粮食发酵后,经过压榨过滤而形成,俗称“浊酒”。蒸馏酒的形成年代,至今说法莫衷一是。一说源于元代,主要依据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的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代始创其...

属地:唐山迁安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河北省迁安市北依燕山山脉,南临渤海之滨。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广大劳动人民在这里创造了丰富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     迁安市手工造纸始于元末明初(公元1405年)...

属地:石家庄正定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正定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八大碗,是正定一带民间传统菜肴的主要代表,此技艺创造经过历史演变和战乱,直到唐代才基本定型并开始广泛流行。     正定八大碗制作技...

属地:保定蠡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双响俗称“二踢脚”,是由爆竹演变而来,在我国北方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以保定地区所产最精。爆竹的起源一直可以追述到我国汉代,唐宋时期爆竹发展得最为强盛。归纳起来,爆竹可分为三大类即:听响的...

属地:邯郸鸡泽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

属地:邯郸魏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     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包括手工蓝印花布与手工彩印花布技艺两种。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始于宋,广泛普及于明,鼎盛于清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据调查,到...

属地:秦皇岛昌黎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     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

属地:保定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河北保定槐茂有限公司位于河北省保定市七一中路1431号,是保定市槐茂酱菜厂改制的规范性股份制公司,为河北省中档一型企业。“槐茂”商标多次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2006年被商务...

属地:邯郸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纷呈。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就有“冀南粮仓”和“名酒之乡”之称。该地区跨东经114°-115°,北纬36°-37°,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属地:承德平泉县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山庄老酒的属地――平泉地处河北省东北部,燕山山脉末端,山清水秀,气候宜人,自古就是天然酿酒的好地方。     山庄老酒是以高粱为主要原料,优质小麦和大麦、豌豆混合配料酿制而成的。其技艺首...

属地:承德平泉县     类别:曲艺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东部,地处燕山山脉末端,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     燕山大板是平泉县境内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文化,系1975年平泉县文艺工作者根据刘文亮演唱的《种子迷》的录音,...

属地:石家庄深泽县     类别:传统戏剧     深泽县位于河北省中部,省会石家庄东北75公里处。     深泽坠子戏是河北省稀有地方剧种,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深泽县是坠子戏的发源地和发展的...

属地:石家庄藁城市     类别:传统手工技艺     藁城宫灯起源于东汉,是由古人用的纱罩灯衍变而来。古谚有:“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足以证明其历史悠久。藁城宫灯大规模生产相传是清初屯头村一个张姓开绸缎庄的人,因一批红色绸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