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阳高县特产

王官屯京杏

阳高被称为“世界长寿之乡”、“杏果之乡”,该县盛产京杏,栽培杏树历史悠久,尤其是王官屯种植杏树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阳高县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京杏老树,证实京杏栽培历史较久。阳高大京杏,也叫王官屯京杏,是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的特产,个大、味甜、核小、色鲜,一咬爆汁,鲜果含水量高达60%,是所有杏种中水分含量最高的,恰好的酸甜比例,一点也不涩,属京杏的上品。

阳高长城羊肉

阳高长城乡特色品种羊何时有的,无从稽考。应该说,它的形成与当地独特的生态、人文历史是密不可分的。长城乡旧称二十六村。顾名思义,这里距离阳高县城26华里。地处采凉山北麓,翻越采凉山,就是大同市新荣区。采凉山海拔2144.6米,是大同市近郊海拔最高的山峰。森林覆盖达60%以上,植被覆盖达90%以上,草木、木本植物达上千种。山区四季皆景,夏秋两季劲松翠柏,清泉四溢,溪流湍急回绕,空气清闲;冬季林海雪原尽显北国风光;春季鸟语花香,特别是春夏之交,山下桃杏争艳,山上白雪皑皑,风景别致,是牛、羊理想的繁殖场所。采凉山水足草丰,加之地势险要,秦汉时期就已成为胡汉民族必争之地。自古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但胡人却不同,胡骑千里南下,粮秣就地掳掠,就餐倒也简单,不是“羌煮”(涮羊肉)或是“貊炙”。东汉刘熙《释名?释饮食》详细介绍,“貊炙,全体炙之,各自以刀割,出于胡貊之为也。”活脱脱一幅烤全羊分食图。据东汉班固《汉书》记载,胡骑多次南下袭击中原,甚至在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六年),越过采凉山后发生了险些改写中国历史的“白登之围”。胡骑如此骁勇善战,“二十六村”,今阳高县长城乡的美味羊肉功不可没!为了抵御胡人侵袭,《后汉书》“王霸传”记载,东汉光武帝刘秀派杜茂、王霸二人,于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十三年(公元37年)从代郡(今阳高县李官屯村附近)到平城(今大同市区北部)“筑亭障(长城)”300余里,途经“二十六村”。到了明代,在大同境内修大边、二边长城516.3公里,分内五堡、外五堡等。“二十六村”附近修筑的镇胡堡(后改名镇边堡)是内五堡之一。由于有了驻军,此地从此人丁兴旺,鸡犬相闻,大小村落星罗棋布。新中国成立后,阳高县政府依据此地文化遗存的特点设长城乡,原二十六村成为乡政府所在地。长城乡是天下第一个用长城命名的行政乡。长城乡的设立,使当地特色品种羊的发展“起死回生”。据《阳高县志》(新版,1996年出版)记载,新中国成立前,因受战争破坏,全县存栏羊仅剩3万只,长城乡的存栏羊自然少得可怜。为了提高繁育率,全县大搞羊的品种改良。1964年,长城乡引入山东小尾寒羊,该羊双羔率达30%左右,是一般羊双羔率的10倍。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现在,先后又引进高加索细毛羊、德国美利努等品种,形成杂交优势。1990年,长城乡羊的存栏率7506只,户均4.5只,人均1.1只;到2012年,长城乡羊的存栏率达到10万多只,户均300 只,人均达到75只,成为全县存栏羊数量最多的乡镇。长城乡特色品种羊形成气候,还不仅是采凉山的水草丰沛及羊的品种改良,山上植被中所含的大量中草药也值得大书一笔:多年来,采凉山上生长着上百种野生药材,诸如黄芪、黄芩、柴胡、麦冬、知母、枸杞、白芷、百合、地椒、甘草、金银花等。这些药材羊吃后,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防病治病,有益于羊的生长,使肉质更加鲜美。正是具备上述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长城乡的特色品种羊享有“赛人参”的美誉。这里的羊,无论山羊还是绵羊,体重均在20公斤左右,膘肥,毛色光亮;剥皮后,油如雪,肉紫酱,油内含肉,肉间夹油,油肉分明,色泽鲜嫩。无论盐煎、爆炒、清炖、笼蒸、烧烤、做肉串、涮锅子、包饺子、提稍麦,总是鲜嫩醇香,毫无膻味,因而名气越来越大。近年来,阳高县相继被列为首都水资源项目县、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县、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县以及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重点县,在县委、县政府政策引导下,全县草食畜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局面。长城乡的特色品种羊又一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成立于2007年3月的阳高县惠农养羊合作社业决心乘势而上,依托当地屠宰深加工企业,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将羊养殖户连接成一个利益体,增加农民收入,将长城乡特色品种羊这个品牌做大做强,为实现阳高“富民强县、和谐安康”这个总目标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