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永泰县特产

福建乌龙茶

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19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福建扩展至粤东及台湾。福建乌龙茶产品花色具备各自的品质特征,细分为闽北水仙、闽北乌龙、闽南铁观音、闽南色种、武夷岩茶和安溪铁观音等系列产品。

永泰李干

永泰李干采用八成熟的永泰芙蓉李为原料,经传统工艺加工制成,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果糖、果酸以及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B/C等营养成份,具有生津开胃、醒酒解渴、增进食欲、提神安心等功效。

福州茉莉花茶

福州茉莉花茶又称茉莉香片,有“在中国的花茶里,可闻春天的气味”之美誉。据文献记载,福州茉莉花茶的源头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汉代。福州茉莉花茶是用经加工干燥的茶叶,与含苞待放的茉莉鲜花混合窨制而成的再加工茶,通常以绿茶为茶坯,少数也有红茶和乌龙茶。其香气鲜灵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匀柔软。

福州脱胎漆器

福州脱胎漆器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汉族传统艺术珍品,与北京的景泰蓝、江西的景德镇瓷器并称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三宝”,享誉国内外。福州脱胎漆器是中国三大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因其工艺精湛、质地轻巧、千文万华、经久耐用给人以典雅大方、高雅华贵、凝重深沉、含蓄内敛、亲切温和之感,被誉为“东方珍品”。它是以天然生漆、麻布或其它天然布料(布胎)或木材(木胎)和天然油类、入漆颜料、金属材料、镶嵌材料为主要材料,按福州脱胎漆器生产工艺制作而成并产自于福州市现辖行政区域的漆器产品。

永泰山茶油

永泰山茶油是永泰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历史悠久,素以金黄透亮、气味清香、营养丰富、健康安全等质量特色,蜚声海内外。永泰山茶油的油茶品种为永泰龙眼茶,呈棕褐色或黑褐色,个小且外观浑圆,有光泽,茶籽肉质饱满且脆等特点。

福州金鱼

福州金鱼品种繁多,体壮色艳,尤其以福州培育的中国兰寿金鱼(福州兰寿)为特色的蛋种金鱼,体型圆硕,弓背,头瘤发达,尾柄粗壮,尾鳍上翘,花色多样,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成为国际高端金鱼的代表之一。

福建百香果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种植百香果的地区都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当地的土壤环境和降雨量与广西类似,所以出产的百香果在品质上近似于广西百香果,被称为百香果中的后起之秀。

德化黑兔

“德化黑兔”又称德化黑毛福建兔,属小型皮肉兼用兔,至今仍有打洞穴居的习性。泉州除了有华南兔外,还有一种泉州本地特有的驯养家兔“德化黑兔”。它的长相和小白兔不同,黑耳、黑眼、黑爪、黑毛、黑尾巴。

永泰绿茶

“藏在深闺人未识,撩开面纱惊八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曾这样评价永泰。永泰县位居闽中,福州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素有“后花园”的雅称。县域地势高峻,云雾缭绕,森林覆盖率达76.8%,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足,山间缓坡、崖隙土壤深厚肥沃,极宜发展茶叶生产。永泰县茶叶种质资源丰富,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芹菜湖自然村,东经118°40'38″,北纬25°44′14″、东经118°41'15″,北纬25°44′46″、东经118°41'29″,北纬25°44′24″的范围内发现茶树树桩直径80厘米以上2株,60厘米茶树2株;茶树叶型有大叶型、中叶型、小叶型;芽叶色泽除绿色外,还有紫芽等几种类型。永泰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早在唐代就有生产佳茗记载。其中尤以距今有800年以上的历史的“姬岩茶”和300年历史的“藤山茶”为著。永泰茶叶生产历经几度兴衰,并逐步孕育出颇具口碑的“永泰绿茶”。为推动永泰茶产业发展,于1999年9月成立永泰县茶叶协会,现有会员86个,其中企业30家,年再加工茶叶0.2万吨,产值达1.2亿元,其中规模企业有12家。获得“有机茶叶”认证基地1个,基地面积350亩,按有机茶标准建设基地2个,基地面积1330;卢峰茶业有限公司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目前,茶叶是永泰县的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永泰县农村的一大支柱产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德化淮山

德化淮山,俗称寸金薯、薯仔,种植历史悠久,主产区位于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脉,海拔500-1200米,温差大,雨水充沛,长期的人工选留种形成了独特的优良品种寸金薯。在当地享有“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美誉。德化淮山块茎表皮淡褐色或淡黄色,长条圆型,龙头短,薯长50-80cm,须根多,切口乳白色,有浓稠黏液,蒸煮易熟烂,薯味清香,口感松嫩,粒状感明显,具有“色味极珍品”的独特品质。 德化淮山主栽品种“寸金薯”,早在清朝《德化县志》(清?乾隆十二年)已有记载。“天下百薯,不如寸金薯”以“色味极珍品”(清.乾隆版县志语言)。相传道德仙在芹峰修练期间,在芹峰山下“道德仙水圳”附近种薯子(今称寸金薯淮山)为食。据传芹峰山下,有一位社人患隔食(今称食道癌)久治不愈,上山向道德仙求医,送薯子、红菇煮汤服后病愈,后人称“薯子”为“仙薯”。蓝田(今称洋田)、欧山(今称英山)历代民众筛选繁育种植,成为英山“寸金薯淮山”品种,其品质松香、口感好、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健脾养胃、滋肾益精、益肺止咳、降低血糖、延年益寿之功效。 德化淮山现有栽培面积1万多亩,年产量1.3万吨以上,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厦门、潮汕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疏松可口、“色味极珍品”(县志语言)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

福州福桔

《福建通志》有“闽为古代桔柚锡贡之地”的记载。《闽游纪略》亦有王潭谓“闽桔之美,达于京师”之说。明何乔远《闽书》说:“唐时本地有沙桔,尝贡。”宋韩彦直撰的《桔录》,是世界上最早研究种植柑桔的专书之一,书中称福桔为沙桔。他说:“沙桔,取细小而甘美之称。或曰种之沙洲之上,地虚且干洁,故其味特珍。”明朝遗老陈淏子所著的一部《花镜》中指出:“福桔大而红,为诸桔之最。 闽人笃爱福桔,因其成熟期恰在岁末,而福州风俗又以“红”见好,且福州方言“桔”与“吉”谐音,故有着纳福招吉,福寿吉祥之意。”福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吉祥的象征意义,所以福桔做为新春佳节家家陈列、馈赠亲友的佳品,驰名国内外,深受海外华人、华侨的喜爱。福州古时常制桔灯,寓以吉利、高升之意。桔灯的制法是,在大颗福桔近蒂处平切,取出瓣肉,留下桔壳,用红丝线穿过桔壳堤挂,再用小钢丝扎成烛托放人灯中,插上小蜡烛,点燃后即成新颖别致、小巧玲珑的桔灯。著名女作家冰心曾作一篇散文《小桔灯》,寄托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且广为流传,堪称佳作。 福桔其果实扁圆形,果顶微凹;果皮朱红,有光泽;皮薄,易剥离;果心小而空,果肉多汁;风味浓郁,酸甜适口,有香味,可溶性固形物11%-13%,种子8-15粒。

福州茉莉花

福州茉莉花栽培历史几乎与古城福州历史一样悠久。据《中国植物志》记载,茉莉花原产印度,西汉传入中国时就在福州落户,距今已有2000年的栽培历史。汉·陆贾《南越行记》记载茉莉花“缘自胡国移至”;晋·嵇含《南方草木状》记载“茉莉花皆胡人自由西国移植于南海”(以上汉晋时代的文献中所称的古代南越、南海即今之福建和广东一带)。宋时福州已普遍栽培茉莉花,北宋福州知府蔡襄诗云“素馨出南海,万里来商舶,团栾茉莉丛,繁香暑中折”;宋·叶廷珪“露华洗出通身白,沉水熏成换骨香”赞的就是茉莉花;宋·刘克庄有“一卉能薰一室香,炎无犹觉玉肌凉”之赞;宋·张邦基《闽广茉莉说》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郁烈,而茉莉为众花之冠”;宋·梁克家《淳熙 三山志》称茉莉花“独闽中有之,夏开,白色、妙丽而香”。南宋隆兴乾道年间(1163-1173年),楼钥《次韵胡元甫茉莉》一诗中有:“吾闻闽山千万木,人或说此齐蒿莱。”可见当时茉莉花的种植规模已相当可观。鉴于悠久的栽培人文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地域品质特性,1985年2月8日福州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根据广大群众举荐,决定命名茉莉花为市花。 2000多年以来,福州因茉莉花获得美誉不可胜数。如福州的仓山区就因满城茉莉香被古人称为“琼花玉岛”,建新镇、上街镇被称为花乡、花屿。茶以花名,花以茶胜,世界茉莉花茶中最出名的“福州味”使福州茉莉花茶在全国市场乃至国际茶市上占尽风头,其优异的品质博得了广泛的外赞内誉,福州这颗海峡西岸璀璨的明珠正因小小的茉莉花香飘四海。

福州橄榄

福州是橄榄北缘种植区,栽培历史悠久,据汉《三辅黄图》载“汉武帝元鼎三年¨¨¨起扶荔官,从植所得奇花异木,龙眼、荔枝、橄榄¨¨¨”,可见橄榄在汉朝已有种植,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宋《太平御览》卷九七三“余甘”释:“余甘子,如梭形。出晋安侯官界中。余甘、橄榄,同一果耳。”福州的橄榄在唐代成为贡品,欧阳修《新唐书》(1060年):“江南道福州土贡??橄榄”。福州橄榄百年老品牌“赛圆”橄榄蜜饯早在1913年的巴拿马万国比赛会上,就获得了金质优胜奖章。 福州橄榄主要种植于闽江两岸冲积土,土壤疏松、肥沃、气候适宜,经长期选育形成了特有的品种群和独特品质。鲜果青、黄色,内含物丰富,肉质细嫩、松脆,回甘明显、持久,风味浓,有别于省内外其他种植区橄榄果实质粗、欠回味、味淡的特点。 由于福州橄榄青果纤维细、果大、风味浓、可食率高的地方鲜果品质特性,易于糖、盐、香料等辅料渗透入果实内,形成了“福州橄榄制品”特殊的优良品质和风味,色泽更加鲜艳、组织更加圆润饱满、果肉更加脆软适中、咸甜更加浓郁;现在的“大世界”、“振园”品牌橄榄蜜饯及制品获省优产品,省著名品牌。大世界橄榄公司研发中心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

德化黄花菜

德化为闽中地势最高的县。气候为南亚热带与中亚热带气候过渡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这样特殊的环境造就了德化黄花菜的优秀品质,德化黄花菜干品色泽浅黄色,条身紧长均匀饱满,质地柔软且有弹性,具有淡淡的清香气味,味鲜质嫩。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 据传德化黄花菜在唐代就开始种植,清朝乾隆十二年修编的德化县志记载(第133页):“萱一名鹿葱。草之可以忘忧者。《本草》谓‘花名宜男’”。在德化,古时候游子要远行时,会在种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而母亲也会即将远行的子女准备蒸好晒干的萱草,既寄思念又可做路途上的干粮。孟郊在溧阳任江南溧阳慰时,与德化的诗友高谈阔论得知这风俗习惯,又食得这萱草,联想到自己,有感于母子情,作下《游子吟》:“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就是如今德化黄花菜被誉为“母亲花”的来源。 近几年,德化黄花菜的种植及加工工艺得到不断的优化和改良,德化黄花菜成为德化县几大经济来源之一。2010年被农业部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全县共有黄花菜基地1.5万亩,年产鲜花6100多吨,干花产量680多吨,产品主要销往泉州市、厦门市以及台湾、香港等市场,其产品以脆而不酸的独特品质享誉闽南传统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