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垣曲县特产

夏县西瓜

运城市夏县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2.8℃,无霜期平均205天,年均降雨量500-600毫米,适宜种植西瓜。夏县西瓜瓜型端正饱满、色泽鲜亮、皮薄瓤沙、营养丰富、口感酥脆香甜、糖度高、水分足。

运城苹果

运城地处黄河流域,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是山西的粮棉基地。上一轮农业调产中,北纬35°苹果最佳生产带的地理区位,为晋南水果园的打造提供了禀赋支撑,苹果等经济作物也由此成为运城既“特”又“优”的农产品。运城苹果以其个体形好、色艳、味美、甜脆、爽口享誉全球,畅销全国25个省市,并出口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

沁水黑山羊

沁水县是晋城市养羊大县,历史上就有养羊的传统习惯。沁水县养羊协会成立于2005年,是由晋城市沁河绿园牧业有限公司、沁水县6个畜牧兽医中心站和82个养羊户共同发起,经沁水县畜牧局核准,沁水县民政局沁民社证字第【2005】006号登记批准成立的非赢利性社会团体组织。目前拥有7个团体会员和273名个人会员,是沁水县较大的社会团体组织。协会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在行业中发挥服务、协调、资询等作用,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联合各部门、各企业的有关力量,紧紧围绕肉羊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为会员单位和会员提供种畜、技术、信息、生产资料、肉羊回收、销售等方面的配套服务,有力的促进了我县养羊业的健康发展。协会成立几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由沁河绿园牧业有限公司牵头,申报注册并通过了“太岳”无公害肉羊品牌商标,真正打出了沁水自己的肉羊品牌,为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农户养羊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组建服务、销售网点,服务网点覆盖全县14个乡镇的1532户养羊户,在山东、广东、上海、北京、河南等地设立肉羊销售网点。三是强化技术培训,协会自成立以来,就把对养羊户的技术培训作为协会的首要任务,,通过培训努力促使协会会员养殖技术的提高,以此带动全县养羊业的发展。四是搞好技术指导,积极当好养羊业发展的技术后盾,促进养羊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经常组织山西农大教授、市县畜牧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深入到协会会员、养羊科技示范户中做现场指导,帮助养羊户解决疑难问题。五是积极推广养羊适用技术,同时为养羊户提供平价物资。六是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传媒手段,及时发布肉羊购销信息。

阳城桑葚

阳城县,古称获泽。据《墨子》记载:“舜渔于获泽”,就指的是这里。春秋战国时期,赵孝成王4年(公元前262年),获泽故城在今县城西15公里的泽城村。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立郡县制,置获泽县。北魏兴安2年(公元453年),获泽县址由泽城移至今县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获泽县为阳城县。古县城酷似凤凰,故又有“凤凰城”之称。阳城栽桑养蚕有史记载的最早可上溯到商周时代,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竹书年记》载:“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雨于桑林,雨。”《穆天子传》载:“天子四日休于获泽”。“甲寅,天子作居范宫,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该县栽桑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商周,盛于唐宋,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蚕桑生产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五代史》中记载,公元938年,于阗王李圣天就将紫酒(也就是桑葚酒)作为宴请贵宾的专用“国酒”。据统计,现在阳城县有2个乡和5个行政村都是以桑命名的,至于以桑命名的山川沟壑更是数不胜数。山近无村水近楼,小桥烟火数家秋。客来笑迎烹鸡黍,一话桑麻夜未休。早在两千多年前,桑葚已是中国皇帝御用的补品。

析城山小米

析城山是古老的中华名山。中国最早的地理经典文献《禹贡》记载了大禹治水时,沿着山脉从西往东,导山疏河经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恒山,至于碣石。可见析城山之名甚古,几乎就是伴着中华文明的历史而来。 析城山,位于阳城县西南30公里的群山万壑之中,海拔1889.5米,系中条山山脉东段主峰。它东托砥柱王屋山,南枕鳌背山,西望历山坪,紧挨小尖山,北临获泽河。地势宽缓广阔,水源充足,百草覆野,是山西省境内稀有的、面积最大的亚高山草甸,《山西通志》载:“析城山土肥水足,是稀有的一块天然牧场”析城山雄奇壮美,风光旖旎,风景独具,远离城乡工业区,气温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性气候,日照时间长,无霜期长,是丰富自然资源和农产品生长的优良生态环境。有古松翠柏,奇花异草,上百种天然的中草药,天然绿色的农产品。“小米看山,大米看川”。 析城山境内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悠久的种植历史,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以施圈肥、熏肥等农家肥为主,无公害、无污染,加工过程采用传统工艺石碾加工,避免了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对营养成分的损伤。该米不抛光、不色选、无任何添加物,保证了小米有效营养成分,尤其是米粒表面附着的细糠末,不仅有效保证营养成分天然风味,而且有效的保护和提高了小米所独具特色营养成分——“米糠油”的丰富含量。析城山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鲜亮、天然风味、口感香醇,是滋补养生的佳品。其粥汁粘稠味香,富含的米糠油(米类产品独有)素有“代参汤”的美誉,纤维素、蛋白质等营养质量指数均大于1,堪称保健食品领域中的“小家碧玉”,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今本书纪年疏证》中记述:商汤“二十四年,大旱,王祷于桑林,雨。”桑林在哪里?清《山西通志》说:“桑林水,导源析城之东麓。”阳城县古称获泽,相传析城山即是当年汤王祈雨处。千百年来,晋豫间官祀民祷,香火不绝。析城山:“山峰四面如城,有东、西、南、北四门分析,故曰析城”,森林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山秀水美,有“北方张家界”之誉。《竹林纪年》记载:“商汤24年大旱,王祷于桑林(析城山)”,故又称圣王坪。海拔1889.5米,是山西省仅有的几块亚高山草甸之一。

阳城山茱萸

山西蟒河为国家级山茱萸生产基地之一,因栽培山茱萸的历史悠久,具有生产山茱萸的最适宜条件和种植山茱萸的丰富经验。山西阳城,太行深处,有千年古树,人称“山茱萸王”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虽历千年之变,犹见无限生机。山西省阳城县为国家级山茱萸生产基地之一,因栽培山茱萸的历史悠久,荣获“中国绿色生态山茱萸示范县”的美誉,尤其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蟒河地区,为阳城山茱萸的发源地,具有生产山茱萸的最适宜条件和种植山茱萸的丰富经验。据史料记载,汉代以前该地区就有山茱萸野生资源,现在仍有许多明代所植山茱萸树,其中蟒河村内的“山茱萸王”经专家鉴定已有400多年的树龄,为明代所栽,目前仍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年平均挂果150——200公斤。阳城山茱萸荣获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沁水黄小米

小米又叫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沁水黄小米”又简称为“沁水黄”。我国北方盛产谷子,尤以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界的历山脚下沁水盆地米质最佳,传说《康熙字典》的总阅官,清朝大臣陈廷敬是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老师母亲的尊敬,前来探望,时值酷暑,陈廷敬的母亲住在沁水县界内的“老母庵避暑山庄”,陈母用小米粥款待了康熙帝,康熙帝看到小米色泽金黄,颗粒饱满,食之米饭香味浓郁,软而不黏结,龙颜大悦,便在山庄门口的一棵奇特的大白松下乘凉,看到一首打油诗,“舜王耕历山、悠悠五千载、天下稻花扬、唯有沁水香”,康熙帝就指定要带沁水黄小米回宫食用,并提笔在大白松树根部的石壁上挥毫写下了“玉质龙鳞”四个大字,现碑文尚存,从此,“沁水黄小米”就成了宫廷贡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