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

  “克西举尔”为彝语,意为用口齿咬着吹的笛子,称口咬笛或彝笛,主要流传于以昭觉为中心的四川凉山彝族聚居区,其历史悠久,彝族史书《勒俄特依》就有“断竹做笛奏,蒿枝结霜铃”的记载。“彝族克西举尔”是一种由男性吹奏的竖吹竹制乐器,管身一般长67...

  马布是彝族传统的竹制单簧气鸣乐器,又称“布惹”。它是由一节长约15~50px,内径0.6~22.5px,上下通透且开有五至八个圆形音孔的竹管,下端套有一个用牛角制成的喇叭口,并在管口上端插一节长62.5px的哨嘴而构成。演奏时,管身竖置...

  彝族羊毛擀制及纺织工艺象征彝族千百年服饰的演变及发展。 彝族羊毛擀制及纺织工艺包括擀毡技艺和纺织技艺两大技艺。其一是擀毡技艺先把松洁羊毛再次弹松在竹帘上,弹平呈长方形。擀毡者以口把大量的凉水或温热水喷在已铺开的竹帘上的方幅羊毛上。再把竹...

  “彝族服饰”大致可分为凉山型、红河型、乌蒙山型、滇东南型、滇西型、楚雄型等六种类型,其中以凉山型和楚雄型最具代表性。凉山型服饰主要流行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及其毗邻地区,以被誉为“彝族服饰之乡”的昭觉县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到彝族北部的各方...

申报地区或单位:四川省昭觉县   毛纺织擀制技艺是一种特殊的织造工艺,它先将羊毛、骆驼毛等用热水浸湿,然后加以挤压,用棍棒碾轧和揉搓等方式使毛绒粘合在一起,形成名为“毡”的无纺织型毛织品。毡在古代称为“”或“”,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已有用棍棒碾轧制毡的工艺。周代史籍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