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昭通四筒鼓舞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又称“跳鼓”、“跳丧鼓”,流传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汉族居住的农村,是由男性集体演跳的丧葬舞蹈。因舞者四人身挎“筒鼓”击之、舞之而得名。据《周礼》记载:“以路鼓鼓鬼享”,郑玄注为:“四面鼓也,...

    昭通端公戏是古老的云南民间仪式戏曲剧种之一,流传于昭通市镇雄、彝良、大关、盐津、巧家、永善、威信、绥江、昭阳等县区的偏远山区,主要在庆菩萨、庆坛、打傩、阳戏及斋醮等仪式活动中演出,因由端公表演而名。     据端公法名谱系及口碑资料...

    昭通市永善县马楠乡自然环境优美,共有苗族423户,1533人。每逢节日和喜庆活动时,他们都要聚在一起吹起芦笙,跳芦笙舞。     苗族芦笙舞历史悠久,起源于祭祀活动。现在保存的芦笙舞可分为6类:再现古代战争和迁徙的芦笙舞、模仿动物的...

  早在先秦时代,云南就以铜器制作而闻名于世。秦汉时期,朱提、堂琅(今云南昭通市、东川县、会泽县)等地生产的“朱提洗”、“堂琅洗”等铜器行销各地,为时所重。至明代,云南铜器匠师采用东川附近的天然斑铜矿石,用冷锻成型的方法制作成人物、动物及仿古的瓶、鼎、炉、罐、爵等斑铜制品,为铜器制作开创了一条新路。...

  贵州省雷山县苗族居住区村村有芦笙,是芦笙的重要产地。芦笙制作工匠分别居住在雷山县丹江镇的排卡村、方祥乡的平祥村和雀鸟村、桃江乡的桃梁村和年写村,这些村寨都位于大山之中,交通极不方便。   制作芦笙,除了要懂得一定的乐理知识外,还要具备物理知识,了解力学原理。芦笙种类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