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5―8―20
  •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吴桥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是伴随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吴桥杂技”共生共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吴桥杂技在吴桥已经有了两千多年沿革发展的历史。唐宋以后杂技走向民间,杂技魔术道具制作开始在吴桥民间兴起。至明清杂技走向兴盛,其道具制作日趋完善,得到较大发展,并走向行业化。“文革”后期杂技走入低谷,传统的杂技魔术道具制作也随之衰败,几近消亡,随着改革开放,吴桥杂技不断发展,吴桥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业也随之走向兴旺。

吴桥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是根据杂技节目的需求而制作的,从过去的民间制作到如今的专业制作,厂家生产的道具可谓数不胜数,门类繁多,涵盖了吴桥杂技所有演出道具。从大的制作方面如:杂技大棚、揽架、高空架以及杂技节目《狮子舞》的狮子头、狮子皮、大球、翘板、梅花桩、绣球,《舞中幡》的中幡,马术节目《关公劈刀》用的关公刀等;杂技节目常用的道具如:《罩子》(包括套筒、坛子开底“上门子”)、《蹬伞》、《搬倒厢》、《搬闷子》、《二贵摔跤》、《刀门子》、《脑弹子》、《地圈》、《十样杂耍》道具以及各种服装等;小到魔术节目的一根针、一段线等等,有着上千个杂技、魔术节目原始道具制作技艺。

杂技魔术道具制作和杂技表演密不可分,道具制作的好坏,道具的“门子”、“托”安装设计的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它也直接影响节目的表演,甚至关系到表演者的生命安全。很多节目尤其是魔术节目,掌握了其节目的道具制作、几乎就掌握了整个节目的全部。艺人们为了生活,为了好得演出效果,往往在挖掘自身潜能的同时,也赋予伴随他们演出的道具种种神奇。杂技艺人常说:“把式、把式,张凭家什。”道出了杂技道具制作在杂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杂技、魔术道具就是杂技与魔术艺术的基石。保护吴桥杂技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很重要的一个支点,就是对杂技魔术道具制作的传承与保护。因此加强杂技魔术道具制作非物质遗产保护,对推动我国杂技魔术事业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吴桥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是我国传统杂技魔术道具制作的主要代表。

杂技魔术道具制作材料的选择、“门子”、“托”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杂技表演的效果,同时直接影响杂技表演的经营收入。因此杂技魔术道具的制作,尤其在道具的“门子”、“托”部位设计安装上往往秘不示人,带有保密色彩。所以直至今天,在全国能专门从事杂技、魔术道具制作的,也只有吴桥有为数不多的十几家,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杂技、魔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使部分传统杂技魔术节目的道具制作处于濒危状态。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沧州吴桥县

保护单位:
沧州吴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