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曲子

  • 项目编号:
    Ⅴ-69
  • 类别:
    曲艺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大调曲子又称“鼓子曲”,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鼓子曲初见于开封,原分为周口、禹县、南阳三支,后禹县、南阳两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合流。传入南阳后,鼓子曲吸收了山、陕、川、鄂的一些小曲、戏曲声腔和民歌小调,内容、形式等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最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调曲子,20世纪30年代后在南阳一带异常盛行。
  大调曲子演出时采用坐唱方式,有演唱者自弹自唱的情形,但一般状况下都是演唱者与伴奏者围坐一起,手执手板,击节而歌。演唱中出现伴唱时,往往一唱众和,听众也可顺口帮腔,演出现场充满激情,气氛十分热烈。在实践过程中,大调曲子艺人里出现了许多技艺超群的代表性人物,周四少、王庚轩、马万寿、曹东扶、陈有兰、李长溪、翟文强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大调曲子的音乐积累十分丰富,现存曲调229首,板头曲56首。其中既有下里巴人的民歌、山歌、渔歌、市井小曲,又有【满江红】、【哭子路】、【山坡羊】等阳春白雪的独奏、合奏曲;既有欢快流畅、热情奔放的【百鸟朝凤】,又有缠绵悱恻、如泣如诉的【孔子叹颜回】;既有幽雅高洁的【高山流水】、【汉宫秋月】,又有诙谐风趣的【唧唧咕】、【葡萄架】,可谓品类齐全,雅俗共赏。大调曲子的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单曲和套曲两种形式。单曲用一个曲牌演唱一段故事或一个情景,如以【满江红】演唱《古城会》,以【寄生草】演唱《春游》等;套曲则将多支曲子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叙事抒情,大调曲子的套曲有多种类型,可分为鼓子套曲、垛子套曲、越调套曲、码头套曲等。
  现在收集整理成册的大调曲子演出曲目已近千段,《拷红》、《残花自叹》、《林冲夜奔》等都是其中代表性的作品。目前大调曲子后继乏人,濒临灭绝,急需保护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

保护单位:
南阳曲剧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