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戏(峨眉堂灯戏)

 
“灯戏(峨眉堂灯戏)”产生于峨眉山市普兴乡、双福镇、绥山镇。在与之相邻的夹江县华头、麻柳、洪雅县柳江、高庙等地方也有流传。是在四川民歌、民间舞蹈特别是花灯歌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幽默风趣、载歌载舞的地方戏曲剧种。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改编而成,也有部分是根据社会现实有感而作,如《三儿子打鱼鳅》 《鲤鱼哥哥讨亲》 《断机教子》 《打神》 《审哑》 《打渡》等。表演形式为有唱有白,有歌有舞,演员人数视剧情而定,多为“丑”“旦”的二人台式,扭扭唱唱,女角皆由男角“反串”。其舞蹈动作有“蛾蛾儿闪翅”“仙人背剑”等。演奏器具主要有弦乐、吹奏乐、打击乐。唱腔曲牌分为三类:一、主调是“胖筒筒”;二、民间小调曲牌;三、本地山歌,劳动号子等。曲调风趣幽默、唱腔高亢悠扬,帮腔洪亮激越,旋律清新流畅。

申报地区或单位: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体育局

保护单位:
乐山市峨眉山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