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笋制作技艺(开江豆笋)

 
豆笋制作技艺源于清朝初年,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产生并流传于开江县新宁镇、普安镇和甘棠镇。
制作流程为:用开江本地出产的“六月黄”或“八月黄”大豆,倒入大黄桶,用清水浸泡,一桌豆笋的豆子的量,浸泡时间一般为8个小时左右,冬长夏短;将浸泡好的豆子连同水一起用木水瓢舀到石磨中,开始磨浆,以磨出的浆较为细滑、无明显颗粒为宜;浆舀入过布中,所制作豆笋的豆浆倒入大铁锅中,用大火烧开,舀出用木桶盛好;重新倒入锅中,燃以文火加热,用蒲扇扇动锅中的豆浆,使其表面凝成一层膜状皮,用竹签把皮裹起来,豆笋成型,放在搁箱上,如此反复;大豆笋至少要裹10层以上,小豆笋裹3层就可以了,搁箱抬到室外晾晒,以阳光照晒为主,必要时,用灶内的碳渣余火进行烘烤,把豆笋烘干。
此开江豆笋,适宜多种烹调方式,炒、烧、吨均可,而且久炖不散,口感嫩滑、细腻,味道醇香、鲜美。

申报地区或单位: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

保护单位:
达州市开江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