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声部民歌(瑶族蝴蝶歌)

  多声部民歌指的是织体结构形态为多声部形式的民间歌曲,中国的多声部民歌主要集中在壮、侗、布依、高山、毛南、提价、苗、彝等十多个少数民族中,多数采用二声部形式,少部分为三声部和四声部艺术。
  历史悠久的瑶族蝴蝶歌是富川瑶族的标志性民歌,大致形成于明朝,主要流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的白沙镇、莲山镇、柳家乡、古城镇等地。
  蝴蝶歌用汉语方言土语“梧州话”演唱,内容以情歌为主,因为在歌的衬字衬词中常出现“蝴的蝶”字样,由此得名“蝴蝶歌”。这种歌采用二男或二女的同声二重唱形式演唱,同起同收。它分为短蝴蝶歌和长蝴蝶歌两类,短蝴蝶歌一般有四句,第一、二、四句均为七言,末字押韵,第三句常加衬词衬句;长蝴蝶歌又称“歌母”,多被民歌手用来锻炼气息、口舌和声部,它是在短蝴蝶歌基础上发展而来,每首歌的第三句可由歌手任意加长,形成长垛句,又称“双飞蝴蝶歌”。
  蝴蝶歌为五声调式,其中多宫、徵、商、羽调,歌腔中频繁出现衬词,“的”字应用尤多,几乎每字必衬,使歌曲显得热烈活泼,这在中国瑶族民歌中是很罕见的。其和声音程具有富川瑶族音乐艺术独有的特点,以大小三度为主,但经常出现长时值的大二度音程,然后解决到同度。蝴蝶歌的代表性作品很多,主要有《情郎下海我下海》、《流水欢歌迎客来》等。
  瑶族蝴蝶歌声部结构严谨,曲调欢快优美,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民族民间多声部音乐已发展到了相当水平,具有重要的艺术欣赏和研究价值。可以说,蝴蝶歌是瑶族文化多源性的象征,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目前,随着传统民间节日文化的淡化,演唱蝴蝶歌的机会日益减少,加之一些优秀的民间歌手年事已高,瑶族蝴蝶歌演唱后继无人,亟待保护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

保护单位:
富川瑶族自治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