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陵春酒酿造技艺

故城县甘陵春酒的生产工艺源自清乾隆年间的“德聚源”烧锅作坊,说起“德聚源”烧锅,在清朝被誉为当时几百里方圆的好烧锅。“德聚源”烧锅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名气,这和故城县郑口镇的历史渊源是密不可分的。

故城县郑口镇坐落在京杭大运河畔,自元、明、清乃至建国之初,故城县的郑口镇、故城镇(旧故城县城)、建国镇(旧山东省武城县城)一直是商品集散码头。《金瓶梅》是我国明代长篇世情小说,成书约在隆庆至万历年间,其中一个章节中就写到:西门庆对为他经商的管家说:“你坐船沿运河北上,过了临清,就是郑家口……”。书中所说的郑家口就是现在的郑口,可见在明朝中叶,郑口就是一个货运集散码头。因为是集散码头,自然少不了打尖住店的客商、维持生计的贩夫走卒、拉纤行船的船家纤夫。茶楼酒肆自然是卖卖兴隆,相传那时候郑家口就有几家颇具规模的烧锅作坊。到了清朝,漕运大兴,集聚船多,装卸量大;集散商品多,辐射面广,使郑家口因河兴商,因商兴市,因市而繁荣。运河中舳舻相继,帆樯如林,受此影响,故城县郑家口码头的经济一度鼎盛,空前繁荣的商贸业,兴盛发达的手工业,蓬勃兴起的农业商品经济,好多行商变身为坐商,沿街置业,店铺林立,五行八作,热闹非凡,当时素有“小天津卫”之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山西会馆,当时的会馆也就是票号,职能是汇兑银两、存储货物,馆址在郑家口二道街,据了解,德州、临清无此会馆,可见当时之繁华富庶。经济的发展对酒作坊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酿酒作坊经过几代人甚至更长时间的潜心钻研,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德聚源”烧锅作坊。“德聚源”烧锅作坊在运河西岸,竹竿巷北侧,占地3.5亩,有烧锅三口,鼎盛时雇佣30多人,为一黄姓老板经营,并在最繁华的二道街口有一门店,解放后改为东方红饭店。“德聚源”在选料上专用运河圈内生产的高粱、玉米、小麦、谷物等基本原料,全套工艺需几十个工序,工艺要求十分严格,做出的酒窖香浓郁、绵软柔和、落口爽净、余味悠长,当时左近相传,待客以“德聚源”烧锅为上品,故随运河而名声远播。后历经战乱,百业凋敝,“德聚源”也未能幸免,解放前只有一口烧锅酿酒,维持度日。解放后,经过公私合营,在原有“德聚源”作坊的基础上建故城县酒厂,沿用“德聚源”的工艺模式,多次在国家、省级产品评比中获奖。现酒厂更名为“衡水甘陵酒业有限公司”,故“德聚源”烧锅又名“甘陵春酒”。

申报地区或单位:
衡水市

保护单位:
衡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