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号子(长岛渔号)

  • 项目编号:
    Ⅱ-97
  • 类别:
    传统音乐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号子是中国民歌的一种重要类型,它产生于体力劳动之中,直接为生产活动服务,真实地反映着劳动状况和生产者的精神面貌。最初它只是自然的劳动呼号,以后逐渐美化成歌腔,具有了歌唱的艺术形式。
  海洋号子是众多号子中的一种,主要流传在沿海地区。它以海洋劳作为主要内容,通常包括划船、撑篙、背纤、拉篷、起锚、拉网等多种号子样式,演唱者多系专事捕捞、驾船的渔民。
  长岛亦称“庙岛群岛”,它纵贯渤海海峡,地理位置正当黄渤海交汇处。长岛县隶属烟台市,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长岛渔号源于砣矶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依靠风帆行船的时代,长岛渔号成了一种海上生产的“渔令”,广泛流行于渤海和北黄海沿岸。
  长岛渔号可分为上网号、竖桅号、摇橹号、掌篷号、发财号(廷鲅号)等八个主要类型,此外还有拾锚号、拉船号等。所有渔号基本都无唱词,而以虚字为主,个别地方虽有唱词,也反映不出完整的内容。
  长岛渔号词句简单,语调粗犷豪放、坚定乐观,以吆喝、呐喊、领和叫唱等方式表现,不采用任何乐器伴奏。渔号的领唱者俗称“号头”,一般由富于经验的闯海者担任,领号时有轻有重,有长有短,或间歇,或急促,都要与劳动节奏相吻合。当地渔民视渔令为军令,和号时十分认真,应和的句头紧咬着领号的句尾,严格配合领号的腔调与情绪,讲究和得及时,答得协调。整个长岛渔号演唱过程中,领者胸有成竹、气宇轩昂,和者齐心协力、众志成城,一领一和,一呼一应,音程八度大跳,句头句尾紧紧咬合,显现出巨龙闹海的气势,使人充分体会到渔号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权威号召力。长岛渔号是当地渔民在长期海上劳动过程中创造的杰出民间艺术,它体现着黄渤海地区海洋文化的特性,具有民俗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价值。长岛渔号在当地渔民中普遍流传,影响广泛。
  目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和大批老渔民的谢世导致长岛渔号的传承发展出现严重危机,这一宝贵的海洋民歌艺术几乎销声匿迹,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山东省长岛县

保护单位:
长岛综合试验区文化文物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