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腔渔鼓

        萧县花腔渔鼓,是萧县艺人薛本信于1919年在寒腔渔鼓基础上,吸收了当地其他曲种,民歌号子和徐州梆子戏的营养而创造的渔鼓新腔。自1920年以后,主要流行于徐州、阜阳、商丘三角地带。 萧县花腔渔鼓,新创的曲调有:花腔、尾音花腔、衬字花腔等。他还打破了简板平直击拍的手法,把连板、捋板、花板交相运用,又在一板三眼中加进了多种装饰花板;击鼓时,融抹、挑、弹于一体,使鼓声清脆跳荡,余音袅袅,益发生色;发声时,气吞丹田,有时也有舌齿音,表白时的方言又带几分徐州梆子的声韵,且又吐字清晰,因此,他的演唱俏丽多彩,变化多姿,或激情澎湃,一唱三叹,或低回婉转,幽咽流泉;表演时还擅于摹拟各种人物的动作姿势和腔调,形象逼真,声情并茂。解放前后,薛本信流动演出期间,江苏的铜山,河南的夏邑、永城,安徽的界首、毫县等县的青年,纷纷学习他的自创新腔,有条件的还录了音个人学唱。 薛本信演唱段子最为精彩。1958年在原蚌埠地区曲艺会演中演出的《翻车段》、《黑驴段》、《借di di》和《王刚画庙》均获奖。同年前三个段子参加了安徽省首届曲艺观摩汇演,又荣获了三个一等奖;其中的《黑驴段》被省、地确定为晋京参加全国曲艺会演的曲目。 萧县花腔渔鼓,又名薛三派花腔渔鼓,花腔曲折复杂,全靠口传,现在唯有徒孙刘永林尚能演唱,亟待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阜阳市界首市

保护单位:
阜阳市界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