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烧饼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徽州烧饼又名"黄山烧饼",亦称"火炉饼",因经木炭焙烤后,形如螃蟹背壳,色如蟹黄故又别称"蟹壳黄烧饼"。 是黄山乃至古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 明清时期,徽商鼎盛。 足迹遍步四海,商贸贯通中西。 在徽商的发源地徽州,由于食材遍布,徽州烧饼诞生于民间,渐成当地百姓传统的小吃,成为徽州最有特色的地产风物之一。 由于烧饼存放时间较长,利于携带,适合于旅途食用,又成为徽商外出经营的随身"三宝"("一包饼、两本书、三根绳")之一,不仅是徽商外出的充饥之物,更成为徽商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精神的象征和见证。 因此备受徽商亲睐,常常作为礼品馈赠四海商友宾朋。 清乾隆十八年(1751年)两淮盐商八大总商之首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用徽州特有的菜肴和茶点接驾,进贡的徽州烧饼得到乾隆皇帝的赞赏。 徽州烧饼更成为各界人士追捧的佳品。 徽州烧饼取材考究,工艺精湛,风味独特。 清嘉庆年间,胡氏先祖胡福生即开始经营烧饼店,道光年间在屯溪开设胡兴堂烧饼专营店,秘制出多种口味的徽州烧饼,其制作技艺留传后世。 1992年胡氏传人胡国训恢复祖传技业,成立黄山超港食品有限公司,并重振"胡兴堂"百年店号,使徽州传统特色民间小吃制作技艺得以完整保护和传承。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黄山市

保护单位: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