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民间故事-瓷窑的传说

简介

《景德镇瓷窑的传说》的流传区域主要是景德镇市城乡各地。景德镇,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座以生产某一特产而著称的手工业城市,是闻名世界的瓷都。在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进程中,景德镇逐步形成、流传下来无数的民间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的文化工作者通过搜集整理,先后出版了《瓷都激浪》《五子罗汉》《美人祭》等民间故事集。1979年以后,在“十大集成志书”的编纂过程中,又补充搜集了一批传说、故事,于1987年编印了有142篇传说、故事的《景德镇民间故事集》(一、二)。

景德镇瓷窑的传说,将有关景德镇窑工(如:龙床、龙缸、风火仙、风火仙师、智烧“棕树墩”)、瓷工(如:佑陶神、高岭土、五子罗汉、太平窑)以及瓷器品种(如:美人祭、釉里红、青花姑娘、铜匠与祭红、玲珑瓷)的传说整理出来的。

这些民间传说大多散落民间、口口相传,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以前,曾有民间鼓书艺人说唱过。此后,再无专人传唱(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搜集过程中,故事的口述人多为60岁以上的老人(个别的老人在《故事集》的编印时就已故去),现已大多离世。现有的传说、故事依靠寥寥几人传承。

历史渊源

景德镇是最早的瓷业城市,景德镇瓷业建筑及营造技艺堪称一绝。景德镇具有极其优越的自然条件,这是形成瓷业中心的重要因素。景德镇四面环山,从祁门的大洪山向西贯穿江西的昌江流经景德镇。昌江各支流流经的地方,多为陶瓷原料和燃料产地,在历史上对景德镇的瓷业发展至关重要,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燃料供给和陶瓷产品对外运输的重要通道。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真宗赵恒下旨,在浮梁县昌南镇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随着宋室南渡,南迁的工匠把北方先进的制瓷技术带到景德镇,景德镇在五代生产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在宋代创烧了名扬天下的青白瓷(也叫影青瓷,青花瓷),并成为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生产的单一品种。它一经问世,就立即和当时中国其他名窑一争高下,与北方的定窑、南方的龙泉窑等所生产的瓷器一起,并称宋代六大瓷系,景德镇瓷窑从此开始跻身于中国名窑之列。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于世。至明代中期,景德镇成为"天下窑器所聚"的繁荣的瓷器生产中心,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明代后期以来,景德镇的城市范围和规模基本稳定,两平方公里的老城区内密布各类瓷业建筑,这里坯房、窑房密集,陶舍重重,构成景德镇的一大景观。清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景德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在景德镇渊源流长的制瓷历史中,产生了许多涵义丰富精彩纷呈的故事。


记录内容

《景德镇瓷窑的传说》包括14个故事,大致可分成三类:

一、反映景德镇窑工、瓷工如何与封建势力、剥削阶级勇敢斗争的故事,如龙床、龙缸、风火仙、风火仙师、智烧“棕树墩”等;

二、反映景德镇窑工、瓷工如何开发陶瓷新领域和新品种的故事,如美人祭、釉里红、青花姑娘、铜匠与祭红、玲珑瓷等;

三、反映景德镇窑工、瓷工生产、生活习俗的故事,如佑陶神、高岭土、五子罗汉、太平窑等。


主要内容

1、反映景德镇瓷窑工人与封建特权阶级和邪恶势力作斗争,甚至以身殉瓷的故事。如《风火仙师》、《龙缸》、《龙床》等。其中《风火仙师》的童宾,见陶瓷工人为了完成太监潘相催逼的烧制古怪瓷器的任务,在恶劣条件下日夜烧烤,因而纷纷倒在窑里,便自告奋勇用生命祭火,换得工友待遇的改善,后被陶工奉为“风火仙师”。在《龙缸》中,童宾为了完成潘相催逼赶烧的青花大龙缸而投身火海的。以身殉瓷的故事还有《龙床》。皇帝偶然梦见自己睡在镶有八条金龙的瓷白龙床上,醒后,便逼令景德镇瓷窑工人一年内造好此龙床,若是延误工期就要全部处死。为拯救陶工父亲,孝女陈翠芳以童宾为榜样,举身赴窑火,终得金龙瓷床。

2、反映景德镇瓷窑工人开发陶瓷新领域和新品种的故事,如《美人祭》、《釉里红》、《青花姑娘》、《铜匠与祭红》、《玲珑瓷》等。《美人祭》讲述名叫梅英的景德镇姑娘,为了找到能烧出红颜色的珍贵瓷器,以身赴险峻峭拔的高岭山上采集红釉石,结果伤痕累累,殒命山顶上。她躺过的地方被鲜血浸透,变成红艳艳的红釉石。其父将此石带回窑上,研磨烧制,果然制成了釉面殷红、光彩夺目的瓷器。后来瓷工,就把这种瓷器取名为“美人祭”,以纪念梅英。又如《釉里红》中的赵全能,为了发明适合画瓷的颜料,多方贷钱试验,结果被逼卖女,内心痛如刀割。不料女儿自愿卖身,替父解忧。功夫不负有心人,赵全能终于创制出了画瓷颜料釉里红,从此结束了靠刻花来装饰瓷器的历史。《青花姑娘》的故事更加凄美动人。相传从汉代至元代,一直没能开发出用彩料在瓷器上描绘花纹图案的技术。有位名叫廖青花的姑娘,决心寻找这种能烧画在瓷器上的颜料,便同舅舅一起赶赴遥远的小青山挖采石料,时值寒冬腊月冻死在山下。后其未婚夫将她采挖的石料带回,经细心研磨、配料、上釉和烧制,终于在瓷器上绘出了美丽的蓝色花朵。为了纪念青花姑娘,人们把这种釉下彩绘的蓝花起名为“青花”。

3、记录有关景德镇生产习俗、帮会风俗、崇拜习俗、节日习俗、语言习俗、工具习俗、服饰习俗、饮食习俗、建筑习俗等民俗事象中的民间故事。如《佑陶神》、《高岭土》、《五子罗汉》、《太平窑》等。《佑陶神》是其中著名的一篇。相传新平(景德镇古称)古代有杀人祭窑的恶习,祭品则在有子女的陶工中轮流签抽点派。名匠陶公之女陶香不幸中签,正要被祭杀时,被路过此地的官员赵慨巧妙救下。为革除这种人祭恶习,赵慨冒险捣毁泥土偶像“窑鬼”。到又留在此地专心制陶,在备料、成型、施釉及烧炼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把新平制陶推进到瓷器阶段。因此被新平百姓尊称为“佑陶神”,陶工们称他为制造瓷器的“师主”。





申报地区或单位:
景德镇市

保护单位:
景德镇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