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绵河水磨技艺

  • 项目编号:
    3―8―7
  • 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井陉县秦时置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山峦起伏河谷沟岔交错。自西向东有一条绵曼河(俗称绵河)穿越,河水源头来自与井陉毗邻的山西省娘子关,水流湍急,清澈见底,常年不竭,属子牙河水系,也是滹沱河最大的支流。沿河人民用其建置水磨,灌溉农田,洗涤衣物等。

    绵河水磨是一种衍传多年的民间生活生产工艺,它以急促流水冲动水轮旋转的原理,替代畜力、人力推动磨扇运转,碾磨粮食供人食用。亦有碾磨木柴树枝为粉,制作香用。绵河水磨历史悠久,史无记载,难以考究。据老工匠们介绍,约在汉代就有人开始使用水力磨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在使用水磨中不断改进,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完美。绵河水磨主要座落在绵河沿岸的地都、南峪、北峪、蔡庄、荆蒲兰等村庄。绵河水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主要由磨扇、磨盘、轮柱、水轮、铁蒺藜(锥股)、木筛、连杆、粮斗、立柱等零部件组成。磨濠、磨房、引渠也是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

绵河水磨具有就地取材,科学利用水资源,节省人力畜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特征。在不易被洪水冲坏的地方,以砖石建磨房且常年磨粮食的水磨称之为“老磨”;利用无洪水季节在河滩修建临时草棚磨房,主要从事磨香面的水磨称之为“季子磨”。 绵河水磨既节约能源,又方便人民生活,经营者可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旧时,当地就有“家有连轴转,赛过坐知县”的俗语。水磨磨出的面粉易保存、口感好、无污染,有益人民身体健康。

随着全国兴修水利工程的开展,20世纪70年代山西省将娘子关大部分水源抽回本省境内,部分余水也被当地政府“引水上山”灌溉农田。此后绵河干涸断流,遇有降雨方见混浊河水流动。目前,绵河上游尚有几盘水磨勉强转动,中下游水磨已被拆除或停废。再加上电力机械磨面的普及,致使沿用多年的绵河水磨濒临绝迹。现在掌握水磨建造技术的工匠已为数不多,志于学习建造水磨技术的人更是凤毛麟角,目前急待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石家庄井陉县

保护单位:
石家庄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