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太平鼓(石景山太平鼓)

  • 项目编号:
    Ⅲ-1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太平鼓又称“扇鼓”、“单鼓”、“羊皮鼓”,是北京地区独特的一种民间节庆舞蹈。它明代即出现于北京地区,清代以后日渐盛行,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京西太平鼓早期是一种来自满族妇女的集体歌舞,至20世纪初才有男子加入。太平鼓活动在每年农历的腊月初一至来年二月初举行,所以北京地区也称之为“迎年鼓”。击打太平鼓象征着天下太平安乐,具有特殊的祈福迎新之意。
  石景山太平鼓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以北京市石景山区的五里坨、模式口、北辛安、古城村、衙门口等村最为盛行,每年正月和腊月是它的活跃期。太平鼓大如蒲扇,下安鼓柄,有正圆、扁圆、梯形、八角形等多种鼓形。它以三种方式在民间传承,其中最主要的是家族传承,其次是村民自发学习传承。
  石景山太平鼓风趣幽默,生活气息浓郁,可以通过节奏变化表现出不同情绪。鼓既是乐器,又是道具,表演时和舞有机配合,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者左手摇环,右手击鼓,发出清脆的音响,随着鼓点的节奏翩翩起舞,女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扭劲”和“颤劲”,男性舞者的基本动律是“搧劲”和“艮劲”。太平鼓音乐主要由鼓点和曲调两部分组成,鼓点有十几种之多,击打太平鼓手法多种多样,包括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一系列的技艺。
  石景山太平鼓是京西太平鼓的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地域色彩浓厚,带有很强的自娱性,深受群众喜爱,具有较高的民俗学研究价值,是京西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和村民间情感沟通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石景山太平鼓逐渐丧失表演空间,后继乏人,急需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北京市石景山区

保护单位:
北京市石景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