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盆景制作技艺

    连云港盆景制作技艺,连云港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盆景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一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青睐。中国盆景源自自然,又高于自然,被誉为“盆中的风景”,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生命的雕塑”的美誉。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是世界盆景发源地之一。据史料记载盆景起源于东汉(公元25-220年),形成于唐(公元618-907年),兴盛于明清(公元1368-1911年),振兴于现代(公元1912-1965年)。随着社会稳定,生活改善和文化昌盛,盆景的娱民作用更加显现,并呈现出各色流派。盆景界一般约定成俗公认为五大流派,即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派,以成都为代表的川派、以江苏省苏州为代表的苏派,以江苏省扬州为代表的扬派和以上海为代表的海派。除了上述主要流派之外,还有不少重要流派颇值一提的,如历史悠久的以江苏省的南通、如阜为代表通派盆景;以安徽省歙县为代表徽派盆景;大气磅薄的浙江盆景、形神别具的湖北盆景以及以榕树著称的福建盆景、以柳见长的中州盆景、以果木闻名的徐州盆景和风格雄浑苍劲的台湾盆景等,均有各自的艺术特色。连云港云台山横贯市区,山中树木丰茂,为制作盆景提供了天然条件,盆景制作流布广泛,历史上也是重要的盆景发源地之一。连云港盆景的发展传承,兴衰历史是随着宋圣元年(公元1023年)至明正德(公元1512年)年间淮盐生产发展历史而产生的。通过淮盐的漕运,连云港当地盐商从1644年开始逐渐从苏州、扬州、安徽、四川等地将盆景带入到板浦镇、新安镇、青口镇、海州、大浦、沭阳。淮盐集散中心地带的板浦镇、海州(原东海县府)集中了大批盐商大户官宦人家,设有许多来自湘、鄂、赣、皖、川、沪、浙盐家业机构。特别是板浦李汝珍的著书楼、许花园、廖秋杰的秋园、以及庙院祠堂,商家店铺、酒肆、娱乐场所等,都有相当数量的盆景。每年各地花匠前来修整养护盆景,带动了沭阳、海州的农民花农学习盆景养护逐步使当地的花农演变成专业的盆景工匠。至1755年前后,沭阳、海州等地就有人根据各地的制作技艺,博采各地经验种植培养盆景。30年代海州成震的《园艺栽培》著作中对盆景进行论说记载。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连云港市出现了一些盆景爱好者,他们在家中制作,内部交流,使得连云港盆景技艺得到了培育和发展。近30多年来,他们在学习传统造形模式和各流派的基础上,根据我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传承发展,逐步形成了连云港苍梧盆景的独特风格,在1985年中国首届盆景展览评比次会议上,首次确认命名和展示连云港苍梧盆景制作技艺和艺术风格,得到国家行业协会和全国盆景爱好者同仁的认可,多次荣获过国际、国内各项大展多次大奖。90年代中期后,连云港盆景艺术风格得到国际盆景协会、国际盆栽联盟公认。1995年连云港盆景爱好者张文浦先生由于对连云港盆景艺术风格传承和形成的贡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中国花卉协会、农业部授予中国盆景明星的荣誉称号,这是至今为止的我国盆景唯一评选命名活动。1997年10月连云港苍梧盆景制作技艺总结的文字资料在第四届亚太地区盆景赏石会议暨展览会上国际盆景活动中进行交流。连云港盆景文化受到了业内和各界认识的认同和推崇,并逐步传承下来。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

保护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