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火老虎灯

简介

临川火老虎灯是流行于江西省临川区腾桥镇、荣山镇、东馆乡及莲沅乡一带的民间灯彩。在众多的灯彩中,这种形式极为罕见,给人耳目一新、独特别致之感。

临川火老虎灯是腾桥罗姓族人一少年罗聪能受民间灯彩火龙启发,参照做爆竹引信的工艺制作,经过精心设计、动作编排而创成。

临川火老虎灯初时只是一大二小三只虎,后根据情节的需要,扩大到二大三小五只虎,受狮舞及龙灯的影响,又增加了引火棍。表演时,演员手持“引虎棍”,舞着“双手棍花”“单手棍花”等技巧,形如火球,引虎而出。

火老虎灯的表演者,双手将竹篾扎制的火老虎灯举到头顶,追随着火棍奔跑、跳跃、翻腾,快速地跑出各种图案和队形,被点燃的木炭粉未,遇到空气的冲击,噼里啪啦的发出轻脆的响声,并在空中形成一波一波的流星火雨。为了增加演出时的场上气氛,后又添置了打击乐,并特聘了唢呐伴奏。经传承发展,成为一种需要十三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民间舞蹈,即一人引虎、一人送料、三人表演、五人伴奏,另设三人中途为虎头续料。经过多年的精雕细琢,日趋完善,至今己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动作。

由于舞蹈设计独特、匠心独具、表演场面尉为壮观,深受周边群众喜爱。在乡间,每逢新春隹节的晚上,人们用唢呐和打击乐吹奏着喜庆欢乐的民间曲调,伴随着火老虎灯挨家串户地进行表演,以示拜年祝福,消灾驱邪,各家各户也燃放鞭炮热烈欢迎,以示迎春接福。表演之后,将引虎棍上的香火,插在谷仓,猪栏和牛栏门前,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历史渊源

临川火老虎灯,流行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腾桥镇、荣山镇、东馆乡及莲沅乡一带的一种民间灯彩。因形式极为罕见,给人耳目一新、独特别致之感。

腾桥,地处临川南,是赣南地区进省上京的必经地。明清时期,腾桥有四大姓,杨、陈、章、罗。杨姓最大,几乎占了腾桥一半,从宜黄迁来的罗姓最小。每年年关,杨姓子弟便张灯结彩,扎龙舞珠。扎龙灯一要资金充足,二是打龙灯人要多,而罗姓迁来不久,人少,资金又紧缺。后生罗聪能,受做爆竹引信启发,几经试验做成火老虎灯。后经传承发展,成为一种需要十三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民间舞蹈,即一人引虎、一人送料、三人表演、五人伴奏,另设三人中途为虎头续料。每逢新春佳节的晚上,人们吹奏着喜庆欢乐的民间曲调,伴随着火老虎灯挨家串户地进行表演,以示拜年祝福,消灾驱邪,各家各户也燃放鞭炮热烈欢迎,以示迎春接福。表演之后,将引虎棍上的香火,插在谷仓、猪栏和牛栏门前,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经历代精雕细琢,形成了一整套完整规范的动作、形式。由于形式独特,深受群众欢迎,迅速流传开来,久演不衰。

表演内容、形式及特征

临川火老虎灯有以下几个特点:

1、道具设计独特。用竹篾扎成长170公分,高50公分,前宽50公分,似农家盛饭用的罩箩形内架,再用薄篾编成竹席铺于上面,全身插上约40个长约4寸一头开口的竹夹,再将长约6寸长的引硝夹于上面。火老虎被涂上桔黄色,前宽部位用颜色画上虎头,虎头下有篾环,虎身内有横杆供操作表演时用。整个虎头竹片扎架,簿篾固体,外夹纸煤,点燃即可。焰火用杉木炭末掺合荷树皮屑生成焰火,无毒,无爆炸力,安全可靠。

2、动作设计合理。虎啸、虎跳、三剪尾、龙虎斗、五虎擒羊等各种动作巧妙组合。

3、演出效果特佳。引火棍棍花如火龙翻滚腾飞,火老虎腾跳奔跑所产生的流星火雨,场面壮观,气势磅礴,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4、表演套路有“引虎下山”、“下山虎”、“五虎擒羊”等,吹奏曲牌有“十八翻”、“下山虎”、“水波浪”等。

临川火老虎灯开始只是一大二小三只虎,后根据情节的需要,扩大到二大三小五只虎,受狮舞及龙灯的影响,又增加了引火棍。表演时,演员手持“引虎棍”,舞着“双手棍花”、“单手棍花”等技巧,形如火球,引虎而出。表演者双手将竹篾扎制的火老虎灯举到头顶,追随着火棍奔跑、跳跃、翻腾,快速地跑出各种图案和队形,被点燃的木炭粉未,遇到空气的冲击,噼里啪啦的发出轻脆的响声,并在空中形成一波一波的流星火雨。为了增加演出时的场上气氛,后又添置了打击乐,以及唢呐伴奏。

在乡间,每逢新春隹节的晚上,人们用唢呐和打击乐吹奏着喜庆欢乐的民间曲调,伴随着火老虎灯挨家串户地进行表演,以示拜年祝福,消灾驱邪,各家各户也燃放鞭炮热烈欢迎,以示迎春接福。表演之后,将引虎棍上的香火,插在谷仓,猪栏和牛栏门前,预祝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传承人罗海根传习临川火老虎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抚州市临川区

保护单位:
抚州市临川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