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舞草龙)

  • 项目编号:
    Ⅲ-4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龙舞也称“舞龙”,民间又叫“耍龙”、“耍龙灯”、“舞龙灯”,是中国分布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龙舞风格迥然不同。
  根据龙的造型来区分,龙舞有布龙、纱龙、纸龙、草龙、钱龙、竹龙、棕龙、板凳龙、百叶龙、荷花龙、火龙、鸡毛龙、肉龙等多种形态,龙的形态不同,其舞蹈造型和舞蹈技法也各不相同。中国龙舞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由“请龙”、“出龙”、“舞龙”、“送龙”等环节组成。龙舞中蕴涵着开拓奋进、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龙求雨是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的古老习俗,相传唐代这里曾遇到一场旱灾,八仙中的韩湘子是叶榭镇埝泾村人,为解家乡危难,召来东海青龙普降大雨,使叶榭镇盐铁塘两岸得获甦生。以后乡民每年都以金黄色稻草扎成牛头、虎口、鹿角、蛇身、鹰爪、凤尾的四丈四节草龙,以祈风调雨顺。在传承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草龙舞、滚灯舞、水族舞等民俗舞蹈。
  舞草龙是一种群体性的祭祀活动,在每年农历的五月十三、九月十三当地关帝庙会时举行。活动包括“祷告”、“行云”、“求雨”、“取水”、“降雨”、“滚龙”、“返宫”7个环节,仪式过程中供奉象征韩湘子的“神箫”和“青龙王”牌位,摆上陈稻谷、麦、豆、浜瓜、鲤鱼等供品以表感恩之情。表演中,舞龙的人充分运用手(甩、摆、翻)、眼(望、顾、盼)、身(转、仰、扭)、步(踩、蹲、蹉)四法,全队配合,箫龙合一。演到“降雨”段式时,8名村姑边跳欢快的“丰收舞”步,边将手中盆、桶之水不断泼向观众,称为“泼龙水”,泼到龙水即为吉利,故而观灯者纷纷争着让村姑泼水,将草龙舞推向高潮。
  风格古朴的舞草龙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地域风格异常鲜明。直至1950年,叶榭镇还为解除旱情而举行了舞草龙仪式。其后,这一活动随着庙会的式微而长期中断。近年来,舞草龙在叶榭镇有所恢复,但许多技艺都已逐渐失传,亟待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松江区

保护单位:
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社区服务中心(上海市松江区叶榭镇文化体育服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