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户(迷糊戏)

  • 项目编号:
    Ⅳ-99
  • 类别:
    传统戏剧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眉户又称“迷胡”、“曲子”、“清曲”,广泛流传于陕西、山西、甘肃、宁夏等地。眉户的起源有两说,一说它源出陕西的眉县、户县,因地而得名;一说它源出陕西的华阴、华县,因曲调悦耳动听而被称为迷人的戏,简称“迷戏”,俗称“迷胡”。
  眉户是在民歌连唱的基础上由地摊说唱逐渐过渡到舞台演出的,它主要有两种表演形式,一种仍保留地摊演唱的曲艺形式,唱本多系折子戏,一唱到底,很少说白;另一种采用舞台演出形式,有白有唱有表演,曲牌的选用比较自由。眉户是特色鲜明的地方戏曲剧种,曲调丰富,流传区域广,在我国戏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眉户戏原流传于陕西、甘肃等省,大约19世纪中期随陕甘地区的逃荒者和移民流入新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深受新疆人民喜爱的一个戏曲剧种,在当地称为“迷糊戏”,主要流传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五家渠、茅草湖、新湖、奇台垦区等地。
  迷糊戏在流变过程中吸收了新疆曲子戏、秦腔等剧种的一些艺术因素,形成自己独具的特点。其唱腔具有浓厚的乡土韵味,演唱时以三弦、二胡、笛子、梆子、碰铃、竹板等乐器伴奏。
  迷糊戏在新疆民间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有文字记载的词谱很少。“文革”期间迷糊戏曾一度衰落,改革开放后,民间艺人和兵团退休职工又自发组织演唱,使这个边疆地区的戏曲剧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但目前老艺人逐渐谢世,健在的也年事已高,迷糊戏后继乏人,濒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保护单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五家渠市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