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乡大堂音乐会

简介

安远南乡大堂音乐始于安远县孔田镇,以孔田镇为中心,向四周流传,流传到安远南片的风山乡、镇岗乡、三百山镇、鹤子镇、定南县的龙塘乡、鹅公乡等周边较小的一个区域。

安远南乡大堂音乐是以唢呐为主,多种弦乐和弹拨乐为辅的民间吹奏乐。民间艺人将此用于婚丧嫁娶、作寿上匾等红白喜事。据考,全国各地均无此乐。现留传下来的只有10首曲牌(俗称“十大调”):1、阴反阳2、倒水莲3、蜻蜓点水4、随手调5、鸦鹊过排6、四大金刚7、赐喜8、三金殿9、普天乐10、乱弹山。

安远县孔田镇,古称“太平堡”,自古就是赣南享有盛名的“四大圩镇”之一。过去民间有“头唐江、二古陂、三安瑞、四太平”的太平就在此地。孔田圩云集有闽粤赣三省七县农民客商前来经商买卖,是柑桔、水果、茶叶、仔猪等农副土特产品的主要集散地。史料记载,公元1168年(宋乾道四年)建东林寺。几经兴废,至公元1692年(清康熙十一年)于孔田镇上官村再次重建东林寺,地处现在的孔田镇上寨村。东林寺是安远南片最大的一所寺庙,据老辈讲,东林寺香客如云,当时寺内的僧侣就有10多人,还有近十名举行法事时负责演奏佛教音乐的乐手。东林寺举行法事时,需要本地的吹鼓手前去演奏佛教音乐。

长期以来,住在寺内的僧侣都是外地人,而吹鼓手大多数是本地人,平时在家务农。据孔田镇上寨村(东林寺所在地)大堂音乐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培钦介绍,他的师父李水秀(1917年生),就是当年东林寺的吹鼓手。东林寺在宋朝建成后,几度兴衰,跑掉了僧侣烧掉了庙,本地的吹鼓手及其所演奏的曲牌,却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

历史渊源

宋朝,安远佛教流行,兴建寺庙众多。同治版《安远县志. 建置志》记载:“乾道四年(1168年)太平堡(现孔田镇)建东林寺。元皇庆元年修,至正十八年兵燹,明正统初重建,宏治元年修。”明时安远兴建庵、道较普遍。随着客家民系逐渐形成,明后期,出现信仰多元化。明嘉靖儒学教谕罗祜撰《乡贤宏教记》云:“安远之风俗,脱剑戟而冠冕,弃虚无而俎豆。”(见同治版《安远县志》)不尚武勇而讲礼好学,不尚佛道而讲礼乐祭祀,儒学较之盛行。由于祭祀活动频繁,带来了音乐舞蹈的繁荣。虽然佛教道教日趋衰落,但佛教道教文化,根深蒂固。

“清朝康熙十一年(1692年),邑人魏从贤重建东林寺。”(见同治版《安远县志》),东林寺是安远县南乡最大的一所寺庙,直至1952年才被大火烧毁。据老辈讲,东林寺香客如云,当时寺内的僧侣就有10多人,还有近十名在举办法事时负责演奏佛教音乐的乐手。东林寺举行法事时,需要本地的吹鼓手前去演奏佛教音乐。长期以来,住在寺内的僧侣都是外地人,而吹鼓手大多数是本地人,平时在家务农。据孔田镇上寨村(东林寺所在地)大堂音乐的代表性传承人李培钦介绍,他的师父李水秀(1917年生),就是当年东林寺的吹鼓手。如果是做丧事,僧侣、吹鼓手一同前往。但做喜事,如婚嫁、做寿、庆典等,只要吹鼓手,不需要僧侣。

东林寺地处赣南、粤东、闽西客家大本营中心的九龙山区,明末清初,赣南采茶戏发源在该地。该地区主要流行客家山歌民歌,特别是客家采茶戏音乐,家喻户晓,人人爱听爱唱。

音乐随人,东林寺的吹鼓手,他们原先所熟悉的佛教音乐,只能在佛教祭祀场合下使用,在民间的节庆礼仪活动时,必须加以改造才能相适应之。受客家音乐,特别是采茶戏音乐的影晌,在民间长期的演变、筛选、传承中,终于留下了《阴反阳》等十首佛教音乐曲牌,“改名换姓”,“脱胎换骨”,面目一新,世代相传。其曲牌旋律优美,婉转动听,仍保留了佛教音乐的宁静、清淡、脱俗、高雅、典贵的宗教音乐色彩。同时具有采茶戏音乐的欢快、活跃、幽默、抒情的山野田园风味的痕迹。两者在旋律,调性色彩等,都有其相似之处。东林寺在宋朝建成后,几度兴衰,跑掉了僧侣烧掉了庙,本地的吹鼓手及其所演奏的曲牌,却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至今只有《阴反阳》等十首曲牌,后人称之为《大堂音乐》。

客家人现信仰佛、道、儒多元化,明清以来,逐步形成某一区域以一种宗教信仰为主,多种祭祀并存的状况。安远南部乡镇尚崇佛教,中、北部乡镇较信儒道。使得从东林寺佛教音乐衍生出来的安远南乡大堂音乐,失去了向外传播的渠道和土壤,这就是《大堂音乐》只能在东林寺周边流传的原因所在。

《大堂音乐》源于佛教音乐,历代艺人一方面为了适应节庆礼仪的需求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自觉不自觉地地融入了当地民歌、采茶调等音乐元素;另一方面,又以佛教音乐的高雅典贵,排外、看不起那些所谓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采茶小调。演奏大堂音乐的民间艺人,为适应市场和受众的需求,必须多才多艺。既能演奏佛教祭祀音乐,也能演奏民间音乐和采茶调,但他们始终把能演奏师父传承下来的“十大调”视为正牌子、是可以在大雅之堂演奏的音乐,这就是《大堂音乐》名称的由来。

主要内容

演奏内容,现留传下来的只有10首曲牌:1、阴反阳2、倒水莲3、蜻蜓点水4、随手调5、鸦鹊过排6、四大金刚7、赐喜8、三金殿9、普天乐10、乱弹山。“安远南乡民间大堂音乐”民间艺人将此用于婚丧嫁娶、作寿上匾等红白喜事。

演奏方法,大堂音乐的演奏方法是即兴伴奏。唢呐吹奏主弦律,其它乐器以不同的定弦、反高反低的即兴伴奏,加上笛子的主音加花,二胡等东器在展音时加花托奏。既能发挥各种乐器的特长,又较好地表现出乐手的个人演奏水平与风格

演奏乐器,大堂音乐以唢呐为主的民间吹奏乐。唢呐哨子是用梧桐树上的一种虫子的茧,冬天取下,长期保存。用时艺人则采虫子的茧一个一个的做好后连套几个,做工精细。用这种哨子吹出来的唢呐声音欢快、明亮、抒情、悠扬、音乐甜美。另外还配有二胡、笛子、喉管、杨琴、月琴等(没有打击乐)乐器,共同演奏“大堂音乐”曲牌,奏出悠扬、抒情、清雅、自然的音乐风格、独具一格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安远县

保护单位:
赣州市安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