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都刘坑竹马灯舞

  • 项目编号:
    4-Ⅹ-12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宁都刘坑竹马灯舞,是一项非常独特的,为祭祀活动而兴起的舞蹈习俗。传承在江西宁都刘坑村。既87岁的传承人罗科海回忆,他们懂事起,听老辈说,项目是为禳神祈福,从现在本村委会的七里村小组请师傅来教授,七里师傅又说,是清朝中后其从宜黄学来的,而宜黄又是从四川灌口“清源祖师”那里传来的,相传有上千年历史。“文革”中断十年,1977年恢复。

整场活动,以其中的武功舞台表演的“洗马拆牌”为最核心的内容。

“洗马拆牌”,这是一项融武功与舞台表演为一体的民间舞蹈习俗。从洗马生活场景模拟,到武术动作表演,都富有舞蹈美感。动作刚劲有力,有着力和技的美。情态照应,传神准确。动作变化、过度、排列、造型都有自然顺畅之美。

刘坑马灯舞习俗,包含着浓重的客家情绪,对于客家研究有资料价值;是一项独特的民间舞蹈习俗,对于现代舞蹈形式和内容的研究、创新有重要的资源和参考价值;其习俗在当地祭祀和祝福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过去,在宁都每年各地的民间演出活动开始前,都要请马灯队进行“洗马拆牌”的表演,既有生动的武功舞台表演,又代表着“清源祖师”(戏神)化身到场。所以马灯队的“洗马拆牌”表演习俗,在宁都的影响力很大。

历史渊源

相传竹马灯舞习俗有上千年的传承历史,在唐朝时就有了这一(武功舞台表演)表现形式。既这个项目现在的传承人罗科海、苏早生、苏传耀等回忆,他们他们村子的竹马灯舞是引进的,是为了汉帝庙祭祀活动和给村人祈福,而从现在本村委会的七里村引进师傅来教授的。既他们的师傅说七里村又是从宜黄学来的,而宜黄又是从四川灌口的清源祖师那里传来的。

对于清源祖师的来历,据《中国民间诸神》(河北省人民出版社)中载:“清源妙道真君姓赵名昱,字仲明,与兄冕俱隐青塘山,从事道士李珏。隋阳帝知其贤,征名不赴,督让益州太守臧胜强起。昱至京师,系以上爵,不就,乞为蜀嘉州守。时犍为潭中有老蛟,为害日久,截没舟船,蜀江人患之……昱大怒,率甲士千人及州属男子万人,夹江岸鼓噪,声震天地。昱乃持刀投水。顷,江水尽赤,石岸半崩,吼声如雷,昱左手执蛟首,右手持刀,奋波而出,州人顶戴,视为神明。隋末隐去,不知所终。后嘉陵涨溢,水势汹然,蜀人思昱。顷之,见昱青雾中骑白马,从数尊者,见于波面,扬鞭而过。舟人急呼之,遂没。蜀眉山守以闻,太宗(即唐太宗李世民)封神勇大将军,庙食灌江口。岁时民疾病寿之,无不应。上皇(即唐玄宗李隆基)幸蜀,加封为赤城王。”由此可知,清源祖师乃是历史上信奉道教的人物。至于马灯舞是否为清源祖师创建,不得而知,但因这位祖师的活动与“马”(即赵昱显灵时常飘然骑马。杳然不知所终)及艺术有关,且又能为民除害,故舞马者将这一英雄与艺术的化身挂钩,也是有这个可能的。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宁都县

保护单位:
赣州市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