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花果手工工艺

  • 项目编号:
    1-Ⅷ-18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安源花果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具有食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制作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质素,特别是一些用橙腔、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是大众休闲、馈赠亲友和招待客人的珍品。

就手工工艺而言,安源花果作为传统食品在全国是唯一的,人称“中国一绝”。其花型有的似剪纸,有的似镂空玉雕,共可制作花型一百余种。

萍乡花果手工工艺入选2006年江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历史渊源

萍乡安源花果手工工艺是一种在食品上进行雕刻的传统手工技艺。其工艺始于民间,每逢婚礼喜庆及宴请宾客,农人即用自产的瓜果及蔬菜等,雕成各种花型,然后用糖腌制,成为待客佳品。民国三年(1914),县人欧阳子裁在城内月光塘开设“日新德”花果店,其长女掌管加工,长子负责经营,当时花色品种不多,收入有限。民国十八年至二十八年间,欧阳子裁的子女、儿媳共10余人,组成家庭作坊,生产经营“日新德”花果,产销旺年,产量达5000余斤。当时的橙花花果每100朵,售银洋1.5元。其它雕花因费时多,每百朵售银洋3元。

日新德的花果制作,除销往长沙、南昌外,还远销到东南亚一带。民国十九年(1930)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并获奖。江西省国民政府有关部门还给“日新德”花果发过3次奖。

抗日战争期间,食糖供应中断,花困产销萎缩,“日新德”家中成员先后弃置本业,转事经营其它行业。这一珍贵的民间工艺传统食品日益凋零,由盛而衰,几乎绝迹。

建国后,原“日新德”花果店从业人员欧阳亿中,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支持下,重新开始花果生产。凭着他们的专长,推陈出新,创造很多新鲜花型,萍乡花果又重放异彩。

1958年,全行业实行公私合营,欧阳亿中被安排在食品厂花果车间。在生产中,他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经验,设计绘制了花果图案139余种,并写出有关制作方法资料。1960年,国家经济困难时期,食糖紧缺,人民政府为了支持花果生产,特别拨出食糖指标,供给花果生产,此后,花果产量不断增长。1984年,萍乡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发展萍乡名特传统产品,将花果车间改为萍乡市花果厂,并投资40万元,在城内小西门河边扩建新厂房,由解放初期的小型作坊生产,扩大到1000多平方米面积厂房。
















申报地区或单位:
萍乡市安源区

保护单位:
萍乡市安源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