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下弦

  • 项目编号:
    Ⅴ-94
  • 类别:
    曲艺
  • 类型:
    新增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青海下弦流传于青海省西宁市及附近的河湟地区,它产生于清代末年,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这一曲艺形式来源于乾隆时期“流栖所”中盲人的演唱,从清中叶直到清末民初,它一直在盲人中传唱,最后逐渐发展成熟,变成一个独特的曲种,因演唱中以下弦调为主而得名。
  青海下弦由一至二人坐唱演出,形式十分简便,公园旅店、茶楼饭馆、街头巷尾皆可就地表演。男艺人单独演唱时自操板胡或三弦伴奏,女艺人单独演唱时自弹三弦,两人结伴演出则男拉板胡,女弹三弦。青海下弦以“下弦调”、“仿下弦调”、“软下弦调”为主要曲调,另有【下背工】等套曲和【前背工】、【离情】、【皂罗】、【后背工】等固定曲牌。唱腔音乐采用主体曲调加曲头曲尾的结构,其中主体曲调节奏鲜明,长于叙事;曲头曲尾可长可短,长于抒情;前奏和中间过门为独立乐段,用“下弦调”的定弦法演奏。下弦曲词一般为四句,可长可短,变化多端。唱腔曲调结构短小,演唱时一曲到底,四句唱虽然重复,因其中有许多变化,仍显得优美动听,沁人肺腑,尤其是曲头曲尾,随唱词而变化,词长则曲长,词短则曲短,摇曳多姿,别具风味。青海下弦有《三顾茅庐》、《出曹营》、《岳母刺字》、《林冲买刀》等传统曲目和《十二月开花》、《鸿雁捎书》等段子,其中《林冲买刀》又可分为《林冲求子》、《东岳庙还愿》、《买刀》、《拷堂》、《入监》、《林娘子饯行》、《下山》等小段。
  目前,青海下弦的生存发展遭遇危机,陷于后继无人的困境,亟待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

保护单位:
青海省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