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技艺

  • 项目编号:
    5-Ⅷ-18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木活字印刷术起源于宋仁宗庆历年间。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术技艺传承年代无法考证,仅从新圩镇螺池村袁庆华师傅将技艺传给文克铨算起,至今已有百余年。因吉安自古以来就有修族谱的习惯,故其主要用于族谱印刷。该技艺由青原区新圩镇文氏家族传承,与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一脉相承,清道光年间出版的《文山诗集》和《富田文氏族谱》,即是新圩镇山背村文氏谱匠所制。

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术技艺包括选料、写字和刻字、检字、校对、印刷、装订、祭祀发谱等多个步骤,各步骤也自有讲究,如检字就分为部首法和口诀法。新圩谱匠接活要选黄道吉日,有“七月不动香”的规矩,所有工匠都要沐浴戒斋一天,出门前,掌稿人带领大家祭拜历代神明和祖师爷毕升。所制族谱分为欧式和苏式。竖行、吊线谱格式的为苏东坡所创,称为“苏式修谱法”;五世为一版,横行,每行为一世,竖行六字或八字、注明每人生殁娶葬的排版格式为欧阳修所创,称“欧式修谱法”。

历史渊源

木活字印刷术起源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元代王桢的《农书》一书中,详细记载了木活字印刷术的内容。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术源于宋初,其印刷技术主要是用于族谱印刷方面,不仅沿袭了《农书》中的木活字印刷方法,而且有所创新。由于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术的传承年代无法考证,我们只能从本乡螺池村最后一个叫袁庆华的师傅将木活字印刷术传给文克铨算起,作为第一代授业师傅。文克铨再传到其曾孙文先逢这一代,又有三代,共四代,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据文宗扬介绍,清道光年间,他的爷爷文克铨和祖师爷袁庆华就曾参与《文山诗集》的印刷。清宣统二年(1910)北京龙文阁出版的《文山诗集》就是在其原稿上实现铅字印刷的。

基本内容

青原新圩木活字印刷术匠人出门接活有“七月不动香”的规矩,要选黄道吉日。出门前,掌稿人和工匠们必须要沐浴焚香,叩拜历代神明和祖师爷毕升。所修族谱的编修分为苏式修谱法、欧式修谱法,其操作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料:选取上好的梨木、枫木或黄杨木作为字模原料,木料放在家里阴干后,还要蒸煮、凉干,锯成各种型号的模块,待用。

二、写字和刻字:先用毛笔仔细地将楷书字反写在平整光滑的字模上。然后刻直笔画,接着刻撇捺笔画,最后“洗笔。每一个单字阳文反字都有不同的型号若干个,装入外盘里待用。

三、检字:按族谱编纂的要求,把单字排列组合在内盘里,形成文本。检字有两种方法:一是部首法,二是口诀法。

四、校对:正页有固定的版式,检字员边检字边排版,仔细校对一遍,勘误补漏,然后一行行挤紧。

五、印刷:在排好了版面的内盘字上涂刷墨汁,敷上纸。

六、装订:装订分为五个步骤:折纸、顿纸、打内钉、订线、切割边角。

七、散谱:散谱日,先请道士进行祭祀,后按房头、支头的长幼次序分发谱箱。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原区

保护单位:
青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