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排字舞

简介

排字舞分布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田心镇的斗门,新田、田心,镇渡乡的苑新、洋田等地。关于它的起源,据当地老艺人讲,是清初从湖南传入我县,经过几代人传承下来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

“排字舞”最初由八人表演,后来发展到由摆字多少来确定表演人数,最多时可由十八人表演。它的舞蹈动作较为简单,没有严格规定,表演者两手端着花灯,随着步伐节奏上下摆动,易学易演,运用自如。“排字舞”是以摆字造型为主的舞蹈,造型与造型之间利用队形的变换来连贯,摆字造型较为严格,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要求。顺序就是按表演者的高、中、矮依次摆字,要求“快、准、稳”。“快”就是摆字要迅速,“准”就是每人摆字的位置要准确,“稳”就是保持造型画面的稳定和完整。这样才能使造型字样一目了然。

“排字舞”的摆字内容以所请东家的职业而定。如务农的摆“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经商的摆“财源滚滚”;从政的摆“天下太平”;祝寿的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等等。摆一个字唱一曲,舞时不唱,唱时不舞。唱时用二胡、笛子、唢呐伴奏,舞时用打击乐伴奏。整个演出气氛时起时伏,令人观后意犹未尽。

“排字舞”最初是在八月十五日晚上闹花灯时表演,后来逐渐改为正月时表演。从正月初二、初三开始至元宵结束。有时碰上婚嫁、做寿等重大的喜庆活动时也有表演,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历史渊源

据当地老年人讲,排字舞于清初从湖南醴陵传入我县田心、镇渡等地,至今已有近三百年的历史。排字舞是在吸收了外地花灯舞的长处,又加入了当地民间艺人的创造,逐渐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一种舞蹈。文革期间,此舞被当成封建产物而禁锢,改革开放后才得以恢复。

表演内容

排字舞是以摆字造型为主的民间传统舞蹈,最初由八人表演,后来发展到摆字的多少而定表演人数,最多时可由十八人表演。它的舞蹈动作较为简单,表演者两手端着盆花,通过换队形把盆花排成字型,随着步伐节奏上下摆动,易学易演,运用自如。所排之字一般是吉祥用语,如“天下太平”、“和谐发展”等。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宜春市上高县

保护单位:
宜春市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