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石人殿庙会

  • 项目编号:
    3-Ⅹ-13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石人殿位于江西省上饶县石人乡石人村,始建于晋,扩建于唐,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御赐“鹰护殿额”,明嘉清21年(公元1542年)封李德胜为“西济宏道护国崇兴真君”增建道院,住殿修真道士日增,庙会活动已在当地具有很大影响。每年农历九月初一日,按惯例,当地百姓要举行传统的庙会活动,以求一方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石人殿庙会是一种群众性的民间文化活动,一般为十天,从农历九月初一开始,初十结束。

活动按严格的程序进行。各地信士和游客汇集石人殿,以祭祀佛、道、儒和民间吉祥、祈福禳灾、求子嗣、祛病痛、求平安。庙会分文会、武会;文会为庙会和香客提供各种义务活动,武会朝顶献艺,酬神怡人。除了木偶戏、踩高跷、串堂班演艺、自然门武术、民间杂技表演以外,更多的则是挑夫、马夫、烧香者,这些都毋需表演,只要随队伍出行即可,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参与性。庙会的组织完全是民间自发行为,从决策、执行到资金的筹措、使用、人员的组织发动等等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程序。

石人殿庙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每次达500人之多,加上保卫人员将近上千人。另外,在出会前过程中,行经之地的各家各户都要摆设香案,恭迎菩萨,或直接进殿祈福。晚上还要看大戏。周边村镇的人们也会选择此时走亲访友,烧香拜神,观看大戏。届时石人明清古街会达到上万人,甚至几万人,十分热闹。

庙会期间正是金秋时节,人们除了拜神祈福、祈求风调雨顺以外,也有购买种子、农具,生活用具,进行农业生产、生活资料交易的现实目的。石人殿庙会一直未曾中断过,而且在组织程序、活动方式、表现形式上都未曾有大的变动。庙会基本上沿续了古老的传统,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于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石人殿庙会中有关拜神祈福等一系列仪式,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类对自身的认知程度。石人村等地主要以原住民为主,石人殿庙会体现了本土文化的特色,对于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渊源

庙会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形式之一,反映着民众的心理和习惯。从名称即可得知庙会这一风俗与宗教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伴随着民间信仰活动而发展、完善和普及起来的。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最初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宗庙社郊制度。为了求得祖先及神灵的保佑,先民们选择了在宫殿或房舍里通过供奉与祭祀的方式,与之进行对话。每逢祭祀之日,为渲染气氛,人们还会演出一些精彩的歌舞,即社戏,也称庙会戏,庙会便由此形成。

石人庙会历史悠久、盛况空前。自东汉末年,卧龙先生胡昭隐居灵山养真岩修道,开创灵山道教以来,灵山因道教的鼎盛而名扬四海。灵山旧时有九十九座宫观寺庙,各个寺庙都有自己特定的庙会时间。庙会一般都以各寺庙所公神、佛的诞辰为期。九十九座宫观殿宇中,大部分的寺庙如今只能在残垣断壁中冥想当初最辉煌的记忆,而石人殿却凭借着每年一度的九月庙会延续到今天。

石人殿于西晋太康元年始建,原名“胡昭公祠”,后因刘太真和李德胜的先后立化,于明万历年间扩建殿宇并统称“石人殿”。李德胜为唐时知信州,河南沈邱人,唐德宗时进士,由吏部员外郎出守信州。贞元六年,逢天大旱,久不降露。李知府祷雨立化,乡民感其诚心。立庙祀之。宋宣和二年九月御赐“鹰护殿额”。明嘉靖二十一年,夏言上书请封为“灵山鹰武将军“;万历年间,加封李德胜为“西济南宏道荣兴护国真君”。于是,石人殿开始增建道院,住殿修真道士日增。石人殿千百年来几经兴废,三遭火焚三度兴建,四受皇封恩典,并先后有王安石、郑以伟、夏言等三位宰相光临。

石人殿庙会到晚清和解放前更为鼎盛,香客一度日客量2万余人,一里多长的九曲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客商如云,盛况空前。日本侵华的国民党统治期间,庙会冷落下来,解放后,庙宇损坏较为严重。为此,在20世纪90年代又重修扩建了殿宇并重塑了金身,近些年来庙会活动文化节又恢复到往昔的鼎盛时期。

相关民俗活动

庙会开始前十天,石人殿庙会组织方将开始前期准备工作,如整修香道,筹备文会、武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搭茶棚、戏台,采购供品、膳食,为神像献袍等。

活动方式

九月初一的白天,庙会的开幕式会粉墨登场,其仪式主要是由来自各地的香会班以及灵山串堂班参加和表演。

串堂班一般由六至八人组成,队伍精悍,功能齐备,能吹、能打、能唱、能做。

石人殿庙会香会班众多,门派不同,各有会头。各香会组织严密、分工明确,以车马自备、茶水不扰、虔诚拜佛、载福还家为原则。

众人出发前吃斋禁欲,身穿洁衣列队到达石人殿参加庙会。数班串堂擎伞盖、抬匾额、捧佛衣、放火铳,一路吹打《十番锣鼓》,从明清一条街前行。

队伍的前列为三眼铳,金锣开道,由二个俊秀的青年手举牌坊(又称望郡牌坊),这是祖宗业绩和人丁兴旺的象征,以此来抬高和显示自己家族的荣耀。望郡牌坊过后,由宗族的德高望重者一路见神拜佛,祈福纳祥。紧随其后的则是佛衣、串堂队伍和该郡的青年男女才俊。抬至石人殿内,庙会主持在山门口稽首亲迎,燃花炮、披锦被以示欢迎和亲近。

此时,鞭炮声、鸟铳声、锣鼓声、叫好声等到处人声鼎沸、响彻云霄。

香客在大高元殿殿前肃立,由会首合十参像拜佛、拜碑,上香燃烛,烧黄表纸,献佛帽、佛袍,挂匾额,三拜九叩行大礼,以示对仙人功绩的肯定和敬意。

然后庙会组织人员早已在“万年戏台”上准备好二张八仙桌合并的长桌,为各会首及各串堂班的师傅们登台献艺,提供好打坐和休息品茗之所。各串堂班轮流上台表演,献计献艺。而众香客们早已云集“万年戏台”坪上驻足倾听,从《江西闹台》开始,《十番过街》到《八仙过海》结束,历时二个小时。

各会首率各自的人员回到大高元殿与主持稽首致谢,称之为“谢礼”。各会首和串堂班的师傅们到主持处领一条毛巾、胸佩红花就此出殿,意谓“戴福还家”。

然后一路吹吹打打到达灵山脚下的南峰塘景区,从山脚下拾级逶迤攀登,沿途欣赏古道,并寻访胡昭公等先人在此隐居修道的遗迹。

石人殿庙会有一显著特点就是,佛、道、儒及民间吉祥神共处一庙,而香客各取所需,和谐相处。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饶市广信区

保护单位:
上饶市广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