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槐店文狮子)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沈丘槐店回族文狮子舞是生活在中原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民间舞蹈表现形式,源于汉唐时期西域的“五方狮子舞”和“胡人假狮子”。南宋端平元年(1234),蒙古将领察罕平金时,回族文狮子舞随波斯尼沙布尔人海鼻耳传入中原,并长期流传于沈丘县槐店回族镇。
  河南省沈丘县槐店镇位于沙颍河和西蔡河的交汇处,境内河道纵横,世居此地的回族民众是元代从中亚强行征入中原的波斯人、钦察人和康里人的后裔。
  槐店文狮子一改兽中之王的威猛形态,以慈善之心创造出文静的狮子形象,意欲以此感化执政者减少暴戾,施行仁政。经过与沈丘当地汉民族兽舞交流沟通,槐店文狮子逐渐形成独角虎舞、麒麟舞、狮舞三部分表演内容。演出时,先在鼓、锣、镲的节奏声中奏出麒鸣、狮吼、虎啸之音,随后独角虎出场巡回瞭望,麒麟表演“麒麟送子”故事,最后文狮子登场展示巡山、搔痒、饮水、舔毛、观景、生小狮子等一系列动作。
  槐店文狮子以拟人手法演绎猛虎徘徊、麒麟送子、母狮生子的生动场面,风格迥异,妙趣横生,通过文狮子的安闲与柔顺表现出期盼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民众心理,震撼人心,具有社会历史等方面的认识和研究价值。在传统民俗节日文化内涵不断被弱化的今天,槐店文狮子逐渐失去演出平台,艺术水准大幅度下降,许多艺人因年事已高不能登场,致使这一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亟待保护。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沈丘县

保护单位:
沈丘县回族文狮子文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