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舞(小相狮舞)

  • 项目编号:
    Ⅲ-5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健凶猛,多表演高难技巧;北狮娇憨可爱,多以嬉戏玩耍为表演内容。
  河南省巩义市小相村位于伊洛河与黄河交汇的“太极点”上,属于河洛文化中心地带,拥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小相狮舞是小相村流传的一种传统舞蹈节目。据记载,小相狮舞于明代后期开始演出,至清代嘉庆年间达于鼎盛,声誉鹊起。
  小相狮舞有文狮(地台、桌子)、武狮(高台)和群狮(顶天柱)之分,其表演洒脱大方,稳重细腻,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既能以顽皮诙谐的动作表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至善境界,又能以雄放粗犷、刚劲有力的舞姿表现狮子威武勇猛的气质和矫健灵活的神态。引狮人多由武僧担任,表演中手握绣球,倒立行走,以翻、跳、腾、跃、打、斗、扑、卧等特技逗引狮子,往往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小相狮舞是中原狮舞的代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小相狮舞团队内技艺高超的艺人年龄老化,70岁以上的老艺人只有两位,40岁以上的艺人也仅有20人,加上资金缺乏、道具破损严重等原因,小相狮舞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尽快走上发展振兴之路。演中手握绣球,倒立行走,以翻、跳、腾、跃、打、斗、扑、卧等特技逗引狮子,往往取得极佳的艺术效果。
  小相狮舞是中原狮舞的代表,在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小相狮舞团队内技艺高超的艺人年龄老化,70岁以上的老艺人只有两位,40岁以上的艺人也仅有20人,加上资金缺乏、道具破损严重等原因,小相狮舞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极大的影响。政府有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帮助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尽快走上发展振兴之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河南省巩义市

保护单位:
巩义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