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三十六行

          调三十六行,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 
   调三十六行是常州南门外南杨桥民间艺人创作的一种传统舞蹈他们将地方上存在的创编成肢体和语言表演形式,分别由村民口念台词、手拿劳动工具,穿着对应行业服饰游街过市,形象展示所从事职业的场景当地已经流传了200多年
   杨桥有史记载已有上千年历史,位于武进区南部,隶属前黄镇管辖,南部与宜兴市接壤,北枕锡溧大运河、新长铁路、常漕公路交叉穿境而过。杨桥历史悠久,历代是水陆交通重要码头,商贸繁华,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民间活动活跃。古石桥、古石阶、古河、古街、古宅、古井,至今风貌犹存,凸显了杨桥的风物人情和文化元素。一年一度的杨桥庙会,客商云集,宾朋满堂,游人数以万计。历史上这里一直是兵家、商家必争之地。
   自明、清以来,南杨桥人模仿当时社会上各主要行业,创编了调三十六行的舞蹈,蕴含着无论做什么行业,只要做好都有出息的道理,也印证了中国古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哲理。调三十六行可在固定场所表演,也可以边走边表演,独具民俗特色,贴近社会生产、生活、形象直观、内容真切,乡土气息浓厚,地域特色鲜明,具有较强的教化功能和较高的欣赏价值,是每年二月初八杨桥庙会的主项节目。
   调三十六行表演形像展示“两婆”、“六匠”、“二十八个佬”等不同行当其中包括:神田佬、做官佬、拾粪佬、换糖佬、摆渡佬、推车佬、捉鱼佬、捉蛇佬、念书佬、杀猪佬、打猎佬、放牛佬、讨饭佬、拾荒佬、磨刀佬、做豆腐佬、背篮佬、扶瞎子佬、媒婆、裁缝、接生婆、账房先生、教书先生、江湖郎中、箍桶匠、木匠、瓦匠、铜匠、皮匠、竹匠、铁匠、船匠小偷、妓女、浪荡子等等。表演者主要通过肢体动作和语言神态,以展示各行业特定形态动作及典型语汇为主表演形式分群体和个体两种,使用传统道具,动作滑稽夸张,说白诙谐幽默。
   由于参演人员较多且大多年龄较大,已有多名行当演员相继离世,现今在各方共同努力,一批中青年农民演员相继加入该活动表演项目缓解了人才青黄不接。目前,除每年杨桥庙会期间的定期演出,该项目还经常性赴市、区大型节庆活动进行展示,使之得到了存续和传承
​​​​​​​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

保护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