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渔樵耕读

  • 项目编号:
    3-Ⅲ-27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简介

灯彩“渔樵耕读”又名“春牛花灯”,源于湖南的送“春牛”。三都镇张以发在送“春牛”形式上进行了改造、充实,用竹篾扎成牛头,牛尾状,蒙上黑布或黑纸系在身上,每至一家便唱几段花鼓小调,祝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基础上,增加了“渔翁”“樵夫”“农夫”“读书郎”组成“渔樵耕读”灯彩,后又加了一旦一丑,配上民间小调,载歌载舞,一旦一丑为灯彩主角,一问一答,各角色有鲜明性格特色,丑角才思敏捷、机灵调皮,旦角聪颖坦率、热情活泼,渔翁驼背拐脚、滑稽可笑,樵夫农夫插秆打浑、风谐诙谐,读书郎文质彬彬、纯朴敦厚,各角色均有各自规定的舞步。

表演中常用民间小调,唱词均用铜鼓本地话,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历史渊源

铜鼓灯彩表演素来有之,特别在民国及共和国建国初期为甚,40年代末—50年代来县内群众舞蹈复苏发展、灯彩表演得到恢复;80年代—90年代初,群众舞蹈复兴;1981年春节,全县灯彩汇演、参演的城乡灯彩队多达百余。


表演内容

“渔樵耕读”一般在正月里表演。7个人分别扮成“骑牛者”“渔翁”“樵夫”“农夫”“读书郎”与丑角、旦角,后两者为主角,他们采取一问一答,连歌带舞的形式表演,主要动作有“左右交叉步”、“抄扇十字步”、“横步小跳交叉”、“搭肩半蹲步”,其他角色均有规定动作,“骑牛步”、“拐子步”、“禾秆花”、“犁田步”等。

表演中常用民间小调“采茶歌”、“扑蝴蝶”、“铜钱歌”、“闹花灯”,建国后用新编歌词套用原曲。

乐器是二胡、笛子、唢喇、中鼓、大小锣、钹;道具、唱词均用铜鼓话。

王娓伟

申报地区或单位:
宜春市铜鼓县

保护单位:
宜春市铜鼓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