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珠穆沁旗马鞍具制作技艺

  • 项目编号:
    NMⅧ-28
  • 类别:
    传统技艺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乌珠穆沁旗马鞍具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数百年来,靠手艺人的口传心授,世代相传。

  乌珠穆沁马鞍制作通常用桦树作为原料,具有耐用、对马背伤害小的优点。马鞍鞒前高后低,便于骑乘训马;鞍鞒边用银饰或者其他物品修饰;鞍座上贴两层牛皮,钉上银制鞍花来美化;用上好的牛皮制作鞍鞯,并以白银或铜修饰。马鞍两边一般有16~32个长约70厘米的皮鞘绳(甘旗卡),用于拴带猎物或物品。乌珠穆沁马鞍比其他地方的马鞍要大,加之鞍桥低,减少了骑手摔伤的风险。

  马笼头用皮条制作。冬季用的铜制马嚼子,夏季用铁制嚼子。

  马镫用铁或铜制作,镫带长短根据骑手的身高调整。用熟好的牛皮制作鞍屉,为保护马背,要与用毡子制成的鞍屉同时使用。右边马肚绳用马尾制成,左边的用4~6根皮条制成。马鞭是在上等松木上用6根或8根皮条编制而成。刮汗板种类繁多,雕工精良。套马杆有两节,长约5.5米。马印子用铁制作,用于给马烙印记。马绊子用3根皮条编制。

  乌珠穆沁马鞍具特点鲜明,制作细致。特别是马鞍美观实用,表现出乌珠穆沁人的聪明智慧和对马的热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