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擎香龙习俗

  • 项目编号:
    5-Ⅹ-11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峡江擎香龙又称舞草龙,为峡江县湖洲村特有的传统民俗。湖洲村坐落于峡江县东北,全村以习姓为主。自宋代以来,该村便有舞草龙送龙神的传说和擎香龙活动,一直延传至今。据《峡江县志》载:“传统灯舞是正月元宵玩布龙,八月十五玩秆龙(河东地区),其舞弄套数大体相同,只是布龙用灯光,秆龙用香火。”峡江擎香龙习俗主要有扎龙、起龙、舞龙、接龙、蓄龙等内容。

扎龙在习氏大祠堂内完成,精选当年收割、有韧性的稻草搓成龙脊,由村里编织技艺好、有声望的老者共同扎制龙头龙尾,扎制好的龙头朝南安放在大厅中间,龙身绕祠堂安放;八月十五傍晚起龙,当晚舞龙队员在族长带领下习氏祠堂列队供香叩拜,后在草龙身上插满香炷出行;舞龙则先走村界田畴阡陌交通,次走村内祠堂、庙庵,再走村串街,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村民幸福安康,人丁兴旺;擎香龙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燃香放爆接龙,并为香火龙补插一支支香炷;香龙最后回到祖祠,并在祠堂内做盘龙、腾龙等造型,后将草龙送入祠堂前的沂河中,让它回到“龙潭”,是为蓄龙。

历史渊源

湖洲村坐落于峡江县东北,毗邻新干县,是古石阳县县治旧址所在地。湖洲村历史悠久,北宋庆历五年(1045)吉州刺史习远(字有毅)在此肇基。自宋代以来,该村便有舞草龙送龙神的活动。在古代,舞香龙最早为求雨仪式,后逐渐发展为八月十五庆团圆,贺丰收,祈求幸福美满的群众性娱乐活动。据《峡江县志》载:“传统灯舞是正月元宵玩布龙,八月十五玩秆龙(河东地区),其舞弄套数大体相同,只是布龙用灯光,秆龙用香火。”湖洲村地处赣江东面,东面其它乡镇擎香龙活动早已消失,唯有湖洲村传承至今。据传南宋时期的某一年天降大雨冲没村庄百姓淹死,第二年又干旱,庄稼颗粒无收,原来明月山里有龙眼泉,泉水被一条修炼上千年的蛇精吞了,它一呼气这年全村水灾,一吸气全村旱灾,弄得全村人无法生活下去。村东北大山里住着一条青龙,同情村民,便摇身一变化作一个后生,带领村民一起赶走蛇精,村民为纪念这条青龙和庆贺丰收,每年八月十五都有要舞香龙。

基本内容

擎香龙主要有扎龙、起龙、舞龙、接龙、蓄龙等内容:

一、扎龙。将当年收割完的稻草经过晒制、挑选、去杂后,精选出有韧性、不易断裂的稻秆搓成绳索,绳索为龙脊,可根据舞龙队员的多少而确定长短,龙头龙尾由村里编织技艺好、有声望的老者共同扎制。这一套扎制过程都在习氏大祠堂内完成,扎制好的龙头朝南安放在大厅中间,龙身绕祠堂安放。

二、起龙。八月十五傍晚,舞龙队员穿戴整齐,在祠堂列队于习氏祖先牌位前,在族长带领下供香叩拜,然后在草龙身上插满香炷。由族长喝彩,众人跟着唱和。于是点燃香炷,由龙头引路从祠堂鱼贯而出,劲鼓、大锣响起,爆竹声声,人声鼎沸,并到护龙庙祭拜青龙,然后香龙出行。

三、舞龙。擎香龙队伍先走村界阡陌交通、田畴沃野,感谢带来五谷丰登,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再走村内祠堂、庙庵,感谢祖先和诸神保佑全村平安和顺,人丁兴旺。然后走村串街,祈求家家户户和睦、幸福安康。

四、接龙。擎香龙队伍所到之处家家户户都要燃香放爆,并为香火龙补插一支支香炷。舞龙队伍浩浩荡荡,香火旺盛,在锣鼓声中不时表演各式动作,走、跳、搭、跑、翻、滚、串、游、扫等。远看火龙时而腾空、时而翻滚,气势非凡。

五、蓄龙。香龙最后回到祖祠,并在祠堂内做盘龙、腾龙等造型。最后,将草龙送入祠堂前的沂河中,龙潜于渊,村民认为龙离不开水,让它回到“龙潭”,来年为村民降雨降福。






申报地区或单位:
峡江县

保护单位:
峡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