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孝(西宁贤孝)

  • 项目编号:
    Ⅴ-19
  • 类别:
    曲艺
  • 类型:
    扩展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相关地域:
  • 荣获:
    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西宁贤孝流传在以西宁为中心的青海东部农业区,它形成于明代中期,因演出节目多以弃恶扬善、彰孝劝化为主题而得名。
  西宁贤孝使用的伴奏乐器主要是三弦,有时也加入板胡。演出时男女二人结伴演唱,往往男拉板胡,女弹三弦。若一人演唱,则怀抱三弦自弹自唱。贤孝表演不受环境限制,可以走街串户,在庭院茶社、田间地头等各种场合演唱,也可以在红白喜事中演唱。唱腔曲牌包括大贤孝调、小贤孝调、小曲等多种,其音乐曲调和旋律结构为西宁地区所独有。唱段分前岔曲、主曲、后岔曲三部分,数百行曲词婉转流畅,一气呵成。主曲虽只是四个乐句,却可根据内容和情感需要在节奏旋律上进行润饰变化。西宁贤孝的演唱者以民间艺人为主,其传统曲目丰富多彩,内容广泛,大多为劝善主题,重要作品如《白鹦哥吊孝》、《赵五娘吃糠》、《方四娘》等均是从明清宝卷中变化而来,十分珍贵。目前已搜集的百余曲目大致可分为演义、传奇、志怪、劝喻、生活故事等类型,代表曲目有《芦花计》、《李翠莲上吊》、《白猿盗桃》等。
  西宁贤孝从多个角度反映了古代青海地区的历史、文化、生活状况及人们的理想和愿望,在地方历史文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如今,贤孝艺人普遍年事已高,正陆续故去,这门古老的艺术后继乏人,大量资料流失,已处于灭绝的边缘,对它的抢救保护刻不容缓。
  
  

申报地区或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

保护单位:
西宁市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