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学

  • 项目编号:
  • 类别:
    传统医药
  • 类型: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皖南徽州,古称新安郡,始建于晋太康元年(280年),隋开皇九年(589年)改置歙州,宋宣和三年易名徽州,辖歙县、休宁、黟县、祁门、绩溪及婺源(今属江西)六县历代辖区略有变更,而后世仍多以上述一府六邑称之为新安,发源于该地域的新安医学亦因之而得名。 据史料记载,最早出现的一位新安医家为东晋的羊欣,而学界仍多把宋代作为新安医学的兴起时期。据考证,自宋迄清,见于文献记载的新安医家有901人,医学论著达800余部之多,影响之大为世所罕见。有学者将新安医学喻为明清时期中国医药学的"硅谷",是祖国医学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安医学以儒医群体和世医家族链为特征,形成其固有的师承系列,可谓医家林立,流派纷呈,其中最具代表的医学流派,是明代祁门医家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学派,其他如:以明代方有执为代表的《伤寒论》"错简重订" 学派、以清代郑梅涧为代表的"养阴清润" 学派、以叶桂为代表的"时方轻灵"派、和以汪昂为代表的"医学启蒙"派等。明代休宁的孙一奎,承汪机之再传,又将易学理论引入医学思辩,首倡"命门太极说"。清代歙县的程国彭,首创"医门八法", 总结"八纲辨证"理论, 现已成为当代中医辨证论治的一大准绳。新安医家在医学领域的这些创见,对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中医学说的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安历代名医世家很多,据不完全统计,新安世医家传三代至三十多代的共有63家,部分名医世家一直延续到现今,如歙县的"黄氏妇科"、富"王氏内科"(世称"新安王氏医学")、蜀口"曹氏外科"、上丰舍头"程氏内科"、郑村"郑氏喉科"(西园喉科、南园喉科)、"吴山铺伤科"、"江村小儿科"、还有休宁的"西门桥儿科"、"梅林妇科"、祁门的"胡氏伤科"等等,都名驰于今,经久不衰,成为现今本地域传统中医专科的重要特色。 新岸历代医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南宋张杲所著的《医说》、明代江瓘的《名医类案》、吴崐的《医方考》、清代郑梅涧的《重楼玉钥》、吴亦鼎的《神灸经伦》,均为相关领域我国最早的医学专著。许多新安医著早在明清时期便已东传日本和朝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稀于流传的新安医著,几百年来,或作为世医家传而珍藏,或散落于徽州民间,目前仍有不少明清时期的医家抄本、孤本、著作手稿和处方真迹为世人收藏,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其理论学术有待于进一步挖掘与开发。 新安医学不仅具有渊远流长的学术基础,还具有极其浓郁的文化特质,徽州文化中,程朱理学、江戴朴学,乃至徽雕、徽皖篆刻等,都对新安医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不为良相,则为良医",成为历代新安儒医的真实写照。时至今日,徽州各地仍保留着许多医学文化遗迹,一些医家故居、牌匾、牌坊仍在故地,岁月的烙印,召示着历史的辉煌。 新安医学,肇始于宋,鼎盛于明清,即近今医名藉藉者如王仲奇、王任之、王乐匋、方乾九、杨以楷、王越亭、方建光、郑渭占、洪音涧、黄从周、江静平、程雁宾、程道南、方咏涛、程亦成等,在学术上,承前启后,功不可没。

申报地区或单位:
黄山市

保护单位: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