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丰瑞狮引龙

  • 项目编号:
    4-Ⅲ-8
  • 类别:
    传统舞蹈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瑞狮引龙存于江西省信丰县万隆乡李庄江头村,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舞蹈。起源于清道光年间,距今已有190余年的历史。瑞狮引龙由五节龙和单人狮组成。龙为赣南常见的五人龙灯。瑞狮引龙的单人狮属南派狮舞,由一人表演,即狮子只有狮头及用布匹做成的狮身。是一种融合闹场、吉祥、喜庆、文化娱乐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一般由12人组成。领牌人一名,也就是领队,持有“瑞狮引龙”的铭牌。铭牌的作用类似于名片,即是送富、送福、送吉祥到主人家的意思。外出表演时将铭牌放在主人家祠堂牌位前,以示对主人的尊重。一个持牌人、一个单人狮,五个舞龙人,五个乐手。这就是瑞狮引龙的全部表演人员。

瑞狮引龙的舞蹈表演有35个表演动作,表演动作的取名也含有丰富的意义,既有寓意吉祥的“天下太平”、“八宝莲花”、“福寿禄”;也有以地名为名的“对面高叉流水”、“七十二个坳”;也有形容动作的“黄龙乘柱”、“鹞子翻身”、“猫子翻身”,别具新意。瑞狮引龙表演时以狮为主,龙随狮走,狮引龙行。单人狮的舞蹈有“上步”、“退步”、“侧步”、“跳步”等步法。五节龙的表演则以流畅顺滑为主要特点,表演者身体与步法结合。龙体呈立圆或斜圆运动,狮与龙相互配合、斗闹嬉戏,极富观赏性。表演时狮子领头,龙随狮走,混合表演,故称为“瑞狮引龙”。

龙狮表演时用的伴奏音乐为状元红。状元红的音乐结构较简单。只有三个段落组成,即状元红、牛尾子、金钱花三个段落,三个段落根据龙狮的表演反复循环,直至龙狮表演结束。状元红音乐节奏铿锵有力、清晰明快,唢呐乐气势磅礴,震人心肺,打击乐与唢呐相互配合,极具穿透力。

历史渊源

公元1575年(明万历年间),叶氏由南雄坪田迁入万隆李庄江头村,并在此定居繁衍生息。江头村原名芦毛迳,当时属蛮荒之地。叶氏搬迁至此后,因此处是两条小河交汇之处,交流的河水汇入赣江支流之一的桃江,故改名为江头。叶氏从外地搬迁到万隆李庄之前就有舞龙的习俗,并将舞龙的舞蹈带到了万隆乡李庄。所以万隆李庄的舞龙风格和本地传统龙灯表演风格和舞蹈的风格上都有些区别。初始李庄的舞龙只是单条的五节龙灯,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虽与当地的舞龙略有不同,但总的来说大同小异,不是很明显。而且单条五节龙表演时间长了也会觉得单调,缺乏新意。因而在清道光年间,叶氏族人为了将自己的龙灯与外界传统五节龙灯相区分,丰富龙灯的表演,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在传统舞龙的基础上引入了南派单人狮舞,并使单人狮与龙灯互相融合。进过数代传承人的丰富、发展,逐渐形成了现在独特的狮带龙舞蹈—瑞狮引龙。

表演内容

叶氏为了丰富舞龙的表演,增加新意,也是为了让自己的活动显得更加吉利,更能表达自己期望生活如意、吉祥、家族团结的心愿。因而在清道光年间,引入了南派单人狮舞融入到五节龙灯中。经过数代传承人在舞蹈动作上的丰富、发展、创新,逐渐形成了现在独特的狮带龙舞蹈---瑞狮引龙,丰富、创新后的瑞狮引龙由五节龙和单人狮组成。龙为赣南常见的五人龙灯。由龙头、龙尾及三节龙身组成,瑞狮引龙的单人狮属南派单人狮舞,即由一人表演,即狮子只有狮头及用布匹做成的狮身。狮身由黄布制作,龙由龙头、3节龙身和龙尾组成,单人表演的狮舞更加灵活,与龙灯配合更不受拘束,大大增强了瑞狮引龙的表现力。

瑞狮引龙是一种融合闹场、吉祥、喜庆、文化娱乐的民间岁时节令舞蹈。在民间,瑞狮被视为吉祥之物,有驱邪、送福之意。而龙也被视为高贵、富裕、吉祥之物,所以很受百姓的欢迎。很多村庄为了图新年吉庆,希望家族平安、五谷丰登,都喜欢邀请“瑞狮引龙”到家中表演。而瑞狮引龙表演者对瑞狮引龙也有自己的理解:认为瑞狮、祥龙都是吉祥的象征,凡是龙狮到过的地方都平平安安,人盛财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通过舞狮、舞龙可以相互沟通,化解很多矛盾。凡是龙到了的地方年幼人健康成长,读书有上进,学业有成;青年人,出门找钱钱到手,居家则业业必成;老年人,万年享福,健康长寿,笑口常开。这是期望富裕、平安、家庭幸福美满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对美好生活、乡邻和睦的期望。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信丰县

保护单位:
赣州市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