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四星望月习俗

  • 项目编号:
    5-Ⅹ-4
  • 类别:
    民俗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兴国人民逢年过节、操办红喜事和接待宾客的筵席上兴国粉笼床“四星望月”必不可缺,因为她意味着“团团圆圆、合家幸福”!这一饮食习俗,世代相传,始终不变,而且辐射到周边县市,影响赣粤闽客家地区。

再有,各族姓族长见面施礼互为问候,以示团结和亲,并商定各族姓迎请菩萨,抬抬架的人员,确定抬架巡游路线,验看各族姓编织的龙和扎制的纸马、牛、羊及花卉、动植物的灯彩等活动中发生的酬劳摊派事宜。

兴国四星望月反映了客家人“年年有余(鱼)”的企盼,寓含着客家先民动人的传奇故事。承载着厚重的文化信息,是客家人活的文化传统价值的见证。具有维系客家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它是增进客家人情谊的传媒,能起到凝聚客家人亲和力的作用。

历史渊源

兴国秦末洛山木客揭开了赣南客家文化的篇章,南北朝“五胡乱中华”以及元末明初,因政权更换,不少中原人为避战乱而南迁,流落到赣粤闽地区,也在兴国扎根落户。明末清初的战乱,兴国县居民十去其九,故清代闽粤客家大量迁入,在兴国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俗习惯、文化心态、方言饮食习俗的客家人群。他们的饮食习惯无疑带来许多中原地区遗风,又吸收当地土著人长期形成的与当地气候、物产相适应的饮食食俗,产生了不少富有特色的地方菜肴。

其中,尤以兴国粉笼床令人叫绝。相传,是唐朝一位劳动妇女首创,千百年来,兴国客家人不但能粉蒸鱼、粉蒸鹅、还能粉蒸青菜等百十余种,这千年历史的兴国客家饮食习俗直到1929年毛泽东主席来到兴国品尝了“兴国粉笼床”后,大加赞赏,并为其起名为“四星望月”,此后,遍及千家万户,世代相传至今。

基本内容

兴国四星望月是兴国民众岁时节庆、操办大红喜事和待客筵席的主菜,成为享誉全国的名菜。它是兴国民众饮食习俗的重要组成部份,并且广泛影响赣粤闽客家地区。

兴国四星望月还是毛泽东主席亲自命名的名菜。以鱼片为主料,配以芋头、茄子、豆角之类的蔬菜,或者七成熟粉干,拌上米粉、作料,用蒸笼粉蒸。蒸笼周围配上四盘农家菜:如油炸花生米、春笋炒肉片、豌豆鸡丁、红烧豆腐等等。圆蒸如圆月,四个小碟似星星,如同群星捧月。





申报地区或单位:
兴国县

保护单位:
兴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