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篆刻

  • 项目编号:
    4-Ⅶ-3
  • 类别:
    传统美术
  • 类型:
    代表性项目
  • 发布日期:
  • 更新日期:
  • 荣获:
    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颁发机构:

兴国篆刻,是流传在兴国地域刊刻技术的总称。它以石材、竹木等为主要原料,以刻刀为主要工具,以汉字为表象的并由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技术。在兴国广为流传,至今至少也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兴国篆刻在其发展的历史脉络上,有着明显的风格倾向,前期主要是为刻板印刷而作,后期多为艺术或实用刻章。和其他地方的篆刻一样。具有既强调中国书法的笔法、结构,也突出了镌刻中自由的艺术表达,于方寸之间施展技艺,抒发情感,深受文人及普通民众的喜爱。

兴国篆刻是兴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有着不容忽视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它携带着的多层次文化信息,是古代印刷术历经沧桑而幸存的活标本,它表现了传统文化中虚实相生、阴阳合一的审美取向,把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表达得淋漓尽致,是重要的特征。

兴国篆刻,是勤劳智慧的兴国人民将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的成功例证,是民族信仰、精神与情感、亲和力和凝聚力的特殊艺术载体,也是人际交往和学术、艺术交流的有效方式,有着对人物和书画作品的凭信和品鉴作用以及很高的审美、收藏价值。

历史渊源

兴国篆刻,是流传在兴国的篆刻艺术的总称。是一种特有的传统技艺,迄今已有二百余年的悠久历史。早在清末及民国初年,兴国即有天元石印局、真美、集文、集美等数家篆刻店铺,影响遍及于都、泰和等周边邻县。当初,主要是采用石印术,承印家谱等书籍。而篆刻,乃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随着时代发展,石印,逐渐为铅印所取代,但其中的篆刻部分,却作为一种特殊技艺留存下来,并向刊刻印章等实用工艺方向发展,并在兴国生根开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钟能仪父子开办的“瑞文”篆刻社。钟能仪之父钟瑞海从小在当时最有名气的“天元石印局”为徒,得其真传,篆刻技艺精湛,名噪一时。石印技艺衰落后,钟瑞文即独自开店,专攻篆刻,事业有成。其子钟能仪秉承父业,从事篆刻艺术己近七十载,其儿、孙三代至今仍以篆刻为业,并发展为三家各自独立的刊刻社,成为兴国篆刻业的翘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们的作品从一个侧面记录了兴国的历史沧桑和普通百姓百年来的生活情趣。






申报地区或单位:
赣州市兴国县

保护单位:
赣州市兴国县